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今日投运 目标形成“本体+部件+材料”产业集群
①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今日正式运营。
                ③目前,该中心已集聚近30家机器人生态企业,覆盖关节模组、控制器、整机集成与行业解决方案等环节。

财联社11月26日讯(记者 黄路)我国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正在从硬科技突破和场景化落地双向发力,不少地方都在政策和资源方面积极布局推动。今日,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在长沙经开区正式投入运营,这是该省首个具身智能专业创新平台。

目前,该中心已集聚越疆机器人(02432.HK)、戴盟机器人、万鑫精工、行深智能、国科微(300672.SZ)、鸿蒙生态等近 30家机器人生态企业,覆盖关节模组、控制器、整机集成与行业解决方案等环节。

湖南首个具身智能创新平台投运

公开信息显示,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于2025年11月组建,并已注册成立湖南省智启未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是全省首个具身智能专业创新平台。

财联社记者实地走访了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该中心集机器人学习与数采、测试与中试、研发与孵化、展示交流与推广及产业技能实训于一体,将布局机器人各类应用场景,形成“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产业应用” 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在创新中心展示区,具身智能的多元应用场景得到全景呈现。工业场景展厅内,机器人精准完成上下料、打磨、装配等工序;特种行业展厅中,消防灭火、高空作业、灾难搜救等机器人装备集中亮相,展现了技术替代高危作业的实用价值;二楼实训基地则以机器人拳击竞技、足球训练为载体,开展动态平衡、策略协作等极限能力测试,为技术迭代提供实操支撑。

该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担任技术委员会主任,依托湖南省高校科研资源,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创新中心首期建设面积约7000平方米,规划部署机器人超过120台。

(图片:财联社记者拍摄)

2023年11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在国家顶层设计下,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相继发布激励政策。伴随机器人产业站上风口,人形机器人“竞速赛”一触即发。

财联社记者不完全梳理统计,各地方区域纷纷通过搭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平台,打造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例如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2024年4月正式启动,多家产业链企业参与;珠海具身智能创新中心2025年3月成立,股东涵盖智元机器人、华发集团等;江苏鼎汇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2025年10月成立,股东涵盖埃斯顿(002747.SZ)、绿的谐波(688017.SH)、安培龙(301413.SZ) 等上市公司。

创新中心集聚近 30 家企业

目前,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已集聚越疆机器人、戴盟机器人、万鑫精工、行深智能、国科微、鸿蒙生态等近30家机器人生态企业,覆盖关节模组、控制器、整机集成与行业解决方案等环节。在产业生态方面,蓝思科技联合智元机器人成立湖南智启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创新中心整体运营。

财联社记者日前实地探访了解到,蓝思科技旗下蓝思智能机器人位于浏阳经开区的永安园区已于11月18日正式投产。此次启用的蓝思智能机器人永安园区占地400亩,厂房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具备年产1万台/套大型自动化设备以及50万台具身智能机器人等AI硬件产品的能力。

日前,蓝思科技接受机构调研时透露,公司目前已切入北美及国内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供应链,关节模组、灵巧手、结构件已批量交付,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3000台以上,四足机器狗10000台,初步成为最大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平台之一。2026年目标实现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和整机组装规模翻番,海外产能重点服务北美市场。

(图片:财联社记者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湖南省国资委已出台《关于促进省属国资国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召开专题宣贯会。《意见》明确打造场景应用标杆,将重点拓展“人形机器人+特种”“人形机器人+制造”“人形机器人+服务”三大场景。

其目标直指2030年实现年产万台的规模化量产,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湖南将培育1家营收超30亿元、市值超300亿元的机器人本体龙头企业,以及5家以上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重点企业,形成“本体+部件+材料”协同发力的省属国资产业集群。

财联社记者行业观察 机器人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