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基金业国际化建设再提速,中基协签署重磅备忘录,中德基金领域合作深化
①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与德国联邦投资与资管协会(BVI)在德国法兰克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②双方鼓励和支持两国基金行业机构共探发展机遇,让合作成果惠及两国投资者;
                ③中基协出席中欧金融峰会发表致辞,并对安联投资、德意志交易所集团、DWS集团进行了访问。

财联社11月21日讯(记者 李迪)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与德国联邦投资与资管协会(以下简称BVI)在德国法兰克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德两国基金行业迈向深入务实合作的新起点。

下一步,双方将以此为契机,鼓励和支持两国基金行业机构共探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中德资产管理行业跨境合作迈向新高度,让合作成果惠及两国投资者。

此外,中基协还应邀出席在法兰克福举行的“资本联通——金融投资的新丝绸之路”中欧金融峰会并致辞。与会各方在交流中一致认为,中欧金融合作具有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

近年来,我国基金行业国际化建设成果显著:跨境互联互通产品体系持续丰富,公募机构海外布局稳步推进,外资机构也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展望未来,基金行业国际化建设持续深化,既将助力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也将让国际化成果真正惠及更多投资者。

中基协与BVI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2025年11月19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与德国联邦投资与资管协会(BVI)在德国法兰克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中文、德文和英文三种语言签署。

备忘录是中欧金融领域互利共赢合作的重要体现,是中德两国基金行业迈向深入务实合作的新起点,已写入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联合声明。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欧交往对话日益紧密,利益融合不断加深,合作规模和水平大幅提升,既成就彼此,也惠及世界。中德务实合作不仅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也成为全球最重要经济体开展互利共赢合作的典范。

随着中国基金行业不断深化国际化建设,中国市场对德国机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中国基金行业也不断加速“走出去”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中基协在赴德参加中欧金融峰会期间与德国联邦投资与资管协会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推动中德两国基金行业交流和信息共享,构建起两国基金行业间沟通桥梁。

下一步,双方将以此为契机,鼓励和支持两国基金行业机构共探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中德资产管理行业跨境合作迈向新高度,让合作成果惠及两国投资者。

至今,中基协已与9家境外协会/交易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建立了顺畅的沟通交流机制。

中欧金融合作具有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

11月19日,中基协应邀出席在法兰克福举行的“资本联通——金融投资的新丝绸之路”中欧金融峰会并致辞,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黄昳阳也出席该活动。

据悉,本次峰会由德国联邦投资与资产管理协会(BVI)和中国银行联合主办。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富国基金、国泰海通证券等证券基金行业机构代表,以及近200名来自中国和欧洲资产管理行业、银行、交易所和相关监管部门代表参会。

中基协负责人在致辞中,宣传解读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阐释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表示中国基金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和促进居民财富增长方面发挥着专业机构的积极作用,欢迎外资扩大对华投资合作、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中基协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将持续完善行业标准,推动构建开放、透明、稳定的市场环境,为全球资本参与中国市场提供服务。面向未来,中基协将引导行业更好发挥长期资本功能,在支持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与养老金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做出更大贡献。

与会各方在交流中一致认为,中欧金融合作具有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中欧双方将继续深化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通过加强监管对话、行业交流,分享最佳实践、拓展合作渠道,推动双边金融合作走深走实。与会代表期待在跨境产品创新、风险管理、投资者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共同探索中欧资产管理合作的新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出访期间,中基协同时对安联投资、德意志交易所集团、DWS集团进行了访问,就中德两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投资中国机遇、资管公司国际化建设、投资者教育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中德基金领域合作持续多年

历经二十余年发展,我国基金行业逐步发展成熟。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合计已达36.74万亿元。行业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行业国际化建设的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外资机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中资机构也加速出海。

安联基金就是德国资管机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的生动缩影。2024年4月,安联基金获发中国首张德国外商独资公募牌照,同年8月推出首只产品"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型基金"。

安联基金的全资控股股东为安联投资。安联投资是一家领先的主动型投资管理公司,为全球个人、家庭及机构管理逾5600亿欧元(超4万亿人民币)资产。作为德国资管机构布局中国市场的典型代表,安联基金的发展轨迹就是我国基金行业国际化建设的缩影。

外资机构“走进来”的同时,我国基金公司也在积极“走出去”。依托基金互联互通机制,我国公募机构积极拓展跨境投资渠道,通过发行挂钩德国市场的ETF产品,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便捷的海外资产配置工具。

早在2014年,华安基金就率先推出华安德国(DAX)ETF(QDII),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产品规模已达18.05亿元,成为投资者参与德国股市投资的重要工具之一。2024年,嘉实基金发行嘉实德国DAXETF(QDII),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产品规模也已攀升至16.65亿元。

基金行业国际化建设成果显著

中德基金业的持续深化合作,本质上是中国基金行业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的缩影。近年来,我国基金行业在国际化领域的建设成果已逐步显现。

一方面,跨境互联互通产品体系持续丰富,不仅覆盖德国市场,更延伸至全球多个核心经济体。同时,兴证全球基金、永赢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已在境外设立子公司,搭建起全球化的业务布局网络。

另一方面,外资机构也在积极布局中国市场,外资公募基金公司稳步发展,旗下产品类型也不断丰富,为我国基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中基协与BVI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对我国基金行业国际化建设有深远意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核心引擎,其资产管理行业在风险管控、产品创新、长期资金管理等领域积累了成熟经验,这些经验对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基金行业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而中国作为全球极具增长潜力的资产管理市场,庞大的投资者群体与多元化的需求,也为德国资管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望未来,我国基金行业将继续以国际化为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资管机构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持续完善跨境服务能力与产品体系。这不仅将推动基金行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也有望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全球资产配置选择,最终让国际化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更多投资者。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