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湖南新合新斥资4亿元取得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的22.10%,成为新任控股股东,刘喜荣成为实际控制人;
②原大股东上海中能所持股份被法拍,鼎一投资、“牛散”魏巍等专业ST猎手均拍得股份。
财联社11月21日讯(记者 付静)“存储系统厂商肯定是‘挨了板子’,最后这个板子还是落在用户身上,这是我们特别不希望看到的。当前坦白说能做的还是比较有限,我们希望整个产业能更加健康、更加有序地发展。”日前,在2025数据存储产业大会期间,中科曙光(603019.SH)存储事业部副总裁张新凤接受财联社等媒体采访时表示。
AI对HBM需求的激增为供应链带来强烈连锁反应,存储产业迎来一轮洗牌。财联社记者采访获悉,发展空间更大、利润更高的HBM等方向挤占了传统存储介质产能,而国内外存储介质厂商较为有限。存储价格上涨之际,部分经销商还利用信息不对称抬高报价扰乱市场。
张新凤称,“这段时间整个存储(产业),特别是存储系统生产厂商或者供应商,应该在面临很大的挑战。对于存储系统来说,纯硬件成本70%以上都是存储相关介质。无论是内存、SSD、HDD,这次上涨基本上这三个主要部件都有涉及,而且上涨的幅度非常大,基本上都是50%甚至1到2倍涨幅,坦白说对于产业后续发展确实带来一些不确定性。”
中科曙光方面预判:根据市场规律,无论消费者产品还是企业级存储,未来投资成本会持续上涨。
在此背景下,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行业正在寻求更好的存储解决方案,其中一大关键则是标准的制定。
19日,中科曙光接棒华为出任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数据存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当值会长,宣布专委会将发起编写AI存储标准,并联合牵头成立Future Storage工作组。
据悉,专委会专业从事数据存储专业领域技术及标准研究、试验检测。作为专委会当值会长单位及工作组核心发起方,曙光存储将聚焦“AI数据语义”这一核心,推动面向大模型训练的存储架构、接口协议与性能评测标准的制定。工作组则将“AI推理存储加速”作为首个攻坚专题,着力突破KV Cache优化、存算网协同等关键技术,构建中国自主的技术框架与测试规范。
“未来标准落地的方向基本上会围绕AI展开,比如对于智算中心存力和算力的配比应该是(有)什么样的原则、AI大模型训练、推理对于底层存力平台建设的标准是什么。”张新凤总结,未来一年曙光存储将围绕四个方面展开工作:引导存储产业政策落地、提升重点应用领域、打造健康发展存储产业生态、让存储标准先行。
曙光存储总裁何振对财联社等媒体表示,上述工作将减少企业研发的重复投入,并提高国家在存储领域的话语权。“目前中国存储不管从性能、成本还是能效方面都已经赶上或者超过国外存储同类产品。我们也会借助工作组把技术优势转化成标准优势,同时借助于良好的AI发展机遇,在实际生产环境中锤炼和打磨产品,最后与国外做正面PK。”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曙光存储已连续两年实现国内AI存储市场份额第一。
在当下较为火热的具身智能领域,其研发的ParaStor分布式全闪存储可提供超500GB/s的聚合带宽,满足多模态数据的实时处理需求,与智元机器人的合作也成为行业标杆。
曙光存储副总裁郭照斌告诉财联社记者,面对AI训练、推理、具身智能,曙光存储提出了两点架构思路。“一是在存储端用超级隧道技术,联合无锁化、无竞争化把整个硬件机械性能发挥出来,保证存储端不会是性能发挥的瓶颈,二是要做离CPU、GPU最近的存储,在CPU和GPU端加入存储的钩子,在里面做很多结合应用,满足不同的应用对存储性能的核心诉求。”
财联社记者同时也了解到,在架构方面,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集中式存储稳定可靠已在业内达成共识。不过面向AI领域,数据整理、标注、清洗、训练、推理在内的流程需要多协议访问、热温冷数据分层管理,分布式存储将是更灵活、投资收益比更好的选择。
“集中式存储的增长并没有放缓,只是说整个市场蛋糕在快速地变大,分布式存储的增速很高。”曙光存储方面介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