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年主动权益整体赚钱,超九成产品实现正收益;
②翻倍基金增至二十余只,近百只产品年内涨幅超过八成;
③榜首基金多重仓AI算力等硬科技。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居民财富持续增长、养老金第三支柱加速建设、机构投资者占比稳步提升,叠加监管层对公募基金“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的明确导向,指数化投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截至11月14日,全市场ETF最新规模超过5.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万亿;ETF产品数量突破1353只,较年初增加314只。在这一历史性被动投资大发展的浪潮中,“得ETF者得规模”正在照进现实。
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深厚的专业积淀与持续的产品创新,博时基金把握住机会,持续打造指数产品体系“博时指慧家”品牌,以智慧洞察市场脉络,以专业构建投资工具,以责任服务国家战略。
截至当前,博时基金旗下指数产品线已全面拓展至宽基、行业主题、跨境、Smart Beta、商品、债券等多个领域,形成了结构完整、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全资产、全球市场、全策略主题”产品生态,致力于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资金属性的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规模领先,布局完善,十余年深耕铸就“智慧指数家族”
自2009年12月29日推出首只ETF产品以来,博时基金便开启了系统性布局指数化投资的征程。彼时,国内ETF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投资者对被动投资的认知仍较为有限。然而,博时基金敏锐地捕捉到国际成熟市场的发展趋势,指数基金以其透明度高、成本低、流动性好等优势,正在成为主流投资者的核心配置工具。
正是基于这样的远见,博时基金于2009年正式组建指数与量化投资团队,成为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中最早设立专业化量化团队的机构之一。该团队从成立之初即确立“投研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强调研究驱动投资、数据赋能决策,并建立起涵盖因子研究、组合优化、风险管理、交易执行在内的全流程投研体系。
十余年来,这支团队不断壮大,汇聚了一批来自海内外顶尖高校和金融机构的资深人才,在指数编制、权重优化、跟踪误差控制、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不仅专注于传统被动指数产品的运作,还积极探索Smart Beta、指数增强、FOF配置、CTA策略等多种主动与被动融合的投资方法论,实现了Alpha与Beta的双向赋能。
如今,“博时指慧家”已成长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指数产品平台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5上半年,博时基金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稳居行业前列,其中,非货币公募资管规模持续攀升,反映出公司在权益类、固收类及另类资产配置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博时基金旗下指数产品数量稳步增加,覆盖范围日益广泛,初步构建起一个能够满足各类投资者需求的“指数工具箱”。
这一工具箱的特点在于“三全”:
一是全资产覆盖。产品线贯穿股票、债券、商品、跨境资产等多个大类资产,既包括沪深300、上证50、中证A50等核心宽基指数产品,也涵盖利率债ETF、信用债ETF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更有黄金这类力争抗通胀资产的代表品种,真正实现“一站式”资产配置支持。
二是全球市场布局。除了深耕A股市场外,博时基金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发行多只跨境ETF,投资于港股、美股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帮助境内投资者便捷参与全球化资产配置,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三是全策略主题贯通。产品设计不仅限于完全复制型被动指数基金,还包括采用市值偏离、因子加权、动态再平衡等机制的Smart Beta策略产品,以及聚焦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国企改革等国家战略方向的主题型ETF,充分满足投资者对超额收益、风格暴露或政策红利的多样化诉求。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博时基金在固收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其指数业务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业内老牌实力派,博时固定收益投资部长期坚持稳健审慎的投资风格,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分工明确的专业团队,全面覆盖货币基金、短债、中短债、纯债开放/定开、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可转债、利率债、信用债等多种产品类型。这种强大的固收投研能力,使得博时在债券指数产品的管理上具备显著优势,既能在争取控制波动的同时,又有望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赢得保险、银行理财子公司、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高度认可。
可以说,“博时指慧家”不仅是产品线的集合,更是投研体系、服务能力与战略眼光的集中体现。它标志着博时基金已完成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综合性指数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升级。
特色鲜明,科创、红利、黄金与债券ETF重点产品齐头并进
在“博时指慧家”庞大而精细的产品版图中,科创、红利、黄金与债券等多个系列指数产品上表现亮眼,成为推动公司指数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些产品不仅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口碑,更精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投资者现实需求,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成长潜力。
重点产品来看,一是“北斗七星”科创指数系列。近年来,科技创新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在此背景下,科创板作为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的主阵地,吸引了大量优质标的登陆资本市场。博时基金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前瞻性布局科创板相关指数产品,打造了“北斗七星”的科创指数产品线之一。
目前,博时旗下科创系列指数产品汇聚了科创综指ETF博时、科创100指数ETF、科创创业50ETF、科创AI ETF、科创芯片ETF博时、科创新材料ETF以及科创债ETF博时等7只指数基金,不仅有宽基ETF,更是聚焦覆盖至人工智能、芯片、新材料等前沿赛道。这些产品自推出以来,凭借精准的定位、出色的流动性管理和较低的跟踪误差,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尤其在科技行情回暖周期中,相关ETF成交活跃,资金流入明显,成为个人投资者参与科技赛道投资的重要通道,也被多家机构用于战术配置与行业轮动操作。
二是穿越周期,稳健之选的红利指数系列。在利率中枢下移的大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因其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回报和较强的防御属性,愈发受到投资者青睐。博时基金早在行业前列布局红利策略,旗下红利低波100ETF、红利ETF博时、港股红利ETF博时以及全指自由现金流ETF基金等主题产品已成为“压舱石”型配置工具。
三是全市场持有人众多的黄金ETF,避险利器,资产配置压舱石。在全球地缘政治冲突频发、通胀预期反复波动的宏观环境中,黄金作为传统的避险资产和价值储存手段,其配置价值再度凸显。博时基金作为国内首批黄金ETF管理人之一,旗下黄金ETF基金已成为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黄金投资工具之一。
该产品以实物黄金为基础资产,每份基金份额对应一定克数的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标准金条,确保净值与金价高度联动。同时,支持场内T+0交易,流动性强、申赎便捷,极大提升了投资效率。无论是短期对冲还是长期持有,都能灵活应对。
四是债券ETF迎来扩张期,迈入千亿规模门槛。长期以来,由于债券市场以场外询价为主,标准化程度较低,债券ETF发展相对滞后。随着交易所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债券ETF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当前债券ETF整体规模超千亿,而博时基金旗下债券ETF规模也突破千亿元,并成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短债、30年期国债、信用债、可转债以及多久期利率债指数基金等多品种产品线的基金公司。
五是前瞻布局,链接全球的QDII指数产品。在跨境投资方面,博时旗下多只跨境ETF覆盖港股通标的如恒生科技指数ETF、恒生医疗ETF、以及海外核心资产如纳斯达克100、标普500等,帮助境内投资者一键布局全球优质企业。尤其是在中美利差收敛、人民币汇率企稳的背景下,QDII类ETF配置需求显著回升,相关产品规模快速增长。
此外,博时基金还积极参与国家战略项目,如发行央企结构调整ETF(512960),支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资本优化,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该产品自成立以来,已成为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重要配置工具,体现了公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
服务国家战略,践行金融使命
截至2025年9月30日,博时基金共管理399只公募基金,博时基金(含子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逾1.8万亿元人民币,累计服务客户总数超过1.8亿人。
博时基金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为己任,将指数产品创新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博时基金看来,公募基金不仅是财富管理机构,更是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通过开发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指数产品,可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流向关键领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产品布局上,博时基金董事长张东曾表示,围绕“五篇大文章”,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方面,在博时已有的科创投资“北斗7星”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旗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在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上,通过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扩大客户规模,全力做强养老金投资业绩,大力发展养老投资指数化工具。数字金融方面,全面加强AI在投研和服务上的运用,以数智化降本增效,以数智化提升投资能力和客户体验。
展望未来,博时基金表示,将继续加大在指数化投资领域的资源投入,深化“客户+服务+融合”的目标导向,产品创新、客户陪伴和生态协同方面发力,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交易便利性和综合服务能力。公司将坚持“长期主义”理念,不盲目追热点,而是立足基本面、尊重市场规律,打造真正有价值、有生命力的指数产品。
通过“博时指慧家”,博时基金将持续为投资者提供更具前瞻性、差异化和可持续性的指数工具,积极把握指数化投资大时代的广阔机遇,助力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为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博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