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年三季度末,北信瑞丰基金的管理规模约为207.90亿元,比二季度末猛增6.68倍;
②核心规模增量来自北信瑞丰鼎盛中短债A,该基金的规模在三季度实现171亿的增长,增幅超1600倍;
③北信瑞丰鼎盛中短债A近几年业绩排名靠后,规模增长或由于管理层和意向股东的资源扶持。
今年以来,创业板50行情持续走强,前10个月创业板50指数累计涨幅在多个核心宽基中居前,达到56.49%。(数据来源:Wind)
挂钩创业板50的相关ETF年内也表现亮眼。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跟踪创业板50的宽基ETF年内回报均值达到54.57%。景顺长城创业板50ETF更是净值回报达到58.2%。
10月以来,A股整体进入调整行情之际,创业板50指数也同步震荡走弱。展望后市,在行情调整至今,创业板50指数是正蓄势上攻,还是仍需要更长时间的调整。这个需要投资者深思的问题,或许能从基本面、资金面等维度找到答案。
亮眼的创业板50:权重股经营业绩持续领先
今年以来,创业板50指数涨幅领先。截至10月底,创业板50指数累计涨幅为56.49%。同期,沪深300上涨17.94%、中证A500涨幅为21.15%、上证50为12.17%、科创50为43.14%、中证1000为26%。(数据来源:Wind)
亮眼的行情下,指数成分股的盈利表现是重要的支撑。
早在2025年中报季,创业板50成分股盈利表现跑赢同类指数。具体来看,该指数成分股中报的营收同比增速均值达21.0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16.63%。(数据来源:Wind)
随后的三季度,创业板50成分股的营收同比增速均值仍有15.7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则抬升至22.58%。
前十大权重股更是增长突出。目前,创业板5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依次是宁德时代、中际旭创、东方财富、新易盛、阳光电源、胜宏科技、汇川技术、迈瑞医疗、亿纬锂能、同花顺。
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前述权重股平均营收同比增速达48.93%,净利润同比增速更是达到82.03%。其中,胜宏科技、新易盛等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100%。(数据来源:Wind 截止日期2025/11/06)
实现了营收、净利润的同比增速均远超指数整体水平,这也是因为前十大权重股多为细分领域龙头,凭借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抢占市场份额,成为拉动创业板50指数盈利表现的关键力量。
投资价值突出:聚焦新质生产力
不过,创业板50指数的投资价值不止于此。区别于其他板块,创业板指更偏向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的融合,创业板50主要考察选样空间股票最近6个月的日均成交金额,选取排名靠前的50只股票组成指数样本股。
因此,实际的样本股情况显示,创业板50指数剔除了创业板中强周期的传统产业股票(如指数中农林牧渔行业的龙头企业),因此体现出更高的科技浓度,属于较为标准的泛科技指数。
立足于“三创四新”的行业定位,创业板50指数主要在新能车、生物医药、电子、光伏和互联网金融五大领域筛选出各细分行业中含金量较高的龙头企业,行业权重占比来看,电池、通信设备、证券、光伏设备、IT服务、医疗服务等行业占比更高。
以申万二级行业的维度看,创业板50指数的前三大权重行业分别是电池(29.76%)、通信设备(18.62%)、光伏设备(8.22%)。(数据来源:Wind 截止日期2025/11/06)
优异的业绩,也源于权重行业等处于高景气周期。比如,在通信行业,龙头厂商的Capex(资本性支出)的高增长,指向AI算力基建的确定性需求。这既有北美四大云厂商资本开支步入正向扩张周期;阿里、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大厂的资本开支动态也有相似的趋势,持续加码AI战略投入的腾讯在今年二季度资本开支已经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119%,阿里巴巴提出未来三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元用于云计算及AI基础设施建设,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上述的权重行业,也与当下“新质生产力”下的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相比于其他核心宽基指数,创业板旨在“锻长板”、“外循环”,支持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在动力电池、光伏逆变器等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域进一步做强做大,从塑造全球产业链优势。
结合产业的情况来看,创业板的龙头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下游客户往往是国际科技与消费巨头,他们的产品创新与市场成功,会直接向上游传导,驱动创业板50企业股价表现。
从2024年的数据来看,创业板50指数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占营业比例为35.17%,高于多只主要宽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的海外收入占营收比例均值更高,达47.96%。
不仅具有全球化布局的行业特点,这只指数还较受外资关注。相比于同类宽基指数,外资对创业板50的持股比例较高,这或是由于外资在配置新兴市场时,尤为看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而创业板50指数的权重股多为细分行业龙头公司,能提供外资偏好的“确定性溢价。
同时,创业板50指数成分股集中于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经济核心领域,与中国经济转型方向高度一致,也精准匹配了外资通过指数化投资捕捉中国产业升级红利的战略意图。
整体来看,汇聚一批优势创新龙头企业的创业板50指数,在年内成长赛道表现占优的背景下,成为投资者在结构性行情中的核心配置选择。该指数在也在目前成长风格指数中具备较强的基本面支撑。
投资创业板50ETF:关注规模、流动性、跟踪误差
市值靠前、近6个月日均成交金额排名靠前,这两大编制特点决定了创业板50指数既看重流动性,又兼具大市值的特点。在2014-2020年间创业板50的流动性优于其余宽基指数,2021年后A股整体流动性趋弱,创业板50交投仍较为活跃。
从投资操作的角度看,聚焦成长资产、集中度相对高的创业板50体现出高弹性的特征,在过去的创业板上涨市中均有明显超额。
比如,近5年历史风险收益的角度来看,创业板50年化收益率与年化波动率在同类指数中均最靠前,体现出明显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综合风险与收益,创业板50指数的夏普比率和Calmar排名高于其他指数。
这也使得创业板50指数适合有放大波动需求,擅长网格交易的投资者。而除了网格策略以外,以固定周期定投,又或是将创业板50(成长属性)与高股息资产(如红利低波100ETF)构建哑铃型组合的组合策略,也是可以应用在创业板50ETF的投资策略。
如何选择合适的创业板50ETF进行投资?首先从规模情况来看,截至目前,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宽基ETF多达12只,景顺长城创业板50ETF截至11月6日规模为52.79亿元。
其次,产品的流动性、跟踪误差、费率等情况也是值得留意的指标。截至11月6日,景顺长城创业板50ETF自上市以来日均成交额为2.39亿元;近3月的日成交额为4.13亿元。
另外,该ETF跟踪误差相较于同业占优,以周度的周期计算,为0.6181%;费率结构上,包括景顺长城创业板50ETF在内的多数创业板50ETF均维持0.2%的综合费率水平。
最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来看,景顺长城基金在ETF也具备自身的独特优势。景顺长城基金的外方股东景顺集团,是全球第四大ETF供应商,在ETF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ETF也是近年来景顺长城基金大力发展的业务方向。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景顺长城基金的在管ETF规模746.6亿元。(数据来源:Wind)
围绕“国际化”“特色化”这两个标签,景顺长城基金在ETF领域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其中,权益ETF方面,景顺长城基金目前在红利赛道上已经布局了一系列受到投资者认可的产品。跨境ETF方面,其旗下纳指科技ETF、标普消费ETF、全球芯片LOF等产品获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公司也围绕打造了多个特色IP矩阵、如“那只柯基”(纳指科技)、超级大象(中证A500ETF景顺)、综狮(科创综ET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