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华林证券今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调至100%; ②国金证券此前也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此动作多基于控制业务风险和自身经营策略考虑; ③三季度券商两融业务规模高增长,多家券商提额应对市场需求。
财联社10月13日讯(记者 林坚)“券商并购易,系统整合难”,这是近年来证券业并购重组浪潮中反复被提及的痛点,而国联民生证券给出了一份新答案,这受到了近期行业的关注。
就在10月13日,国联民生官微发布信息称,民生证券经纪业务中枢集中交易系统实现一次性整体切换成功,192万民生证券经纪客户无缝接入国联民生证券UF2.0交易系统,10月9日切换首日处理迁移客户交易64万笔、交易金额94.76亿元保持“零故障”。
国联民生证券官微发布了本次系统整体切换的信息。
作为合作方,恒生电子梳理了本次系统切换的重要看点。
本次系统切换为何如此受到关注?通过与行业人士的沟通,记者梳理出五大关注逻辑。
首先,此次切换的核心关注度首先源于其“稀缺性”,这是近年来证券行业为数不多集中交易系统合并整体切换成功案例,再度打破了此前行业内“大规模异构系统合并多分步推进”的惯例。
据了解,此前券商并购中的系统整合多采用分批次迁移、局部试点模式,原因在于全量客户、全业务线的集中交易系统切换风险极高。一旦失败,将直接影响客户交易与资金安全,甚至引发合规风险。而国联民生证券此次实现“一次性整体切换”,覆盖192万民生证券经纪客户,切换首日即处理64万笔交易、94.76亿元交易金额,且全程“零故障”。
在不少同行看来,券商并购早已过了拼规模的阶段,现在拼的是整合质量。而系统整合就是一环,之前可能关注的是业务更多,但忽略了所谓的“地基”,地基打牢了,这才是基本实现1+1>2效应的前提。未来券商并购的竞争,不再是“谁合并得多”,而是“谁整合得好”。
第二个方面,国联民生证券的整合过程一直是行业的热门讨论话题,这次系统切换便是国联民生证券与民生证券业务整合进程中的关键里程碑。
记者了解到,国联民生证券将此次切换定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总裁亲自挂帅,统筹决策,从“一把手”到分支机构一线员工,均深刻认识到此次切换对于财富业务整合的极端重要性。
此外,国联民生证券还成立了跨部门、跨条线的项目指挥部,下设技术实施、后勤保障等多个专门工作小组,制定了详尽时间计划和应急预案,明确了各阶段、各节点的任务清单、责任主体与完成标准。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信息官靠前指挥。
目前来看,集中交易系统的成功切换,奠定了国联民生证券与民生证券财富管理这一支柱业务整合成功的基石,为公司实现“1+1>2”的整合效应、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财富投行”夯实了基础。
第三层关注逻辑在于此次切换面临的“高难度、高标准、高要求”,几乎涵盖了券商系统整合的所有复杂场景,其解决方案对行业具有极强的技术参考价值。
从难度维度看,此次切换并非单一系统升级,而是涉及23套异构系统的协同整合,包括核心交易系统、周边业务系统、下游对接系统,这些系统分属不同技术架构,数据结构、业务流程差异显著。同时,切换需联动民生证券74家营业部、69个交易所席位,以及18家存管银行,相当于同步协调多主体、多链路的业务衔接。根据财联社此前对于财富端的跟踪,这样的系统切换约等于给券商财富业务做“心脏外科手术”。
更关键的是时间窗口的限制,一般来说,为避免影响客户交易,切换仅能选择非交易时段推进,每年仅有“五一”“十一”两个窗口期,且一旦启动无法中途暂停,容错率近乎为零。
正是这种“三高”难度下的成功落地,让同业更关注其技术路径与执行细节,如何解决异构数据兼容?如何把控跨机构协同节奏?如何应对突发风险?这些问题的答案,正是行业亟待借鉴的解题思路。
记者了解到,此次切换从今年2月份即着手准备,项目人员连续奋战7个月,赶在国庆假期前达到第一阶段上线的各项要求。民生证券拟定了开户及业务办理等15项前端操作培训和考试,以保证一线人员完全胜任。国庆假期,从领导小组、项目指挥部到各专门工作小组和配合测试的各分支机构运维保障人员,项目团队近200人全程奋战。
第四层关注逻辑源于当前券商并购重组加速的行业背景,系统整合已成为并购后的必答题,而国联民生证券的案例恰好提供了刚需解法。
随着“新国九条”落地,券商兼并重组进程明显提速,但并购易、整合难的问题始终突出,其中,系统整合是最大卡点之一。此前,多数合并券商面临两套系统并行的困境:一方面,运维成本高企,需为两套系统独立投入技术人员、服务器资源;另一方面,客户体验割裂,跨系统查询、业务办理存在延迟;更关键的是,数据分散难以满足“一个法人、一套系统、一个品牌”的监管要求与业务协同需求。
而国联民生证券的案例,恰好针对性解决了这些共性痛点:通过多法人单系统架构实现数据统一,降低运维成本;通过客户零感知迁移保障服务连续性;通过全业务线整合满足监管要求。
记者从券商IT人士处了解到,行业酝酿并购或者正在推进并购的券商,都有将系统整合的方案纳入研究范围,这里面就包括厂商的合作选择,系统节点的运维情况等等。行业成功的案例都具备“抄作业”的资质。
第五层在于此次整合是覆盖交易、资管、风控的全维度协同,并非单点突破,为券商并购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这远超同业对“单纯系统切换”的预期。
根据此次系统切换的合作商,恒生电子也披露了两条关键信息。此次整合除集中交易系统外,还同步完成两大关键板块的升级:一是资管系统整合,将原民生证券运行于O32投资交易管理系统的产品,全部迁移至国联民生证券O32系统,通过统一数据标准、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一套系统管全量资管产品”;二是风控合规系统整合,不仅统一了跨机构合规监测标准,还对齐了数据粒度与风控规则,实现交易级实时监控,同时降低合规边际成本。
在一些券商人士看来,“很多券商之前的系统整合只盯着交易环节,忽略了资管、风控的协同,结果并购后发现‘交易通了,资管还断着’‘业务跑了,合规跟不上’。”
目前来看,这种系统性整合思路,恰好契合了当前券商重协同、重合规的发展需求,因此也成为关注焦点,如何平衡业务整合与合规要求?如何通过系统协同提升资管业务效率?这些问题的答案,为券商并购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中,监管机构的指导支持是此次成功切换的根本前提。据记者了解,在整个系统切换项目的全过程,国联民生证券始终保持与证监局、交易所、股转公司、中国结算、投保基金公司等机构高效畅通的沟通汇报机制,从整体方案制定到技术路线论证,再到最后的通关测试、联通测试、正式运行,全过程都得到了监管机构的精准指导和大力支持。
不仅如此,国联民生证券调入5000万元自有资金、民生证券调入2亿元自有资金,专项用于应对系统切换上线初期可能产生的结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