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超越日本,中国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三大因素继续推动高增长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中国ETF规模首超日本,成为亚洲最大市场;
                ②政策支持、产品审批加速、净值上涨,推动中国ETF市场创新高;
                ③中国ETF投资者年轻化趋势显著,产品体系完善助力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财联社8月21讯(记者 闫军)A股近期市场势如破竹,多个指数创新高,强势的行情之下,ETF规模水涨船高。

记者从彭博行业研究ETF团队获悉,中国ETF规模在7月首次以6117亿美元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越了日本(6109亿美元),成为亚洲最大的ETF市场。

截至8月20日,国内整体ETF规模为4.8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万亿之多。上述团队预测,中国将在未来十年推动亚洲ETF的增长,到2035年,亚洲资产管理规模(AUM)可能达到8万亿美元,超越欧洲。

该团队还表示,在产品审批加快等资金供应强有力的支持下,ETF上市产品数量持续增加,并促进散户对长期、低成本、流动性强ETF产品的认可。未来几年,中国在亚太地区ETF的资产管理规模、资金流、流动性和产品供应方面均可能创下新纪录,进一步吸引外国机构做市商。

中国ETF规模超过日本,并将驱动亚洲ETF资产管理规模增长

彭博行业研究ETF团队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中国ETF资产管理规模达到6117亿美元,超过日本(6109亿美元),占据该地区首位。

从国家队真金白银买入,到监管机构对ETF强有力支持,都是ETF规模的增长内在驱动,

以国家队为例,汇金系资金托市,在4月巨量买入,扭转了整个市场的情绪。

监管机构对ETF的强力支持,包括加快产品审批和无限资金供应,应有助于中国保持对日本的资产管理规模领先地位。这些支持可能会增加产品上市数量,吸引外国做市商,并促进散户对长期、低成本、流动性强的基金的认可。

市场上涨带来的净值增长,对规模上涨同样有较大的贡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今年以来国内ETF份额增加1257.41亿,但规模大幅增长11105.5亿元。

反观日本ETF增长已见放缓,上述团队指出,日本首只ETF于1995年推出,用了20年时间达到1000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30年时间达到6000亿美元。中国于2004年推出ETF,用了15年时间达到1000亿美元,21年时间达到6000亿美元。

该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可能在亚太地区ETF的资产管理规模(AUM)、资金流、流动性和产品供应方面创下新纪录。支撑依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庞大的人口可能推动ETF从较低基数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仅有1000万ETF投资者。财联社获悉另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当前ETF投资者达2100万,80后是主力,占比超三成,00后客户数相较前一年提升212%,增速最高。

其次,产品审批加快。

这一条也是写进公募改革文件,《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优化权益类基金注册安排,实施ETF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和场外成熟宽基股票指数基金,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对明确约定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的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原则上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相关安排将逐步落地。

三是中国在ETF供应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缺乏主动管理型、衍生品为基础、杠杆和反向或加密货币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批准更多产品,从而释放进一步的资产管理规模和交易潜力。

多家公募高管近期发声ETF助力“长钱长投”

从分类规模来看,截至8月20日,国内股票型ETF依然是占据主导,最新规模为3.27万亿,占比近7成;债券ETF年内净流入最多,达3096亿元。ETF正成为投资者趁手工具。

今年1月,证监会印发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

在公募高管看来,ETF产品体系持续完善,正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将ETF作为其财富管理的抓手,ETF基金既是投资者分散风险、获取收益的优质工具,也是市场稳定的有力支撑。

华夏基金数量投资部行政负责人徐猛表示,近年来我国 ETF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ETF 产品数量快速增长,产品类型不断拓展。基金公司需要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构建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指数生态,不断完善“研究+服务+策略”的指数投顾体系。

易方达基金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表示,全市场ETF保持了较高的规模增速,表明ETF在机构和居民资产配置中成为更重要的投资工具。顶层政策支持维度,今年1月发布的《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产品体系、生态优化等12个维度对行业进行支持和规范,进一步助力搭建“长钱长投”市场生态。ETF的工具属性维度,在资本市场显著调整阶段,ETF尤其是宽基类ETF作为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工具,往往基金份额有显著增长,起到了资本市场“稳定器”的角色。

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柳军表示,ETF凭借持仓透明化和风险分散化的优势,较好满足了各类投资者的需求,随着产品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大大丰富了产品池和投资选项,提升了ETF作为投资品的价值,ETF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尽管市场经历风格和行业轮动的变化,但ETF规模与投资者数量仍稳步增长,客户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也最终得到体现,表明ETF对于吸引资金和留住资金起到了积极作用。

“股票、债券、商品等各个类型ETF今年齐头并进刷新历史新高。ETF规模的持续、显著增长绝非偶然,它清晰地反映了各类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和长期个人投资者的入市意愿与信心。”招商基金指数产品管理事业部总监郝政华表示,这种趋势性流入,本身就是市场信心和韧性的重要基石。

国泰基金量化部基金经理黄岳以数据说话,ETF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截至2024年底,机构投资者通过ETF持有股票型基金的比例超过40%,创历史新高。他指出,未来,随着产品创新和制度优化的持续推进,ETF将进一步发挥其低成本、高效率、透明化的优势,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优化市场投资者结构,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良性生态体系。

公募基金动态 ETF最新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热门解锁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