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多晶硅价格已较长时间低于行业生产成本。 ②多晶硅期货合约此前大幅贴水现货,反映市场对未来供需失衡的悲观预期,但同时也蕴含修复空间。
财联社7月4日讯(记者 周晓雅)持续1年以上的人员缩水,当前存续的期货公司居间人已经缩水近半。
中期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12900名居间人在协会完成系统登记,其中3643名居间人处于合同存续期,较2025年3月底减少774名,减幅17.52%。
而与去年6月底相比,目前存续期的居间人数量已减少了2755人,即缩水幅度达到43.06%。
持续缩水背后,是监管对居间人管理的持续高压,向互联网营销方向发展,也成为近年期货公司近年探索的重要转型方向。
单季度最大缩量
所谓的期货公司居间人,是指受期货公司委托,为期货公司与交易者订立期货经纪合同提供中介服务,独立承担基于中介服务所产生的民事责任,期货公司按照约定向其支付报酬的机构及自然人。
今年二季度居间人774名的缩量,已是中期协过往披露数据中单季度的最大值(可查数据从2024年一季度末开始)。3643名居间人处于合同存续期,也是首次季度披露数据回落至4000人以下。
与此同时,期货市场的体量正在不断壮大。中期协数据显示,以单边计算,6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为5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7.25%。1-6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为339.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68%。
拉长时间来看,期货公司居间人数量的缩减更为显著。此前,中期协调研结果显示,国内149家期货公司上报的2019年开展居间合作的自然人居间人数量为48437人,机构居间人数量为6323家。
虽然彼时超4万人次,存在同一居间人为多家期货公司提供服务的情况,实际居间人数或少于该值。但从超4万人次,回落至4000人以下,足以见得业务的缩减势头。
监管持续高压
人数缩减的背后,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业务开展不规范、行业恶性竞争乱象、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等问题,使得期货公司居间人业务的发展备受监管关注。
仅今年以来已有2起来自地方证监局的罚单。
今年5月,山东证监局向天富期货山东分公司及其负责人发出罚单。内容提到,该分公司与某居间人合作过程中,未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督促该居间人合规展业。今年1月,徽商期货收到来自安徽证监局的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内容提到该公司居间人管理不到位。
而去年,至少有7家期货公司或分支机构的监管罚单内容涉及居间人业务问题。
比如,宁证期货合肥营业部、大有期货合肥营业部也因居间人管理不到位被地方证监局处罚;津投期货是在2020年为居间人开通客户管理系统手机版账号;上海大陆期货柳州营业部居间人档案管理不规范,某居间人档案未记载居间人考核情况被罚。
处罚力度不减的同时,规范居间人发展的制度建设,也已落地。
5月9日,中期协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
该办法内容涉及居间合作条件、居间人行为规范、居间合同必备条款、期货公司内部管理、自律管理等五方面主要内容。
具体细则也强化了期货公司需对居间人进行全流程管理。比如,该办法明确期货公司对名下客户数量、权益较多的居间人要求的监测报告。对于月末名下客户数量超过20名或者客户权益超过200万元的居间人,还需要进行相关报告。
规范化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规范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居间人数的减少也在所难免。
“随着居间人管理越来越严格,我们正在清退部分存量的居间人。”一位期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本身的经纪业务并不依赖居间人业务,但也已有缩减的动作。
这也是行业共同的趋势,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期货公司居间人的角色或将消失。
而在此前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阶段中,中期协的调研结果也提到,有期货公司明确建议彻底取消居间人。彼时,149家期货公司中已有7家没有与居间人开展合作。
已上市的期货公司,也明显看到弱化居间人的态势。比如,瑞达期货2024年报提到,公司进一步加强对居间人的风险排查,强化续签管理,严控居间人数量。2024年度,公司支付居间报酬的居间人数量(母公司口径)为103人。
而在2020年,居间人曾是该公司主要营销渠道之一,彼时,瑞达期货在2020年公司支付居间人佣金的居间人数量(母公司口径)为939人。
5年时间,居间人数缩减近九成。瑞达期货也表示,近年来,公司积极利用互联网持续提升期货经纪业务的营销能力,已在厦门、成都、上海等地组建互联网运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