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SU7和SU7 Ultra转订YU7的订单,占YU7总订单数不足15%。”7月2日,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针对“大定数据有水分”等质疑时回应表示。 ②在跨过“深蹲期”后,鸿蒙智行近两个月销量显著反弹。
财联社7月3日讯(记者 张屹鹏)当Robotaxi成为L4主战场后,这一万亿级出行产业的全球商业化“拐点”逐渐清晰,资本市场的青睐亦随之而来。
7月2日,特斯拉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交付量384,122辆,环比增加14.09%;第二季度汽车产量410,244辆,环比增加13.13%。第二季度Model 3/Y交付量为373,728辆。尽管二季度交付量同比明显下滑、低于预期,但特斯拉市值却大涨481亿美元。业界有观点认为,这一反差表现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其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期待,Robotaxi落地是主要因素之一。
此前的6月22日,特斯拉推出Robotaxi服务后引爆多头热情,次日特斯拉股价创下三周新高,至当日收盘报349美元,涨幅为8.23%。同时,马斯克净资产在增加149亿美元后进一步拉大了对富豪榜第二名的领先优势。
特斯拉在得州奥斯汀上线Robotaxi服务,被业界看作是其在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的“破冰”事件。尽管随后的部分网络视频中显示特斯拉Robotaxi的行驶表现并不完美,但部分分析师依旧坚持认为,特斯拉Robotaxi的发布开启了特斯拉的“黄金时代”,并重申500美元的目标价和“强于大盘”的评级。
规模化商业落地是多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特斯拉虽迈出了“0-1”的关键一步,但中美相关企业仍在相互争夺行业话语权,且中国企业领跑Robotaxi赛道的形势并未发生根本性逆转。
自去年底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Robotaxi第一股”后,小马智行的首份业绩报便成为焦点。小马智行于5月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Robotaxi业务收入达1230万元,同比增长200%,其中乘客车费收入同比增长800%。根据规划,小马智行2025年底车队规模将达到千台。今年以来,小马智行先后于2月、3月在广州与北京开通运营专线。6月30日,北汽蓝谷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聚焦极狐和享界双品牌,也在积极联合小马智行等伙伴开发Robotaxi车型。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除小马智行外,小鹏汽车、文远知行、萝卜快跑、哈啰等中国企业亦计划于2025-2026年规模上量Robotaxi,另有若干上游供应商企业以不同方式参与其中。
业界普遍认为,国内头部Robotaxi企业除近年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积累与市场化经验外,通过多元化形式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其未来与特斯拉抗衡的另一大砝码,中东、东南亚、欧洲等成为热门选择。
“相较于主机厂,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在技术实力、运营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将成为后者发展Robotaxi的核心优势。此外,生态领域合作与产业链融合是相关企业加速规模上量的关键所在。”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有机构预测,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突破8349亿元人民币。前景固然一片向好,但路途并不平坦。“最近(Robotaxi)会处于行业重整阶段,从技术、商业化两方面有待观察。”7月3日,艾睿铂高层在谈及Robotaxi产业时表示,Robotaxi在安全技术方面的表现尤为重要。“特斯拉已经在美国小批量运营,但效率和舒适性仍需观察,消费者的心理接受度也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