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相比FOF,MOM投资集中度限制少、调仓灵活度高、母基金话语权强,私募MOM在展业动力和合作投顾上具备先天优势。 ②即使理财子公司将委外作为长期的投资策略手段,FOF、MOM投研实力仍需要得到改进与补足。
▼热点导读
5月上百只银行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密集下调,有产品“换锚”7天通知存款利率
首批!26家上报浮动费率基金,公募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助力更好长期投资回报
年内指数增强型基金新发同比激增超5倍,比较基准挂钩考核,指数增强大势来了?
这一波换人太密集,公募高管变动屡屡刷屏,年内64家变更,还有一波变动“在路上”
▼资管要闻
只能看齐存款了?5月上百只银行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密集下调,有产品“换锚”7天通知存款利率
理财产品收益率创新低。近日,包括广银理财、民生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密集发布公告,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从调整结果来看,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已逼近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个别产品的基准下限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从全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来看,全期限理财产品近三月平均收益率均下行,尤其是3年以上期限理财产品“罕见垫底”,仅跑赢1个月期理财产品。
有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对此表示无奈,“没办法。整个收益中枢都在下探,大家都在调整产品基准。”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32179)
担当重要“买手”,多家理财公司发声支持科创债
据华夏时报报道,支持科创债,银行理财也在积极贡献市场力量。随着科创债发行迎来热潮,近日,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工银理财陆续发声积极投资科创债,通过提高科创债在资产组合中的占比、重点布局优质科技成长领域标的、发行科技金融主题产品、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等方式,银行理财正通过自己的力量支持科创市场。相关业内人士在分析中提到,相较普通信用债,银行理财投资科创债还能让投资人有机会分享科技型企业成长红利或募集资金投资收益,这可能会成为科创债与普通信用债在估值方面的重要差异点。
基金管理人接力自购,券商资管加入,这一轮累计自购近5.5亿元
沪指重回3400点之际,公募基金管理人的自购动作仍在继续。5月14日,招商证券资管公告称,将于近期陆续使用自有资金认申购旗下权益类证券投资基金(含参公集合资管计划),认申购金额合计不低于25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6个月。这也成为5月以来第3家宣布自购的基金管理人,今年4月8日以来,基金管理人的自购动作频频,12家公告自购的基金管理人,合计自购金额已达到5.44亿元。公告和年内已落地自购动作也透露出各家基金公司的不同打法。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31060)
首批!26家上报浮动费率基金,公募改革迈出重要一步,助力更好长期投资回报
5月16日,正式迎来首批浮动费率产品上报。公募基金改革5月7日落地后,很显然,这是践行的最快动作,更好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迈出了重要一步。包括易方达、华夏、广发、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博时、招商、嘉实、南方、富国、汇添富、工银瑞信、鹏华、万家、东方红资管、银华、大成、中欧、平安、安信、兴证全球、信达澳亚、华安、天弘、华商、宏利基金等在内的,26家基金管理人于5月16日上报公募改革后首批浮动费率基金。
“浮动费率基金的推出是公募改革行动方案的关键点。”有业内人士评价,自五一节前,已经有多家基金公司开始筹备上报浮动费率产品,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均在积极筹备。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33168)
年内指数增强型基金新发同比激增超5倍,比较基准挂钩考核,指数增强大势来了?
基金经理薪酬将与基金业绩偏离业绩比较基准的情况直接挂钩。这一政策如同巨石投入湖中,激起了基金行业的连锁反应。过去依赖“明星基金经理”光环吸引资金的模式遭遇挑战,而强调基准约束的指数增强型基金,正在悄然成为行业转型的焦点。Wind数据显示,仅2025年前五个月,全市场新发指数增强基金数量已远超过去年全年总和,各家公募已不约而同地将产品线向这类工具倾斜。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34026)
这些债基穿越波动,今年净值最多已上涨13%
4月以来,受中美关税相关事件频繁变化的影响,股债市场都出现了剧烈波动。在此期间,部分债券基金穿越波动,取得了良好回报。总体上,混合债基今年的表现要由于纯债基,年初以来最多已取得了超过13%的回报。债基一季报的展望显示,机构对二季度股债市场均维持乐观。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31988)
5万亿私募业绩大盘点,年均值收益高者超20%,债券策略产品收益偏低
私募规模呈现缩减之势,各类品种收益如何?财联社据可查数据统计发现,2024年百亿私募产品收益均值为23.37%,其中以债券私募策略为主的私募产品整体收益偏低,头部机构收益均值仅有6.94%,在去年债牛行情中,部分较小的私募机构更为激进,反而收益率相对偏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国内利率持续走低,债券增强策略的“固收+”产品更加注重向海外高收益品种拓展,并更多偏向交易策略获取超额收益。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9671)
证监会: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主要修改内容包括: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私募基金投资期限与重组取得股份的锁定期实施“反向挂钩”,明确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48个月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锁定期限由12个月缩短为6个月,重组上市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关联人以外的股东的锁定期限由24个月缩短为12个月。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33391)
▼机构动态
“二次创业”更需猛将加持,东方红资管官宣,新任总经理成飞到位
最新公告显示,由国信证券前任副总裁、国信资管董事长成飞担任东方红资产管理总经理,董事长杨斌不再代行总经理职责。成飞的加入,也被外界视为东方红资管夯实核心竞争力、加速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2025年,对于东方红而言,构建资产管理业务的“四梁八柱”是其融入母公司“大财富”业务体系转型的核心任务。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7117 )
这一波换人太密集,公募高管变动屡屡刷屏,年内64家变更,还有一波变动“在路上”
5月刚过去4个交易日,再有4家基金管理人高管变动,基金行业高管保持较高频变动的节奏。先是华泰柏瑞基金原总经理韩勇离任,由董事长代任;同日,宝盈基金的副总经理李俊也宣布离任;在前一天,则是东证资管迎来新任总经理成飞,而前任总经理已于4月离职;信达澳亚副总经理魏庆孔也离任,继续担任首席市场官。近日还有关于招商基金总经理变更的消息,现任总经理徐勇因任期将满,即将离任,而接任者将为招银理财现任总裁钟文岳,也曾是招商基金的原常务副总经理。
一波老将逼近退休年龄,也屡屡传出将要退出传闻。多番变动之下,基金行业正迎来新一轮上任高管打开的行业新局面。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9047 )
固收猛将马龙加盟,天弘基金正下怎样一盘棋?
自4月清仓式卸任产品后,固收老将马龙的新去向已经确定。记者获悉,原招商基金首席固定收益投资官、明星基金经理马龙已正式入职天弘基金。“天弘基金固收业务底盘强,作为固收大厂,肯定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在业内人士看来。自原博时基金总经理高阳2023年底出任总经理后,一直在加大人才引进。其中包括权益老将、原华泰资管总经理聂挺进,于2024年3月加盟;此外还包括浙商基金前权益投资总监贾腾、宏利基金前总经理高贵鑫等。固收业务由马龙主导,对于总经理高阳来说,或可腾挪更多精力,与副总经理聂挺进等共同推动权益投资的发展。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9621 )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即将再扩容:中邮保险资产、国寿资产等正积极争取三期试点资格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促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未来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600亿元。据财联社记者获悉,目前,中邮保险资管、国寿资产等保险机构正在积极争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三期试点资格。
(详情参见:
https://api3.cls.cn/share/article/2029505)
▼市场跟踪
上周,主要权益指数上涨,权重股涨幅更大。上证50上涨1.21%,创业板指上证1.38%,中证1000、中证2000分别下跌0.23%、上涨0.97%。涨幅靠前的行业板块是非银金融、汽车、交通运输,跌幅靠前的是传媒、国防军工、计算机。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财联社整理)
上周,利率债收益率有所上升。截至5月16日收盘,1Y、5Y、7Y国债分别报收1.45%、1.55%、1.63%,分别较前一周收盘变动3BP、6BP、6BP;10Y、20Y、30Y国债分别报收1.68%、1.99%、1.88%,分别较上周收盘变动4BP、7BP、4BP。
(数据来源:Wind数据,财联社整理)
上周新成立基金24只,合计发行规模为240.04亿元,较前一周有所增加。上周共上报64只基金,有所增加。申报的产品包括3只FOF,1只REITs、南方中证港股通科技ETF、景顺长城中证人工智能50ETF、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等,首批26只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的产品申报。此外,上周有34只基金首次进入发行阶段,本周将有23只基金开始发行。
据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的数据,5月12-16日,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回撤,理财规模转降。存续规模出现超季节性下降,环比降771亿元至31.49万亿元。理财产品净值出现小幅回撤,带动负收益率略有上移,但因回撤幅度仅为1bp,负收益率升幅不大。滚动近1周理财产品负收益率仅较前一周小幅升1.0pct至1.96%。理财破净水平也在小幅抬升,全部产品破净率环比升0.1pct至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