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银行理财
关注
1.2W 人关注
银行理财最新政策及行业变化情况跟踪。
  • 昨天 16:35 来自 张良 实习生 王艺霏
    理财规模一周缩水7500亿,赎回影响小,季末回表或是主因
    阅读 26.1w+
    14
  • 昨天 04:58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4月2日电,春节以来,债券市场持续震荡,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促使银行理财机构将目光投向利率衍生品,寻求新的风险对冲工具。尽管面临牌照、系统、人员等方面的现实挑战,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银行理财机构正加快参与衍生品市场的步伐,探索更加稳健的利率风险管理路径。记者获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望在近期获得相关交易资格。
    阅读 242.7w+
    53
  • 04-01 20:14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邹俊涛
    又见银行宝宝类产品退场,浙商银行将于本月关停“增金宝”业务,为今年行业首例
    阅读 78.7w+
    2
    49
  • 03-31 19:09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16家银行理财子年度“成绩单”出炉,净利最多增长159%,多家管理规模增超30%
    阅读 51.6w+
    2
    67
  • 03-31 01:31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3月31日电,中国证监会3月28日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随后,沪深交易所发布相关优化发行承销制度的安排,从操作执行层面进行了细化。从修订内容来看,一方面,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方面,给予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另一方面,落实《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创板八条”),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在科创板试点对未盈利企业公开发行股票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限更长的网下投资机构,相应提高其配售比例。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和保险资管是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构成,此次制度改革有利于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股票发行,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同时鼓励更多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促进“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构建。
    阅读 280.2w+
    148
  • 03-29 14:25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闫军
    银保等中长期资金获准直接“打新”,禁止限售股出借写入法规,承销新规优化A股生态
    阅读 129.7w+
    4
    75
  • 03-28 20:2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28日电,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2025年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明确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相关规定。根据《实施方案》,本次修订在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即理财公司、保险公司以其管理的2只以上产品认购的,可视为一个发行对象。

    二是根据《公司法》进行适应性修改。根据《公司法》《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上位法律法规的规定及修改内容,将“股东大会”调整为“股东会”,删除有关监事的规定。
    阅读 349.3w+
    1
    62
  • 03-26 07:3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26日电,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近日宣布下调旗下理财产品的多项费率。梳理发现,今年3月份以来,中邮理财、中银理财、光大理财、渤海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宣布对旗下多款理财产品实施费率优化调整。调整后,多款理财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密集降费,主要是受近期理财产品收益承压影响。从长期来看,银行理财机构还需提升综合能力,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
    阅读 289.1w+
    1
    95
  • 03-25 21:12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郭子硕
    上市公司偏爱美元理财?一季度委托理财交易规模大增185.60% 挂钩美元标的规模翻倍
    阅读 88.9w+
    16
  • 03-25 13:17 来自 财联社 李响
    30万亿仍差“临门一脚”,本周理财回表触及峰值,净值波动仍需关注
    阅读 62w+
    33
  • 03-24 06:2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24日电,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地首批外币回购业务。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消息,今年2月以来,杭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光大理财通过交易中心外汇交易系统达成了以上海清算所托管债券为抵押品的多笔外币回购交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财子公司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银行间外币回购市场参与主体类型,从资产端为外币理财产品提供了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和资产配置渠道。此外,随着外汇市场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境内外币回购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外币资金配置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阅读 253.5w+
    1
    60
  • 03-22 03:11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3月22日电,银行理财市场降费潮来袭。3月以来,中银理财、华夏理财、南银理财、渤海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机构宣布下调旗下理财产品的多项费率,部分产品的费率甚至降为零。此次密集降费,主要是受近期理财产品收益承压影响。费率优惠实为营销手段,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方式具有两面性:费率打折虽能够让利投资者、稳定产品规模,但也会影响银行理财机构收入的持续性。长期来看,银行理财机构还是要通过提高产品管理能力,为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投资收益。
    阅读 309.7w+
    102
  • 03-20 06:58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3月20日电,近期,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上银理财、中邮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密集发布公告,均宣布下调旗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部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跌破2%,有的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幅度超200个基点。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对记者表示,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不断下调,一是反映出市场对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未来收益预期的下降,这与市场利率维持在低位区间、债市震荡调整、同业存款利率自律机制实施、高收益率资产陆续到期、新的高票息资产稀缺等相关;二是避免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偏离过大的问题,调整投资者收益预期,避免误导;三是理财产品管理运营日益规范化后实际收益率顺应市场波动,业绩比较基准也相应下调。
    阅读 265.4w+
    280
  • 03-18 06:19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3月18日电,2月以来,债市持续调整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引发部分投资者主动赎回,使得2月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明显弱于季节性规律显示的增长水平。市场一度担忧此轮理财产品赎回可能引发负反馈效应。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债市经过调整后,其性价比正逐步修复,当前农商行和保险机构持续增配债券,配置型资金入场不仅为债市企稳提供了支撑,也显著降低了负反馈风险,债市进一步调整的空间有限。
    阅读 278.8w+
    82
  • 03-17 12:11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资管周报:公募基金改革方案细则即将出炉
    阅读 67.6w+
    12
  • 03-13 15:36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中邮理财一高级专家被查
    阅读 61w+
    12
  • 03-13 06:46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3月13日电,受债市调整等因素影响,2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波动,整体收益呈下降态势,直至上周略有反弹。其间,部分投资者选择提前赎回理财产品。对此,多家银行理财机构表示,上述情况只是短期调整,并建议投资者耐心持有,避免频繁申赎错失机会。长远来看,固收类理财产品仍具潜力。业内普遍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压力相对可控。
    阅读 265.6w+
    135
  • 03-10 14:16 来自 财联社 李响
    资管周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影响股市债市?公募发行显著回暖,2月以来频见日光基
    阅读 58.9w+
    7
  • 03-08 21:58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郭子硕
    消费贷利率竞争再升级,江苏银行年内首度公开喊出2.58%“冰点价”,中介:目前最低水平
    阅读 65.4w+
    5
    115
  • 03-08 21:20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彭科峰
    一线|“宇宙行”放大招,工商银行宣布率先完成DeepSeeK全行大规模应用,会有更多银行跟进吗?
    阅读 87.1w+
    19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