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固收猛将马龙加盟,天弘基金正下怎样一盘棋?
①固收老将马龙已加盟天弘基金,固收仍是他的主战场;
                ②自高阳任总经理后,陆续吸引聂挺进、贾腾、高贵鑫等公募业人才;
                ③天弘基金有望在夯实固收长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权益投资发力。

财联社5月13日讯(记者 李迪)自4月清仓式卸任产品后,固收老将马龙的新去向已经确定。

记者获悉,原招商基金首席固定收益投资官、明星基金经理马龙已正式入职天弘基金。“天弘基金固收业务底盘强,作为固收大厂,肯定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在业内人士看来。

自原博时基金总经理高阳2023年底出任总经理后,一直在加大人才引进。其中包括权益老将、原华泰资管总经理聂挺进,于2024年3月加盟;此外还包括浙商基金前权益投资总监贾腾、宏利基金前总经理高贵鑫等。

固收业务由马龙主导,对于总经理高阳来说,或可腾挪更多精力,与副总经理聂挺进等共同推动权益投资的发展。

在行业人士看来,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出,打破原有的明星模式,也给了一些基金公司以超车或者是重回起跑线的机会,人才布局是根本,也有更多基金公司在努力抓住这样的机会。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变革持续推进,行业内人才流动也更为频繁。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3日,今年公募基金行业离职的基金经理总数已达134名。当前公募基金行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人才的合理流动有望进一步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固收老将马龙选择天弘基金

今年4月,马龙已清仓式卸任所有基金产品,随后从招商基金离职。待静默期结束后,马龙将在天弘基金将继续从事基金管理工作。

马龙拥有近16年债券投研经历和近11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管理规模在2024年二季度末时高达876.18亿元。马龙管理招商产业债近10年,任职期间回报达68.32%,年化回报5.36%,最大回撤2%,最大回撤修复天数58天。

在行业人士看来,作为“固收大户”,天弘基金在固收业务方面拥有丰富投研经验,马龙加入天弘基金后,可借力平台基础继续深耕投研,而马龙丰富的经验也有望加速推动天弘基金固收投研体系向“流程化、平台化”的方向升级。

天弘基金近期吸引多位外部人才

除固收基金经理马龙外,天弘基金今年还从外部吸纳了专注权益投资的基金经理人才。

中基协官网数据显示,今年3月7日,贾腾正式加入天弘基金。

作为权益基金经理,贾腾拥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于博时基金、浙商基金就职。在浙商基金时,他曾担任智能投资中心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智能权益投资部总经理等职务。2024年9月,贾腾清仓式卸任基金产品并从浙商基金离职。

今年4月初,贾腾在天弘基金开始正式管理产品。4月1日,天弘基金发布《关于增聘天弘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的公告》。公告显示,该只基金增聘贾腾为基金经理。

除基金经理外,天弘基金今年还从外部挖来了高管人才。

中基协官网数据显示,今年4月14日,宏利基金前总经理、CIO高贵鑫加入天弘基金。

据悉,高贵鑫未来将担任总经理助理职务,此外还有消息显示,高贵鑫将分管券商及创新业务发展部、养老金投资部,兼任养老金投资部总经理。

公募老将、原华泰证券资管总经理聂挺进于2024年3月转战天弘基金,出任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并分管主动权益工作。

公告显示,聂挺进历任博时基金经理、研究部总经理、投资总监,浙商基金副总经理、总经理,华泰资管总经理。

天弘基金正体现出人才引进后的新活力。Wind数据显示,公司的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从2023年底的1.11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1.24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末,其公募管理总规模进一步上升至1.27万亿元。

非货管理规模方面,2023年底,天弘基金的非货管理规模为3332.83亿元。2024年底,该公司的非货管理规模增长至4109.77亿元。2025年一季度,其非货管理规模小幅回落至4101.03亿元,依然稳定在4100亿元之上。

基金经理人才流动频繁

随着公募基金行业变革持续推进,基金经理的流动也更为频繁。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13日,今年公募基金行业离职的基金经理总数为134名,高出去年同期82名的水平。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公募基金行业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行业内人才的合理流动有望进一步激发行业发展活力。公募基金通过引入外部人才,也有望更好地打造投研团队。

公募基金一方面会通过引入外部成熟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会持续完善内部培养体系。而随着头部基金公司凭借品牌优势、资源实力和发展前景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公募行业的人才流动速度也可能会继续加速。

日前,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指出,要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