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陈锦泉:探索经济与资本市场之“可为”
①2025年,中国投资人峰会如期召开。各方人士在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相聚,共同探寻经济走向与投资机遇;
                ②本届峰会以“可为”锚定资本市场中的经济变革与价值。

财联社4月28日讯(记者 吴雨其)由兴证全球基金、财联社、腾讯新闻共同主办的中国投资人峰会如期召开。各方人士在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相聚,共同探寻经济走向与投资机遇。兴证全球基金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陈锦泉的致辞,为峰会开启序幕。

陈锦泉首先回顾了中国投资人峰会的发展历程。自2011年起始,峰会至今已走过十五年。十五年在传统认知中常象征一种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而当前中国经济、科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等,也都处于关键转折与变革时期。

往届峰会主题随经济市场情形而变,从“未来”到“变局”,从“韧性”到“潜能”,那些曾参与其中的超百位投资人、企业家、学者等,都有着坚定信念,即无论何时,都有可为之处,相信自身有尚未发挥出的潜力。

基于此,陈锦泉表示,本届峰会以“可为”为主题,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意图为广大投资者于复杂市场环境中锚定方向,见证中国经济深层变革与长期价值。

在分析经济与科技领域的“可为”性时,陈锦泉引用芒格“钓鱼的第一条规则是在有鱼的地方钓鱼”这句话指出中国经济拥有广阔纵深空间,具备全球最完备产业链,有很强韧性可消化各类冲击。

陈锦泉指出,中国制造业在AI、新能源车、半导体、机器人供应链以及创新药等诸多关键领域,众多国内企业都展现出较强竞争力。他认为中国科技创新领域会持续孕育出类似美国的大型科技公司,推动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链增长。

回顾过往移动互联网主导的科技创新浪潮,其奠定了后续多年社会和产业格局,“而当下加速前行的科技创新浪潮,又将对时代产生何种影响仍需观察。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如果这些事情需要被看见才能被相信,当下就是该相信的时刻了。”陈锦泉认为。

政策方向看,陈锦泉指出,“中国政府的政策工具箱空间充足,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来看,提升内需、稳楼市与股市、搞活经济是关键目标,在中美竞争加剧、中国面临遏制政策的背景下,货币宽松与财政持续支持是主基调,极低利率环境和充裕流动性,将影响竞争力强的企业的发展。”

谈及资本市场,陈锦泉表示其中亦有可为之处。从中长期基本面来看,A股和港股市场整体估值相对较低,分红率相对较高,部分盈利持续增长的公司在不断回购,竞争力强的公司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些公司驱动着市场的慢牛行情。

政策层面,新国九条颁布后,对上市公司资质监管加强、鼓励分红机制、强调投资者保护以及“中国式平准基金”的设立等举措,对市场信心产生影响。尽管短期市场存在波动,但在周期和情绪钟摆偏向悲观时,需关注公司的未来与时间价值驱动力。

他提及2023年中国投资人峰会上“播种和收获不在一个季节,中间需承受压力、坚持”这一观点,强调当下复杂局面里,穿越迷雾、找准并做好“可为”部分较为关键。此次峰会的议题聚焦科技,也涵盖对宏观的理解应对,关注权益投资机遇,同时拓展至多元资产视野,这体现了兴证全球基金在投资理念上的坚守与拓展。

此次2025中国投资人峰会众多嘉宾将围绕科技、宏观、权益投资、多元资产等多维度议题,分享各自的见解与实践经验,为投资者们提供思考方向,助力其在当下复杂经济与市场格局下探寻投资之路,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前行,贡献各方智慧与力量。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