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年一季度,港股市场共迎来16家企业在主板成功上市,合计募资募集金额为182亿港元; ②内地企业已经成为赴港上市的主力,医疗设备与服务、有色金属以及消费者服务行业IPO数量最多。
财联社4月12日讯(记者 郑炳巽) 前景广阔的互联网医疗赛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接入应用,正在获得资本新一轮青睐。
去年下半年以来,方舟健客(6086.HK)和健康之路(2587.HK)先后登陆港交所,圆心科技、健康160等更多企业则在上市排队中。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同程度押注AI,已经成为行业性的趋势。
与此同时,京东健康(6618.HK)、美团买药在内的大厂,也在AI领域积极布局,角逐这片新蓝海,为占得先机而全力出击。
互联网医疗方兴未艾,加码AI成业内共识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受益于大数据、AI等技术的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从2018年的738亿元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3099亿元,按照增长趋势预测,市场规模在2024年或已超过4100亿元。另据灼识咨询的统计,截至2023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仅线上慢病管理市场的服务供应商数量便超过50个。
随着AI技术在互联网医疗赛道得到进一步应用,整体行业竞争加速。
ChatGPT自问世之后经过迭代更新,已经逐渐融入不同行业,而互联网医疗企业因具备数字化的天然属性,与AI技术的融合更为紧密。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医疗市场融资额达到109亿美元,涉及450家企业,其中美国占比52%,中国占比10%。
在国外,微软子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此前发布了与GPT-4集成的支持语音的医疗病历生成应用程序DAX,宣告GPT-4已实现医疗领域商用合作,该产品将服务超55万医生和数百医疗系统。
这一进程也于国内同步进行,并且因DeepSeek的横空问世,使得融合的速度得到明显提高。华西证券指出,DeepSeek使得AI技术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加速渗透到各行各业。在医疗健康领域,AI广泛应用于辅助诊断、个性化治疗、药物研发等方面,提升诊断的精准度和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药巨头恒瑞医药宣布接入DeepSeek引发关注之际,多家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头部企业也前后脚官宣接入DeepSeek,包括京东健康、方舟健客、医渡科技、鹰瞳Airdoc、万达信息等。
与此同时,更多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密集启动IPO。2024年7月及12月,方舟健客和健康之路获放行,正式登陆港交所。目前,正在排队上市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圆心科技、健康160等。财联社记者查询IPO文件发现,这些互联网企业不同程度透露押注AI的计划。
其中,方舟健客表示,透过对注册医生的处方数据及诊断记录进行分析,已开发出人工智能医疗助理,用于整合患者提供的资料,供医生约65.7%的咨询中参考。健康之路透露,自2023年起,公司已逐步為健康之路医务版和健康之路手机应用程序开发多款AI插件,包括人工智能医疗助理、健康管理问答助理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政策端,近年来国家亦密集出台政策推动AI医疗的发展。
以2024年为例,当年11月,国家医保局将AI辅助诊断技术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同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明确要求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卫生健康行业的应用及创新发展。次月,2024中国医学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启动了中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产业联盟。
受技术与政策带动,国内AI医疗市场持续扩容。华西证券援引第三方数据显示,2019-2023年,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从27亿元快速增长至88亿元,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
多方竞逐,谁在占得先机?
在多方下场竞逐AI热土的当下,京东健康在AI领域的布局展现出清晰路径。京东健康直言,“京东健康对人工智能如何落地医疗健康场景,有着清晰和长期的规划。”
财联社记者查询发现,与往年相比,京东健康在2024年的业绩公告中更加频繁提及人工智能,直接涉及“智能”的表述频率较2023年提高433%。
具体措施上,2024年,京东健康结合具体医疗服务场景构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矩阵。其中,面向用户,陆续发布AI健康助手“康康”、AI心理陪伴师产品“聊愈小宇宙”、“手机测血压”等服务产品。面向医生群体,打造了智能医生助手服务产品,实现临床辅助决策、患者智能管理、临床科研等功能。面向医院场景,对院内就诊流程进行智能化升级,其中,京东健康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的智慧医院服务产品开始推广应用。
根据京东健康官网,进入2025年以来,京东健康依托“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技术底座,陆续接入GPT系列、DeepSeek等通用模型。
今年1月份,京东健康在2025京东健康年度医生盛典上发布医疗健康大模型产品体系“AI京医”,以及亮相AI医生智能体产品、AI诊疗助手、AI科研助手等产品。紧接着2月份,京东健康旗下AI医生智能体产品完成内测,国内首批医生专家的AI数字分身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
据了解,AI诊疗助手2.0此前已经实现99.5%的分诊准确率、120%的电子病历书写效率提升,以及90%的AI问题一次解决率,已成为医生使用率最高和采纳率最高的智能辅诊平台。京东健康透露,在近期接入DeepSeek等开源模型后,其算法将进一步优化,助力医生降低误诊风险并释放更多临床精力。
AI布局正在为京东健康业绩提供增长动力。截至2024年年底,京东健康年度活跃用户数量达到1.84亿,2024全年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超过49万。2024年,京东健康实现收入为581.60亿元,同比增长8.65%;年度盈利41.57亿元,同比增长93.99%。
当前,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是京东健康的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为487.96亿元,整体营收占比达83.90%。在自营业务方面,京东健康的第三方商家数量超过10万家,凭借“新特药全网首发第一站”的优势,获得近30款新特药线上首发。在即时零售方面,京东健康2024年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18个城市开通医保个账支付服务,共接入全国超3000家医保定点药房,覆盖人口超1亿人。
与此同时,美团买药同样在AI领域“攻城略地”。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曾在2024年西普会上透露,美团仅在医药上就有几百名研发,有自己的AI大模型,美团买药上的消费者达3亿。
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乌镇健康大会上,美团医药健康事业部总经理李晓辉透露,美团医药健康在去年发布了数字化解决方案“HEALTH”经营增长模型,截至目前,美团医药健康已与近500家合作伙伴开展合作。李晓辉表示,美团医药健康正在探索AI+医疗的场景化应用,并将开放生态,与连锁药店及药企共享AI技术红利。
事实上,押注AI已给部分互联网医疗企业带来回报。
方舟健客表示,在人工智能医疗助手的帮助下,客户服务人员每人每天处理的订单数量由2019年的67.3笔增加至2023年的366.2笔,2019-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2.7%。圆心科技表示,受医院数字化需求增加等因素驱动,供给端赋能服务收入已由2020年的380万元提升至2022年的85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