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医药
关注
2.9W 人关注
预防或治疗或诊断人类和牲畜疾病的物质或制剂。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减少痛苦,增进健康,或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或帮助诊断疾病。
医药生物
-1.48%
龙头股
富祥药业
+12.14%
嘉应制药
+10.05%
  • 20分钟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7日电,强生公司将以30.5亿美元现金收购Halda Therapeutics。强生公司预计交易在未来数月内完成。强生公司预计Halda交易将拉低2026年调整后每股收益0.15美元。
    阅读 1.7w+
    5
  • 1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7日电,《广东省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加大银发经济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引导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券、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养老服务运营主体、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证券机构服务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企业、医药健康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广东已上市银发经济企业通过发行股份等方式进行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用好广东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为非上市银发经济企业非公开发行、转让证券提供服务。支持设立银发经济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通过股权投资、专项养老产业基金,支持养老产业链上的优质企业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广东省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模式建设。鼓励基金经营机构创新养老、医药健康等主题基金产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养老产业。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开发适合养老服务行业和老年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特点、价格公允的产品。
    阅读 17.2w+
    26
  • 1小时前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史士云
    大单品扛旗:康希诺今年第三季度扭亏 盈利稳定性仍待考|直击业绩会
    阅读 3.4w+
    1
    4
  • 3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记者 李迪
    从7只到1只,医药翻倍基仅剩独苗,如何看回调?
    阅读 10.4w+
    1
    9
  • 3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7日电,诺和诺德首席执行官表示,与白宫的协议旨在降低药品价格,同时扩大医保覆盖范围。
    阅读 59.4w+
    11
  • 5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7日电,国家药监局11月17日对外发布《关于深化化妆品监管改革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加大化妆品产业创新支持力度方面,意见明确提出畅通新功效化妆品注册渠道,实行即报即审;鼓励国际化妆品新品在中国首发,免于提交境外上市销售证明;促进银发经济,支持针对老年群体的产品研发等新举措,以深化监管改革助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阅读 85.5w+
    32
  • 11-15 21:4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5日电,据“广西发布”消息,11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据发布会介绍,广西积极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促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今年前三季度,广西药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7.23%,创历史新高。
    阅读 315.2w+
    8
    88
  • 11-14 19:4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4日电,默克公司将以每股221.50美元现金收购西达拉(CIDARA)治疗公司。默克公司预计交易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
    阅读 321.2w+
    31
  • 11-14 19:3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4日电,礼来制药旗下Inluriyo获欧盟批准用于治疗ESR1突变乳腺癌。
    阅读 315.5w+
    14
  • 11-14 16:25 来自 科创板日报 张真
    创新药再迎关键变量?FDA药品评价中心换帅 或加速药物审批流程
    阅读 155.8w+
    41
  • 11-14 11:3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4日电,港股部分生物技术股涨幅扩大,次新股旺山旺水涨超25%领涨,圣诺医药涨超17%,基石药业涨近17%,劲方医药涨超8%。
    阅读 359.5w+
    1
    32
  • 11-13 09:3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在今日举行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傅浩表示,2025年上半年,科创板整体研发投入占比接近13%,超净利润2.8倍。截至目前,科创板汇聚59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0万亿人民币,累计融资超1.1万亿人民币,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领域形成了完整的“链群式”产业格局。他表示,上交所将继续立足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大局,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以更完善的制度让国际投资者“看得清、投得稳”,以更通畅的合作机制让科创企业“走得远、发展好”,以更高效的服务生态让资本配置“更顺畅、更高效”。(财联社记者 张校毓)
    阅读 281.2w+
    20
  • 11-13 08:5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展望2026年医药投资趋势,无论是中国医药企业在创新领域的集中兑现,还是政策端出台支持创新药械、优化集采、推动商保等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医疗健康产业的内外因催化因素都有望延续,医疗健康产业开始逐步重新回归到临床价值和需求导向的市场价格定价体系,带来稳定且持续的国内医药市场环境和长坡厚雪的发展主基调,上市公司也有望迎来持续且稳定的业绩增长趋势,带来行业成长确定性的贝塔。

    因此中信证券认为医药行业将是有望继续维持超配的行业,建议从横向维度上,建议2026年围绕以下几条主线进行布局:①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在反内卷的国内政策环境下,关注创新驱动和国际化出海的相关标的;②自主可控——预计在未来可能还会陆续面临地缘政治扰动带来的风险,应更多关注自主可控下核心零部件、试剂、科研上游的进口替代进程加速的相关标的;③新政新气象——受益于集采优化、医保三个支付、消费刺激政策和国企改革的相关标的。
    阅读 262.1w+
    2
    60
  • 11-12 19: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花旗银行将礼来目标价从1250美元大幅上调至1500美元。
    阅读 263w+
    23
  • 11-12 18:1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对《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2021修订)》(工信部联消费〔2021〕195号)进行了修订,研究形成《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就文件内容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指出,中央医药储备实物储备主要采用动态轮储和定期核销的管理模式。对有稳定市场需求的,储备单位能够及时销售处置、保持储备资金规模稳定的医药产品,按照动态轮储模式管理。对市场机制失灵,储备单位难以动态轮储的医药产品,按照定期核销模式管理。
    阅读 279w+
    40
  • 11-12 15: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能源集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有序推动新能源供热供暖应用。鼓励在纺织、医药、造纸、食品加工等用热(冷)需求旺盛的产业园区,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热泵供热(制冷)、光伏光热一体化等方式,打造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多能耦合综合供能站。摸清新能源供暖资源潜力,科学布局地热能供暖,加强地热能梯级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等直接使用绿电的供暖模式,积极探索地热能、风光、生物质及传统化石能源多热源互补高效利用,推动新能源供暖与既有供暖系统有机融合。发挥热力系统灵活调节优势,推动新能源与热力系统联合优化调度运行,探索新能源供暖与岩土、水体等长周期储热技术耦合应用。
    阅读 275w+
    21
    640
  • 11-11 14:2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上海市药品现代物流指导意见》。其中提出,鼓励发展药品现代物流。鼓励药品批发企业配备适合药品储存和实现药品入库、验收、传送、上架、分拣、出库装置等设施设备和独立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物流系统,覆盖企业药品的购进、储存运输、销售各环节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信息追溯,通过降低药品物流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药品物流管理和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
    阅读 269.1w+
    30
  • 11-11 06:14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1月11日电,北交所多家上市公司近日陆续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截至11月9日,已有民士达、同惠电子、诺思兰德、星图测控等10余家企业就前三季度的经营成果、面临挑战及未来战略与投资者展开深入交流。总体来看,尽管部分公司受行业周期、成本上升或研发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短期利润有所承压,但多家企业在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布局已展现出良好的增长潜力与长期发展信心。
    阅读 286w+
    2
    86
  • 11-10 20:1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美银将诺和诺德目标价从375丹麦克朗下调至315丹麦克朗。
    阅读 260.1w+
    33
  • 11-10 16:36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11月10日电,第76届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开幕。由上海贺普药业研发的乙肝创新药贺普拉肽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大会报告形式公布了治疗慢性乙肝II期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结果。据介绍,该创新药通过独特的病毒进入阻断独特机制,在I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可逆转“大三阳”乙肝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的耐药性,在部分患者实现cccDNA清除,达到国际公认乙肝治愈最高标准-灭菌性治愈(sterilising cure)。
    阅读 281.5w+
    3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