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梳理近一个月机构来访接待量超180家的上市公司名单(附表)。立讯精密、三花智控、安克创新位列前三; ②消费电子概念股立讯精密、安克创新、闻泰科技、水晶光电、泰凌微、蓝思科技、领益智造均“榜上有名”。
《科创板日报》4月11日讯 今日,工信部发布《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 高质量发展北斗产业》一文,对北斗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作出了规划。
文章强调,面对国际局势动荡、地缘冲突加剧的复杂形势,加快建设完全自主可控、弹性智能、安全可信的北斗系统,对于进一步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提升防范应对风险挑战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受此消息刺激,北斗导航概念表现活跃。截至收盘,合众思壮、北斗星通涨停,翱捷科技、波导股份涨超9%。信息发展、振芯科技等亦纷纷上涨。
文章指出,规模应用是北斗发展的活力源泉。截至2024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亿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5亿台/套(含智能手机),涉及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2800万台/套。北斗已成为大众消费产品的标准配置,2024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2.86亿部,超过98%支持北斗定位。
为筑牢北斗产业发展基础,文章指出,要持续推动北斗规模应用:
围绕北斗芯片搜星、融合解算和高可靠性等关键环节,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引导北斗芯片企业调整算法及产品结构,从源头加大北斗产品的供应。
聚焦大众消费、工业制造和融合创新三个领域,持续推进北斗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应用推广。
与地方建立央地联动机制,部、省、市协同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组织开展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培育、部省合作等工作。
推动北斗标准体系优化建设,针对智能终端、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共享出行、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行业领域,推进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北斗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可从质与量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攻关,提升北斗芯片、模组、终端性能及质量,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另一方面要引导北斗芯片企业面向各行业不断加大北斗产品供给量。
就外部条件而言,我国已充分具备规模化应用北斗系统的可能。从组网情况来看,当前“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共50颗,全球范围平均水平定位精度优于9m。政策面上,未来还将研究制定时空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一体推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协同发展。
天风证券此前预测,在国计民生重点行业领域,2025年北斗将在交通运输、公安、能源、应急、自然资源实现全面覆盖;在大众消费领域,北斗兼容应用覆盖率预计达到90%以上。随着北斗系统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在提升北斗芯片产品供给能力层面上,以下A股公司有所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