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第一季度新能源销量增幅达71.3%,上汽通用五菱做对了什么?
数据全面飘红之下,上汽通用五菱在第一季度完成“三个第一”——五菱扬光家族连续12个月蝉联新能源轻客市场第一、五菱宏光MINIEV家族连续56个月蝉联A00级新能源销冠、五菱之光EV上市迅速摘下新能源微客市场第一。

2025年车市经历了跌宕起伏的第一季度,车企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这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无疑是最为显眼、醒目的车企之一。

4月2日,上汽通用五菱发布最新成绩单:今年3月销量157,667辆,同比增长22.2%;1-3月全球累计销量突破377,257辆,同比增长12.3%。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板块实现爆发式增长。3月新能源销量达89,633辆,同比飙升121.9%。1-3月新能源累计销售199,078辆,同比增幅达71.3%,新能源占比超过50%。

完成“三个第一” 乱战中脱颖而出

数据全面飘红之下,上汽通用五菱在第一季度完成“三个第一”——五菱扬光家族连续12个月蝉联新能源轻客市场第一、五菱宏光MINIEV家族连续56个月蝉联A00级新能源销冠、五菱之光EV上市迅速摘下新能源微客市场第一。

具体来看,五菱红标销量超67,962辆,其中新能源销量超1.4万辆,同比增幅达544%,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已超过20%。1-3月累计销量突破156,170辆,同比增长4.1%,其中新能源销量超2.8万辆,同比飙升779%;

五菱银标2025年一季度延续强劲增长势头,多款车型稳居细分市场头部地位。2025年3月,五菱银标销量达69,364辆,同比增长66%。1-3月累计销量突破161,724辆,同比增长23.7%,增速领跑主流乘用车品牌。

“一直非常坚定地推动‘电智化、数字化、全球化’三化融合的上汽通用五菱,无疑正以新质生产力领跑产业升级。同时可以看到,上汽通用五菱在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异军突起,这背后的战略成功值得重点关注。”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作为最早一批走出国门的民族企业之一,上汽通用五菱亦一直深耕全球市场,在持续迭代、升级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海外市场热度快速攀升。2025年3月,上汽通用五菱海外出口超17,667台/套,同比增长2.9%;1-3月,累计海外出口超53,385台/套,同比增长8.2%。

今年初,上汽通用五菱签署了《乌兹别克斯坦市场战略合作协议》,并于次月印尼国际车展发布了全球新能源概念车“东盟之光”、“Worry Free”(用车无忧)服务品牌等。同时,重点实施“印马泰一体化”战略,依托广西东盟桥头堡优势,加强东盟市场辐射。

据不完全统计,上汽通用五菱从1990年开始出海、持续深耕全球新能源市场至今,已覆盖中南美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104个国家和地区。

在更上游的产业链方面,上汽通用五菱携手全球供应商伙伴建设高质绿色供应链。供应链产能利用率、产值规模已实现持续向上攀升,五个百亿自主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据了解,赛克科技(含赛克瑞浦)2025年一季度预计产值21.5亿元,同比增长63%。昊菱科技2025一季度预计达成营收32.1亿元,同比增长322%。

“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供应链创新,是五菱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吕俊成表示。

从实验室到市场 坚定的“科技平权者”

行至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下半场”,仅靠电动化只能是“一条腿走路”,当下智能化转型趋势、重要性愈发明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今年2月,宝骏汽车灵语智舱与DeepSeek大模型完成深度融合,成为行业首批将AI前沿技术应用于量产车型的品牌。随后灵眸智驾3.0系统搭载于宝骏享境发布,前者集成了城市领航辅助、全速域AEB、代客泊车等全场景高阶功能。

次月,上汽通用五菱在柳州召开2025“一二五”全球产业创新科技平权大会。“一二五”工程是上汽通用五菱“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而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是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推动技术成功产业化的创新平台,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跃升转变。

“上汽通用五菱打造了‘天’‘灵’‘神’三大系列自主科技,天舆架构、天菱模式、灵犀动力、灵眸智驾、灵语智能系统、神炼电池等技术品牌是其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智能网联技术普及的核心底气。”前述业内人士称。

业界普遍认为,“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不仅是上汽通用五菱的品牌标签,更是其当仁不让的使命。如今的上汽通用五菱,持续推进“一二五”工程的同时正在“科技平权”的道路上扛起大旗一路狂奔。正如吕俊成所言,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上汽通用五菱近年来深入践行科技创新战略,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强化技术攻关,构建行业领先的创新生态。”

汽车大新闻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