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规则明确了关于北向程序化交易报告的具体安排; ②规则有利于量化交易机构加强自我约束,规范交易行为; ③有助于促进程序化交易行业规范发展,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在科技发展的快车道上,人形机器人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当下科技领域的焦点,热度一路“狂飙”。截至3月27日,中证机器人指数在2025年的涨幅已达19.10%,亮眼的涨幅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
人形机器人概念不仅在资本市场拥有投资价值,在科技领域也蕴藏无限潜力。春节,宇树机器人引发热议,作为AI端侧应用的“先锋军”,人形机器人正一步步走出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成为改变行业格局的重要力量。
正如诺安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所言:“在AI端侧应用中,机器人也许是最有想象力的部分”。 她表示,一旦技术能够满足需求场景的适用条件,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而这一想象力的背后,是AI产业的全新发展风貌。从智能制造业的自动化升级,到医疗领域的精准诊断,再到日常生活中的智能交互,AI为未来科技的发展开辟出更多可能性,一个由AI主导的智能新时代或许正加速向我们走来。
人形机器人兴起,AI变革浪潮汹涌
近日,诺安基金发布了公募基金行业首份中国科技投资全景式报告《中国科技—敢!2025年诺安基金科技投资报告》。其中,对于人形机器人和其背后的AI产业, 进行了深入解读。
报告指出,本轮科技革命由AI大模型驱动,实现了从训练到推理、从单模态到多模态的重大转变。早期,行业聚焦于通过扩大参数规模、堆砌训练算力和丰富训练数据来提升模型通用能力。但OpenAI在2024年推出的推理优化系统o1,开创了新时代,推动大模型发展从“训练优先”迈向“推理革命”。
同时,大模型加速突破单一模态限制,在垂直模型和通用模型领域,多模态融合不断取得进展,重塑交互范式,催生出思维具象化的创作新形态。
AI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技术层面的革新,还显著降低了成本,使其在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得以普及。DeepSeek以开源生态加速行业洗牌,使行业均价较2024年初下探85%,让AI能力逐渐成为广泛可及的生产力工具,成为企业、家庭的“基础设施”。
另外,AI硬件的快速发展,也为AI产业提供了坚实支撑,并且加速了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进程。中国科技正处于“战略赶超与自主创新并行”的关键阶段,在AI浪潮下,凭借全产业链自主化突破、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中国有望通过开源生态的迭代加速技术进步,逐步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科技浪潮全景透视,三大领域展现潜能
当下,发生变革的领域并非只有人形机器人。诺安基金的2025年科技投资报告,把视野拓展到了众多科技前沿领域,尤其重点关注量子计算、商业航天、生命科学等方向,为我们呈现出这些领域在AI浪潮推动下的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量子计算正步入从实验室迈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阶段。全球量子计算已跨越硬件突破、错误率控制和商业化落地三大重要里程碑。
展望未来,量子计算将沿着“三步走”的路径发展:短期聚焦于金融优化、药物模拟等特定场景;中期凭借千比特级处理器和量子互联网,推动AI大模型训练和跨域算力协同;长期则向消费级量子手机、光子自动驾驶等应用拓展。预计到2030年前后,量子计算在基础算力优化方面将催生万亿级市场规模,极大地改变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商业航天方面,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网都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报告指出,低轨卫星互联网已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新高地,中国的“星网工程”加速推进,至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有望实现成本竞争力持续提升、应用场景初步规模化、国际协作话语权增强三方面重要突破,并有望在2030年前建成全球首个“空天地一体化”6G网络。
同时,商业航天全产业链自主化进程不断加速,从卫星平台设计到火箭回收技术,中国正通过系统性创新积累竞争优势。
基因科学领域,科学变更也在深入发展。报告指出,基因测序成本正在持续下降,基因检测更加普及,为精准医疗、生物育种等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基因编辑技术也日益成熟。
而在新药研发领域,中国创新药产业也迎来“黄金十年”,大量创新药企逐渐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国产创新药通过“license-out模式”参与全球竞争。生物制造领域同样发展迅速,预计2028年中国生物制造规模将达315亿美元,在医疗健康、食品农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绿色、可持续制造的转变。
量子计算、商业航天与生命科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也为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凭借全产业链自主化突破和政策支持,有望在这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引领全球科技变革。
中国科技展现优势,战略赶超占据主导
展望未来科技变革,诺安基金2025年科技投资报告还对未来科技产业做出了诸多大胆预测,展现出科技发展的蓬勃活力与无限可能。
报告认为,在开源技术方面,中国开源模型和开源芯片技术有望颠覆垄断,实现全球AI平权,打破技术壁垒,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群体。AI自主学习也将取得重大突破,下一代算法构建自主学习神经框架,使AI无需人类监督即可实现全域知识自主适应,提升其智能化水平与应用效能。
芯片产业一直是科技竞争的焦点,报告预测中国将实现先进芯片全链条自主化,打造国产AI算力底座。这意味着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将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此外,AI赋能千行百业,将重构生产流程、革新决策机制、重塑服务范式,催生出“人机共创”的新产业形态;AI全链路生成过程也将实现技术揭秘,模型逻辑与数据影响双通道可溯源,让AI应用更加透明、可靠。
在人机交互领域,多模态融合交互将彻底颠覆传统人机协作模式,人类迎来“智能共生”的曙光时代,人人都将拥有“贾维斯”级智能体助手。同时,机器人训练模型跃升,多场景能力泛化,国产供应链突破,人形机器人进入特定场景实践,为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报告还预计,低轨星座将进入“万星竞速”时代,天地一体化网络初现雏形,太空资源开发迈出第一步,开启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专用量子计算机持续迭代,抗量子密码进入“实战部署”,触及经典算力无法企及的行业痛点,为金融、通信等领域提供更安全的保障;生物制造以指数型增长趋势,使人类实现从“开采地球”到“编程地球”的文明层级跃升,推动可持续发展。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在未来科技发展中具备显著优势。中国科技正处于“战略赶超与自主创新并行”的关键阶段,在AI浪潮下,全产业链自主化突破为科技发展筑牢根基,从芯片设计、制造到应用,中国逐渐掌握核心技术。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引导科技产业健康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则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广阔空间,加速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
中国还积极推动开源生态的迭代,促进技术交流与共享,加速技术进步。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取得创新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未来,中国有望在科技领域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诺安基金深耕投研,助力分享科技红利
科技产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孕育出了诸多投资机会。
尤其是中国科技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当下,诺安基金始终关注科技国产化发展与布局,充当“耐心资本”。例如,科技超市旗下诺安优化配置、诺安积极回报在半导体、AI应用国产化精准布局;专注于半导体领域投资的诺安成长,其前十大重仓股中的部分标的已连续持有超过20个季度。
多年以来,诺安基金高度重视科技领域的产业投资与研究能力建设。科技组成员热爱科技产业,通过阅读论文、深入产业链调研等方式,紧跟产业趋势,在充分交流、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科技产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剖析,前瞻预判行业发展阶段和市场潜在空间,也通过开放共享、定期复盘等,不断提升投研实力。
在科技产业持续创新发展的未来,作为公募基金机构,诺安基金将持续在科技投研领域深入布局,在前瞻性产业研究的基础上,力争为投资者提供把握科技发展红利的优质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