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首店、首展的加持下,去年11月至今,多家新开商场开业当日实现客流、销售额“双丰收”; ②相关上市公司纷纷表示,将积极发力“首店经济”,实现品牌升级和业态焕新; ③打造“首店经济”,对商场的招商、运营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需要在后续运营中,为消费者持续输出“新鲜感”。
财联社1月14日讯(记者 卢阿峰)岁末年初,创新药“出海”浪潮再起,宜联生物、信达生物(01801.HK)、药明生物(02269.HK)、先声药业(02096.HK)接连宣布对外BD项目。
某生物医药上市公司高管杨涛告诉财联社记者,从近日的BD项目来看,国内Biotech更多的是倾向与MNC们共同开发,提高候选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另一方面,通过BD交易,Biotech企业可以回笼现金、提升业绩,进而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岁末年初 多项BD密集达成
岁末年初,中国Biotech接连达成了数笔BD交易。
今日,宜联生物宣布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共同探索YL201和度伐利尤单抗的联用潜力,双方将共同启动一项多中心、开放性、I/Ib期研究,旨在评估YL201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
昨日,先声药业对外宣布,子公司先声再明与艾伯维就在研候选药物SIM0500达成许可选择协议。先声再明将收取艾伯维的首付款,以及最高10.55亿美金的选择性权益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同时,先声再明将额外获得基于该产品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艾伯维有权就大中华地区净销售额收取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而1月尚未过半,既已达成多项BD交易。1月7日,药明生物宣布与Candid Therapeutics就T细胞衔接子三特异性抗体达成研究服务合作,Candid Therapeutics将获得该三特异性抗体的全球权益。药明生物将收到一笔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到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总计最高达9.25亿美元,以及产品上市后的销售提成。
1月2日,信达生物宣布与罗氏制药就IBI3009达成全球独家合作与许可协议,授予罗氏IBI300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该笔BD交易中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亿美金。
恒瑞医药(600276.SH)的BD交易于去年末达成,其对外公告,将DLL3 ADC创新药SHR-4849的海外权益授权给美国IDEAYA Biosciences公司。IDEAYA Biosciences将向恒瑞医药支付7500万美元的首付款,研发与销售里程碑款累计不超过9.7亿美元。此外,恒瑞还将收取达到实际年净销售额一到两位数百分比的销售提成。
相关企业对外BD的火热,叠加近期政策端利好信号的释放,也让二级市场的生物医药板块升温,创新药指数(861468.EI)与生物医药指数(399441.SZ)接连两天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前年岁末与去年初,同样有一波BD浪潮。据动脉网,2023年12月,BD交易金额为全年最高,为149.4亿美元,百利天恒、翰森制药、映恩生物接连实现大额BD。而在2024年1月,安锐生物、瑞博生物、药明巨诺、驯鹿生物等药企纷纷实现对外BD,且合作方为阿斯利康、罗氏、诺华等MNC,据美博资本统计,其中跨境资产买入7笔,跨境资产卖出18笔,中国境内交易5笔。相较于2023年1月的10笔交易,同比增长200%。
背靠大厂“好乘凉” 2025BD行情将继续火热?
杨涛告诉财联社记者,从1月份的这些BD项目来看,国内的Biotech还是比较倾向于与阿斯利康、艾伯维等MNC进行深度合作,这不仅可以收获较好的现金流,还可以借助海外MNC深厚的国际药物开发经验和市场优势,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提高相关候选药物的开发成功率。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融资受限的背景下,中国创新药企正在通过出海交易形成新的资金来源。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Biotech对外BD交易数量共计138个,同比增长24%;整体对外授权金额达到573亿美元,同比增长27%;若单看首付款,则接近50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54%。
在全球研发管线中,目前中国的研发管线占比达到27%,排名仅次于美国的32%。2023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数量首次反超license-in数量,这表明中国创新药企的全球竞争力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而且,license-out交易近来已不再仅限于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大厂,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处于早期阶段的Biotech加入进来,例如:宜联生物、康诺亚、先声药业等。
“2025年,国内BD项目数量纪录或许会刷新,因为Biotech的相关研发项目要继续下去,在融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出海’或许是唯一的选择。”杨涛如此表示。
去年达成多项BD交易的康诺亚-B(02162.HK)负责人告诉财联社记者,未来有BD潜力的管线,第一是有一定临床数据的资产,比如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数据,第二是一些更早期、没有特别多披露数据的资产,但是要求靶点够新,有FIC的潜力,那么,国际知名一线基金、海外投资团队就愿意去冒险押注现在看起来前景并不明朗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