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日报 1月7日讯,今日新消费日报的主要内容有:蜜雪冰城港股IPO获中国证监会备案;广东将派发800万元文旅消费券;小米SU7交付超135000台。
《科创板日报》12月19日讯(记者 邱思雨) 激光雷达作为“机器之眼”,以其高精度、广范围和稳定性强的特点,已成为机器人感知环境的重要工具。随着激光雷达在机器人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多家激光雷达厂商近期纷纷发出积极信号。
据悉,在即将到来的CES上,禾赛科技将推出其最新产品——专为机器人及工业市场设计的迷你型高性能3D激光雷达。该公司相关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迷你型高性能3D激光雷达具备高分辨率、低功耗、轻巧灵活等特性,主要应用于移动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
在此前举办的三季度业绩会上,速腾聚创CEO邱纯潮透露,该公司后续研发重点为视觉、触觉、电机以及执行单元等关键模块,为AI机器人时代提供核心增量部件及解决方案,降低机器人应用的技术和成本门槛。
据其进一步介绍,速腾聚创将在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持续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公司在机器人领域上的合作伙伴已由2400家突破至2600家。预计明年机器人领域的出货量有望突破六位数。
机器人领域或成重要增长引擎
毋庸置疑,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标志性领域,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市场发展空间与潜力。随着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传统工业与商业领域的各类机器人正加速迈向智能无人化升级的新阶段。
灼识咨询相关报告显示,机器人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82亿元增长到2030年的21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0.6% 。
速腾聚创方面表示,随着机器人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作为机器人领域的核心组件,以激光雷达为代表的3D感知传感器或将迎来爆发性增长。因此,机器人行业将成为激光雷达市场接下来的重要增长引擎。
据其介绍,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产品基于平台化,应用于机器人的产品来自R平台和E平台。其中,R平台为传统的机械式LiDAR,能够覆盖大部分机器人的性能需求,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E平台产品则是全球首个可量产、同时覆盖汽车和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全固态广角激光雷达平台,能够符合机器人领域对大角度、近距离高精度等探测需求。
各家厂商也在积极研发能够应用在机器人领域的新品。
除禾赛科技即将推出的迷你型高性能3D激光雷达外,速腾聚创方面亦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多款新品将在CES期间进行公布。”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下游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将成本压力向上游零部件厂商传导。在此背景下,激光雷达厂商也未能幸免,面临着产品价格承压的严峻挑战。今年以来,为应对市场变化,多家激光雷达厂商纷纷下调产品价格。
有相关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表示,目前备受关注的L4自动驾驶的机械式雷达产品价格也在快速下降,已从之前的几十万元下探到几万元。
“机器人领域,公司一直保持着35%至50%的毛利率水平。”速腾聚创方面人士对记者表示,“基于车载激光雷达方向的芯片化和数字化的研发成果,叠加自动化生产及规模效益,公司对后续机器人领域毛利率充满信心。AI解决方案方面由于有软件算法的加持,一直维持着55%左右的毛利率水平。”财报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该公司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为14.1%。
在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裁王显斌看来,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以及各场景的使用需求会快速增长。“同时由于不需要车规级认证,相对来说机器人激光雷达的产品研发成本会有所下滑。另外,相关企业还能够充分利用车载领域的know-how,对于产品平台化开发降本非常明显。”
各厂商研发侧重点有所不同
然而,对于车载激光雷达厂商而言,迈入机器人领域并非易事。两者在应用场景、技术要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无疑构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将车载激光雷达技术成功应用于机器人领域,成为摆在这些厂商面前的重要课题。
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裁王显斌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激光雷达和车载激光雷达在研发层面由于应用场景不一致,相关性能指标如导航避障、测距不同和感知环境角度不同,研发侧重会不一样。“机器人激光雷达和车载激光雷达相对来说难度都比较难,主要是通过环境感知快速精确识别物体,完成点云建图和复杂室内外场景高效运营。”
具体来看,王显斌进一步补充道:“测量精度方面,两者均需要非常稠密的点云出来,实时实现环境物体识别,但是机器人激光雷达测量精度水平和垂直FOV都相对较大;探测距离,车载激光雷达一般都在200m以上,人形机器人一半在40m以内;实时性要求都相对较高。”禾赛科技企业人士亦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机器人需要更大的FOV,对于无盲区的视野覆盖、探测精度的要求更高。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机器人激光雷达和车载激光雷达两者原理相同,车载激光雷达的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有震动、噪声等干扰因素,且对温度、潮湿度等范围的要求更高。因此整体来看,机器人激光雷达的研发难度相对更低,但特殊场景的机器人激光雷达对其特定性能的要求更高。“车载激光雷达因为是装在量产乘用车上,在质量、寿命、可靠性、成本方面的要求往往更加严苛。”禾赛科技相关人士亦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道。
速腾聚创方面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机器人需要在各种环境中运行,如:室内、室外、工业设施等。这要求激光雷达具备更大的视场角和更高的近距离精度,以准确识别路面、草坪、平台等地貌,以及穿梭狭窄场景。
在当下智能驾驶汽车与机器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除了两者搭载激光雷达的差异性备受关注外,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无论是智驾汽车还是机器人,都并非仅仅依赖于单一的激光雷达来实现环境感知。因此,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技术的融合也逐渐成为市场的焦点之一。
在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看来,机器人的视觉摄像头所获取的信息和激光雷达不一样,两者可以互补,使信息有冗余,从而保证准确性。
就融合技术方面,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裁王显斌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激光雷达可以提供精确环境信息,也可以提供连续的测量数据,对于人形机器人导航、避障和理解人类用户意图和行为至关重要。但是在激光雷达成本较高的情况下,重点需要摄像头来补充核心场景感知能力;同时在强光、逆光等特殊环境干扰背景下,需要结合毫米波雷达等产品技术充分发挥全场景识别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