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半导体产业分工背景下,奇芯光电不仅同时具备材料研发、芯片设计、晶圆流片、封装测试和智能设备制造等多环节能力,还纵向整合了光子芯片、器件、模块及子系统的全流程研发与生产; ②奇芯光电表示,该公司已启动股改,最新计划在2026年申报科创板IPO。
《科创板日报》12月8日讯(记者 敖瑾)又有明星半导体项目拟被收购。
日前,汇顶科技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云英谷科技100%股份,同时上市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股票12月9日起复牌。
汇顶科技此次的收购标的云英谷科技,是一级市场的独角兽项目。公开资料显示,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公司,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9轮融资,背后集结了包括小米、哈勃、京东方等众多知名资方,当前估值达85亿元。
从经营层面来看,云英谷科技亦表现出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第三方数据显示,在手机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2023年,云英谷总体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销量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五,在中国内地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月,云英谷科技曾对IPO发起冲刺,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但此后公司再无上市相关动态传出,直至如今被上市公司公告即将“卖身”。
突如其来的“卖身”?
汇顶科技最早在11月22日发布了有关拟收购云英谷科技的公告。
彼时,汇顶科技称已与交易对方顾晶、深圳翼势一号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深圳市翼升一号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及深圳翼升二号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签署了《股份收购意向协议》。
顾晶是云英谷科技的创始人、实控人,上述几个有限合伙企业则为云英谷科技创始团队的持股平台。公开资料显示,顾晶先后获得清华大学学士与硕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留美期间,其主要从事超高分辨信号处理研究;2012年回国创办云英谷科技,投身显示驱动芯片创业。
从融资纪录来看,云英谷科技在一级市场颇受投资人青睐。成立以来,云英谷科技共计完成9轮融资,背后投资方不乏红杉中国、启明创投、北极光创投等知名市场化机构,小米产投、哈勃投资、中芯聚源、京东方以及高通中国等产业资本,还包括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投资基金、国开科创、深圳高新投以及策源资本等国资投资平台也都参与了云英谷科技的融资。
值得一提的是,云英谷科技在今年9月初还官宣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上述成都国资策源资本,还有祥峰投资就是在该轮入股。而公司上一轮融资还是在2022年5月。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接近云英谷科技人士处了解到,有外部机构股东对云英谷科技即将卖身的消息并未事先获知,“也是汇顶科技发了公告才知道,比较突然。”
有半导体投资人对记者表示,对于新晋股东祥峰投资以及策源资本而言,云英谷科技即将“卖身”不算好消息。“一方面是投资过程浪费的大量时间成本,另一方面是从投资收益来看,最后一轮进入的投资人能收回成本已经算不错了。”其表示,若获知公司方面有被收购的打算,投资机构不会选择在新近的融资中出手。
另有半导体行业内人士则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上市公司收并购涉及信披,若标的提前与所有股东进行沟通,容易将消息泄漏,“另外,像这种突袭式并购的情况,一般卖方可能手里有一些相关的协议条款,比如说涉及委托授权的条款,即交易价格中公司的估值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卖掉,股东必须签字同意。”
从汇顶科技最新发布的公告可以看到,本次对云英谷科技的收购交易,涉及到标的公司背后的股东多达56名。《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多轮融资中进入的外部机构股东,超过了40家。在外部机构股东中,持股数排前列的分别为红杉中国以及启明创投。
《科创板日报》记者向云英谷科技的外部机构股东之一询问了本次收购交易具体情况,对方以“为内幕信息知情人”为由拒绝了采访。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业绩增收不增利
根据汇顶科技的公告,云英谷科技主营业务以显示技术研发为核心,专业从事OLED显示驱动芯片(DDIC)的研发、设计及销售。
除了在资本市场上受到众多资方的关注,成为了估值高达85亿元的独角兽,在业务层面,云英谷科技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显示,在手机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2023年云英谷总体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销量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五,在中国内地供应商中排名第一。另外,云英谷科技方面预计,2024年公司给品牌手机出货OLED驱动芯片达到5500万至6000万颗。
财务数据层面,从汇顶科技公告中披露的信息可以看到,云英谷科技营收近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022年-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总营收分别为5.52亿元、7.21亿元以及7.04亿元。但公司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2.58亿元以及-1.62亿元,亏损规模有所扩大。
上述半导体行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从体量上看,云英谷科技是显示驱动芯片细分领域的头部项目,但其进一步表示,该领域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且公司之间差异化并不明显。“国内做DDIC的企业,微观来看每家会有所区别,比如有OLED或者LCD等,但这不属于本质区别,而能做这些的厂商不在少数,达到一定体量的公司市场上都已经有5、6家了。而真正高阶的DDIC目前国产厂商中还没有完全能实现的。”
而在面对国内外同行的分散性竞争时,卷价格就成为厂商抢占市场的惯用策略,这或许也解释了云英谷科技多年来增收不增利的原因。事实上,顾晶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对卷低价的看法,其认为“便宜”在半导体行业属于“伪命题”,“有量就不可能成本低,可能卖的便宜,卖的便宜就意味着利润薄,利润薄就意味着研发投入不足,芯片是需要一代一代一代做的。”
明星公司放弃独立上市,缘何?
无论是从创始团队背景,还是估值情况以及市场地位而言,云英谷科技都可以称得上是明星项目。而明星项目选择放弃独立上市,转而卖身上市公司,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好奇与诸多解读。
上述半导体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在目前的政策导向下,云英谷科技实现独立上市的几率较小。“目前的监管态度相对明确,一是要改变公司必须奔着IPO走的固定思维,二则是二级市场不太欢迎内卷型企业,哪怕这类企业有着不错的财务指标。”
云英谷科技也曾经对IPO发起过冲刺。2023年1月,证监会披露了中金公司关于云英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备案报告。但此后,云英谷科技的IPO之路再无新动态传出。
值得一提的是,同期还有一家明星DDIC厂商集创北方IPO终止。当年3月,该公司主动撤单IPO。而在4个月后,上交所对集创北方连开三张罚单,揭露集创北方及其实控人在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存在呆滞料虚假销售等违规行为。
从顾晶5年前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可以看到,创业云英谷科技的过程经历波折。最早云英谷科技做的是IP生意,用顾晶自己的话来说是:“一开始我从哈佛毕业后开发了一个技术,我想把它试试看能不能带到产业界,是以公司的形式或者说合作的形式等等都可以。”2016年,云英谷科技开始从专利授权业务转向芯片设计。
顾晶还在这次公开演讲中坦言,一开始并非一门心思想着创业,“如果一开始就想着创业,我估计做一半做两三年就撤了,因为创业不容易,特别是像做我们这种To B的后面都是大家伙的这种公司,很容易就觉得很疲倦。所以一开始真不是。但是正是因为并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一个很高的位置,或者说一定要做到多大,反而让我还是慢慢一点一点做,逐步掌握一些做公司的管理方法,更好的与客户沟通,逐步地让自己变得更加地完善。”
而对汇顶科技而言,若能实现对云英谷科技的收购,则有利于拓宽其技术及产品布局。汇顶科技是一家以触控芯片和指纹芯片为主要产品的平台型芯片研发设计企业。上述半导体业内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指纹识别芯片和驱动芯片较为匹配,“甚至可以说是强协同。”
汇顶科技在公告中称,借助云英谷科技在Micro-OLED独立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优势,公司可以实现对全球战略性客户的进一步覆盖,并对AR/VR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而早前,顾晶就曾表示,云英谷科技正在做一款高精芯片,“非常小的芯片,整个屏就是一颗芯片,这个芯片以后会用到眼镜上。”
目前,汇顶科技对云英谷科技的收购价格尚未确定。上述半导体业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当前行情下,并购交易中的买方往往将价格压得较低,这是收并购在实操层面推进较难的一大关键原因。“在谈的其实不少,但最终能谈成的少之又少,核心还是卡在价格上。”
其进一步表示,过去几年一级市场的半导体项目确实存在估值虚高的情况,“但也存在买方过度压低价格的情况,上市公司希望花几个亿就能买到一个让公司市值大幅上涨个20到30亿元的标的。”
相比卖出高价,半导体项目背后的外部机构股东们则表示,能通过收并购实现退出已属不易。一位头部半导体产业投资方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我们的态度很开放,能退出挺好,至少让我们收回成本有年化收益。能退现在都想退,没有人愿意等不确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