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今日,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正式启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先声药业等企业代表现身; ②虽具体执行方案尚待明晰,但业内认为对国内医药企业是毋庸置疑的利好; ③东南亚医药市场增长强劲,但对进口药械依赖很大。
财联社12月7日讯(记者 何凡)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医药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ADC、PD(L)-1等创新药物的出现,为攻克重大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当前中国医药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12月6日以“解码中国医药变革之路”为主题的2024生物医药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专家和企业家分享了各自对中国医药发展态势和未来趋势的看法。有与会人士表示,应以患者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中心,提升中国医药行业的全球竞争力。
在主题为“触摸生物医药新高度”的圆桌论坛中,上海瑞宁康生物医药创始人王亚宁在分析当下生物医药趋势时认为,总的来说,近年来中国创新药快速追赶欧美国家和地区,除企业端外,我国医药监管水平也在快速赶上过去传统在研发领域比较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甚至中国速度已经超越了其他国家。一旦CDE意识到某个领域的重要性后,从组织专家进行谈论,到起草草稿并最终定稿,推动速度会非常快,这对国内药企非常有帮助。
王亚宁同时认为,虽然这一两年行业在经历“寒冬”,有的企业为了生存把“青苗”在研发早期阶段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卖了出去,但这本身也说明中国的产品得到了MNC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Biotech也有机会和国外大企业一起加速成长,对整个中国新药研发来说,在未来5年或者10年,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康方生物(09926.HK)联合创始人张鹏在本次生物医药大会中分享了他对生物医药,特别是抗体蛋白领域未来方向的看法,“现在已经不是PD-1的天下了,应该翻篇了。”张鹏认为,当前PD-1的竞争非常激烈,后续双抗,ADC,包括现在比较前期的三抗都可能成为热点,这一点上可以借鉴看看现在美国大公司在投什么方向。其补充说明,联合疗法或成为未来重要方向之一,“现阶段大量的双抗、单抗联用已成为趋势,单一药物做临床试验的已经很少了。找到合适的partner,开展临床设计,疗效能超过单一药物。”最后张鹏强调,对FIC和真正的创新,今年国谈国家给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做创新药的同仁一定要有信心,不要那么卷。”
11月28日,2024国家医保谈判结果揭晓,据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今年的调整中,91种新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89种以谈判/竞价方式纳入,在药品注册审批制度改革、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政策的加持下,近年来我国医药创新蓬勃发展,今年91个新增药品中,国内企业的有65个,占比超过了70%,并且这几年都呈逐年上升之势,反映出我国医药创新水平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另一方面,科伦博泰生物-B(06990.HK)首席战略官冯毅则表示,创新需要时间、资本、人才和团队等方面的沉淀,作为企业,希望相关创新政策能更长久,穿越经济周期,不希望政策频繁调整变动。同时创新政策需要聚焦在患者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上,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此外完善的资本退出机制、人才政策,更加长效的长期资金坚守以及开放的大市场都是非常重要的。其认为,“目前看来中国的政策已经在往这些方向发力了,从国家一级的全产业链政策引导到部分直辖市已经在注重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地的衔接,希望我们能把中国生物创新药的这团火持续传递下去。”
“应以患者需求确立研发立题”的观点也在国家药监局创新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永生在演讲环节中提及,他表示,以国产抗肿瘤药物为例,近年来该领域研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已经逐渐从Me too走向Me better,部分药企已经开始布局Me first。“而创新药物研发周期中,临床试验环节尤其重要,这一环节则依赖于申办方(企业或机构)、临床机构(GCP基地)、监管协调部门(NMPA等)以及合同研究组织(CRO)的多方合作与支持。”王永生特别强调了临床科学家在新药开发中能发挥更重要的角色,其认为临床研究者需积极参与创新药物全研发周期,这部分群体能提出真正的临床需求推动创新药物研究,并早期参与药物研发药效学研究的讨论与指导,同时转化研究合作,促成学科交叉与临床研究优化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