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投资者把握指数投资机遇,由财联社主办,东方证券承办的2024东方赢家ETF实盘冠军赛·第四季已于10月21日正式拉开帷幕。
财联社11月9日讯(记者 闫军)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被认为,A股投资者们期待的“财政增量政策”迎来落地阶段的第一步。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还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10万亿的化债资源之外,此次会议并没有涉及各个版本小作文的内容,一时之间,“是否符合预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券商、公募等专业机构如何看待这场期待已久的会议?为何有大规模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相关政策出台后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多家券商首席、公募基金公司第一时间给出解读。
为何大规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人大常委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以地方化债为核心的多项重磅政策,政策合计可以将地方在2028年之前需消化的隐性债务从14.3万亿减少至2.3万亿,大幅减轻地方化债压力。为何如此大规模化债?
“有必要,并且非常及时。”中证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宏胜评价到,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地方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加大,地方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问题受到社会很大的关注。此次置换方案给出了明确的置换规模、进度安排和相关制度安排,可有效缓解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轻付息负担,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地保运行、保民生和促发展。同时,这一举措为相关市场主体给出了明确的政策预期,有助于稳定和增强市场信心。
潘宏胜进一步介绍,过去10多年,从2014年国发43号文到2018年27号文,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从显性到隐性、从应急到常态化监督、从分散到统一,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总体上逐步完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财政支持化债可以通过补充地方财力、增加居民和企业收入的方式,发挥财政乘数效应,带动投资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促进经济回升向好。一方面,通过增加地方债务限额、允许专项债用于化债等方式,将大大减轻地方债务压力,将原本被化债占用的资源腾出来,增强对民生、“三保”等领域的保障,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另一方面,加大化债力度有助于清理地方拖欠企业账款,提升企业经营信心和活力,提升企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居民和企业收入预期得到改善,将有效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进而形成正反馈,发挥财政的乘数效应。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也表示,总体上看,此次债务置换规模力度很大,体现了发展中化债和以时间换空间的思路,同时反映出中央政府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
在罗志恒看来,在当前地方政府面临较大债务压力与经济发展任务的双重背景下,新一轮债务置换具有重要意义。对政府而言,有四重意义:
其一,债务置换实现了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债务更加公开透明。
其二,以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政府债券置换举债成本高、周期短的隐性债务,以时间换空间,因此债务置换的过程也是降低风险的过程,体现了化债的本质是化解风险。
其三,债务置换减轻了地方政府化债的压力,地方政府能腾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于发展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
其四,债务置换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落实减税降费,部分地区“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将明显缓解乃至杜绝,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
对于城投公司而言,债务置换有助于城投公司剥离历史债务包袱,轻装上阵,为城投公司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债务置换,城投公司能够有序剥离隐性债务,实现债务责任在政府与平台之间的明确划分,即“政府的归政府、平台的归平台”,从而降低债务负担、提升财务稳健性。通过这一举措城投公司能够将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经营性业务的发展中,聚焦于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进而为城投公司的成功转型奠定基础。
化债压力减少,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
中信保诚基金评价此次发布会中化债的内容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正面积极意义,对股市同样利好。
中信保诚基金表示,第一,化债的安排消除了地方政府安心于经济发展的部分掣肘。过去一段时间,地方财政的收入(税收,土地出让金)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在这种压力下还需要去化解隐性债务,同时兼顾地方经济发展,约束较多,难度较大。
根据中信保诚基金研究表明,沪深300指数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能力有较为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地方政府支出能力强,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企业盈利也会随之改善。另一方面,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预期会显著提高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提升估值。
第二,非常明确地表达了我国政府还有较大举债空间。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此外,蓝部长还披露了市场关注的政府债务数据,2023年末,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这对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和信心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对未来积极财政的投向和方式做了展望。从使用方向上来看,房地产税收政策、房地产收储、地方政府化债、补充大型商业银行资本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都有提及。从潜在方式来看,赤字率有提升空间,专项债发行规模可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继续发行,虽然本次发布会没有提及具体数字,但预计在后续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相关内容是值得期待的。
流动性改善驱动类债、顺周期资产修复共振,关注三类机会
从会议最终结果来看,6万亿地方债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财政政策基本符合预期,但由于此前市场对于预期反复博弈,短期情绪或有消退,但长期看,随着政策端态度在九月底的彻底转向,财政政策仍有托底效应,国内宏观经济预计迎来整体弱复苏态势。在机构看来,流动性改善将驱动类债资产和顺周期资产修复共振。
具体到A股板块上,上银基金认为,中期仍可关注三类机会:
一是在经济复苏背景下,有望实现基本面与估值面修复的内需及顺周期类资产,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显著的复苏阶段,与经济趋势关联较为密切的顺周期行业,如消费和地产链等,将有望迎来扭转。
二是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下,且伴随着美国大选的尘埃落定,由政策驱动的科技类板块成为A股投资者的共识之一,细分部分包括自主可控产业链、华为链以及机器人产业链等。
三是基于此次会议结果的政策重心:化债,未来利率中枢仍然有望保持低位,在股债利差的相对性价比之下,红利高股息板块同样值得关注。
此外,也同样建议规避短期不确定性增加的出口链、能源板块等。
未来增量政策仍有空间
一系列政策还在持续,明明认为,未来进一步的增量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值得期待。年底正在加快落地的政策有:一系列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政策、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正在加快推进。明年积极财政政策也有五大增量空间:一是中央财政举债和赤字提升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发行规模和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三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四是加大对“两重”“两新”的支持力度。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
对于下一个阶段要关注的方向和重点,潘宏胜表示,此次置换近三年安排8.4万亿元地方化债资源,问题导向明确,体现了明显加力。同时,税收及专项债券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增量财政政策即将推出,2025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望在扩大专项债发行和投向、超长期国债支持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等重点领域等方面持续加力发力,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重要作用将更加凸显,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上银基金指出,在11月8日的人大常委会议后,仍需要重点关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25年的工作安排,其中对于明年经济的增长目标,将较大地影响市场预期。同时特朗普上台后会有哪些动作也不是完全可预料的,外围因素仍然会给A股市场造成一定的扰动。所以综合来看,A股市场中长期将在政策托底下将迎来修复周期,政策面力度将有望兑现到企业盈利面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