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公募基金动态
关注
2.3W 人关注
公募基金业最新动态。
  • 昨天 20:28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闫军
    公募销售费用新规来了!降费“三步走”落地,累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500亿
    阅读 17.7w+
    5
    994
  • 昨天 20: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5日电,最新发布的公募销售费用管理新规,优化赎回费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现行“赎回费部分归基金资产所有,部分归基金销售机构所有”的制度安排,优化为“赎回费全部归基金财产所有”,引导基金销售机构通过提供持续性服务,由赚取“流量”收入向赚取“保有”收入转变。另一方面统一赎回费收取标准,明确除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同业存单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基金除外,各类基金及其份额均按相同标准收取赎回费,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财联社记者 闫军)
    阅读 80.8w+
    67
  • 昨天 20:06 来自 财联社
    证监会征求意见:拟合理调降公募基金认购费、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率水平 鼓励长期持有
    阅读 20.9w+
    173
  • 昨天 19:5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5日电,修订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今日出炉,新规明确了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明细,其中,将股票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8%;将混合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1.2%、1.5%,调降至0.5%;将债券型基金的认购费率、申购费率上限由0.6%、0.8%,调降至0.3%。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6%/年调降至0.4%/年;将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4%/年,调降至0.2%/年;将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25%,调降至0.15%/年。以近三年平均数据测算,第三阶段基金销售费用改革每年整体降费约300亿元,降幅约为34%。(财联社记者 闫军)
    阅读 82w+
    1
    444
  • 昨天 19:55 来自 财联社
    证监会同意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运行
    阅读 21.1w+
    3
    127
  • 昨天 19:5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5日电,中国证监会对《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共6章28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降低认申购费率。将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0.5%、0.3%。同时,鼓励销售机构在覆盖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大认申购费打折力度。

    (二)优化赎回费安排。将赎回费全部计入基金财产,并将四档赎回费率安排简化成三档,降低收费机制复杂性。同时,优化7日、30日、6个月持有期限的赎回费安排,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

    (三)规范销售服务费。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4%/年、0.2%/年、0.15%/年。同时,对持有期超过1年的基金份额(货币市场基金除外),不再继续收取销售服务费。

    (四)聚焦个人客户服务。对个人客户的销售保有量,维持现行50%的客户维护费比例不变,对机构投资者销售权益类基金的保有量维持现行30%的比例不变,鼓励销售机构提升个人客户服务能力。

    (五)明确平台法律定位。明确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平台)的法律依据及功能定位,要求行业机构积极对接平台,并鼓励机构投资者通过FISP平台申赎公募基金,增强行业直销服务能力。

    (六)其他修改内容。明确代销机构清算账户沉淀资金应当按照活期存款利息划归基金财产所有、基金投顾业务不得双重收费。同时,强化廉洁从业要求,禁止行业机构在基金销售活动中以各种形式,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
    阅读 81.8w+
    8
    1129
  • 昨天 19: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5日电,为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升服务投资者水平,证监会同意公募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以下简称FISP平台)正式启动运行。FISP平台是证监会授权中国结算建设并运营的行业性服务平台,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应当接入FISP平台,并可借助FISP平台开展基金直销业务。FISP平台通过制定统一业务标准、对接多元主体、汇集行业直销力量,为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公募基金提供了集中式、标准化、自动化的“一站式”全流程数据信息交互服务,有效解决了公募基金行业传统直销业务运营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等问题,有利于提高行业直销业务服务水平,更好支持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欢迎广大机构投资者通过FISP平台开展公募基金投资业务。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中国结算持续做好FISP平台建设运营工作,不断优化完善平台功能,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切实为广大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加规范、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阅读 81.2w+
    3
    726
  • 昨天 19:28 来自 财联社

    本周,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7.1%,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6.9%,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5.3%,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上涨3.6%,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上涨3.4%。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本周获近2亿元资金净流入,最新规模突破20亿元、创历史新高。
    阅读 85.6w+
    6
  • 昨天 19:24 来自 财联社

    本周,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下跌1.9%,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3.0%,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下跌3.7%,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下跌1.9%,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本周合计“吸金”超6亿元,最新规模约63亿元。
    近日,优必选在其官方账号发文称,继7月斩获近亿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后,优必选再次刷新纪录,与某国内知名企业签订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将在今年内启动交付。
    阅读 87.3w+
    7
  • 昨天 19:24 来自 财联社

    今日,创业板指大涨6.6%,收复昨日失地,也是近十年首次在大跌4%后第二天实现“反包”。从周度维度来看,创业板成长指数上涨2.9%,创业板指数上涨2.4%,创业板中盘200指数下跌3.1%,创业板ETF(159915)本周日均成交额超80亿元,位居深市ETF第一。
    阅读 91w+
    2
  • 昨天 19:24 来自 财联社

    市场本周先抑后扬,板块题材上,贵金属、电池、光伏设备板块涨幅居前,软件、通信设备、半导体板块调整;港股走势分化,医药股大幅走强,科技股调整。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8%,中证A500指数下跌0.7%,创业板指数上涨2.4%,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跌5.4%,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2%。
    阅读 85.9w+
    1
  • 昨天 19:24 来自 财联社

    本周,CPO、半导体、PCB等AI硬件方向整体调整,创新药板块表现活跃,电池、光伏设备等新能源方向大涨,指数方面,科创100指数下跌1.8%,科创综指下跌3.7%,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跌5.4%,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下跌7.1%。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科创板50ETF(588080)年内规模增长超160亿元,位居同类产品之首。此外,该产品2024年以来跟踪误差控制效果居于前列,同时取得了0.43%的超额收益,领先同类可比产品。
    申万宏源证券指出,2025Q2科创板量价修复明显,剔除光伏口径下科创板利润增速已回正至14.4%,营收增速上升至12.5%;盈利能力上,科创板ROE较2025Q1回升0.2个百分点,剔除光伏则回升0.4个百分点至3.1%。
    阅读 95.5w+
    2
  • 昨天 19:23 来自 财联社

    本周,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上涨11.7%,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10.3%,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9.6%,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4.3%,截至昨日,储能电池ETF(159566)本周连续4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合计超2亿元。
    阅读 88w+
    1
  • 昨天 16:35 来自 财联社

    A股今日回暖,电池、光伏设备、CPO、创新药板块涨幅居前,创业板指全天上扬,截至14:00,指数涨幅接近5%,创业板ETF(159915)交投活跃,盘中成交额突破55亿元,位居深市ETF第一。
    招商证券表示,9月市场保持震荡上行的概率仍然较大,但是斜率较8月可能会相对放缓,目前驱动上行的关键力量来自于赚钱效应积累后,持续的增量资金流入所形成的正反馈。展望后市,市场将会继续沿着低渗透率赛道展开,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固态电池、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创新药仍然是目前的主战场。
    创业板指数汇聚了一大批新质生产力“生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9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领域优势突出,分别占34%、24%和12%。创业板ETF(159915)在同类产品中规模领先,近一个月日均成交额超50亿元,流动性好,且管理费率仅为0.15%/年,助力投资者低成本布局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阅读 125.1w+
    2
  • 昨天 15:08 来自 财联社

    截至14:4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0%,成份股中,地平线机器人-W涨超8%,中芯国际涨超6%,华虹半导体涨超4%,联想集团、比亚迪电子等股涨超3%,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日内成交额近10亿元。
    近期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截至昨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达10064亿港元,大幅超过去年全年净买入额。光大证券表示,港股估值仍具有一定的性价比;除了南下资金流入的动力之外,美联储降息有望进一步提升外部流动性环境,指数或有不错表现。
    恒生科技指数由港股上市公司中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市值最大的30只股票组成,覆盖小米、腾讯、美团、阿里巴巴等科技大厂,指数当前滚动市盈率位于2020年发布以来20%分位以下,配置价值显现。跟踪该指数的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近日受到资金青睐,Wind数据显示,该产品已连续7个交易日获净流入,最新规模约165亿元,创下成立以来新高。
    阅读 163.9w+
    9
  • 昨天 15:08 来自 财联社

    今日午后,CPO等AI硬件相关板块继续走强,截至14:25,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上涨5.4%,成份股中,均胜电子涨停,新易盛涨超12%,中际旭创涨超11%,寒武纪-U涨超8%,人工智能ETF(159819)盘中成交额超20亿元。
    消息面上,Kimi K2模型发布0905最新版本。据介绍,其Agentic Coding能力在公开基准测试和真实编程任务中性能更佳,前端编程体验升级,上下文长度从128K扩展到256K,提供了支持60-100Token/s输出速度的高速版API。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当下AI用户渗透率仍较低,大模型发展仍处于中初级阶段,产业化周期才开始,大模型带来的算力投资方兴未艾,资本开支会随着大模型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投资的天花板可以很高;AI算力是板块性大行情,可以关注相关布局机会。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由50只业务涉及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股票组成,覆盖AI产业链各细分环节龙头。人工智能ETF(159819)跟踪该指数,最新规模超220亿元、位居同类第一,且管理费率仅0.15%/年,可助力投资者低成本把握AI产业未来发展机遇。
    阅读 150.2w+
    6
  • 昨天 13:28 来自 财联社

    截至午间收盘,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3.7%,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2.7%,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均上涨2.0%,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上涨1.8%,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半日获600万份净申购。截至昨日,该产品近一月净流入超10亿元,最新规模突破20亿元、创历史新高。
    阅读 191.3w+
    6
  • 昨天 13:26 来自 财联社

    今日早盘固态电池、光伏设备概念集体爆发,带动双创板块强势反弹,截至午间收盘,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上涨3.7%,创业板指数上涨3.5%,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涨2.0%。
    中泰证券表示,科创短期波动放大,中期主线不变,考虑到10月有望推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十五五”规划,科技板块的中期逻辑依旧坚实;若9月出现调整,应视为中期布局科技的战略性机会。
    阅读 192.1w+
    4
  • 昨天 13:26 来自 财联社

    储能、固态电池、光伏逆变器等板块早盘领涨,截至午间收盘,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上涨5.2%,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5.0%,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4.7%,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2.6%,储能电池ETF(159566)半日获1100万份净申购。截至昨日,该产品已连续7日“吸金”,合计近2.5亿元。
    阅读 204.9w+
    5
  • 昨天 13:25 来自 财联社

    截至午间收盘,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5.0%,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3.7%,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上涨2.8%,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2.5%,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上涨2.1%,人工智能ETF(159819)半日成交额近15亿元。
    阅读 199.5w+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