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政策的底层逻辑已转变,尤其是中央加杠杆的想象空间明显打开,更多新的增量政策应正在储备、并有望陆续出台,短期紧盯12月的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连日来,早在2022年开始就被官方多次提及要研究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制度,被严重误读!打开朋友圈、视频号,各种传言、谣言、“解读”满天飞,一些自媒体、视频博主为蹭热度、追流量,以类似“人还没老,房子先老了,养老金都没钱交,政府又要收房屋养老金了。”“房地产税落不了地,摇身一变开始打起房屋养老金的主意,这不就是变相收房地产税吗?”等等臆想式论调,肆意或别有用心煽动普通大众情绪,混淆视听、散播谣言、误导大众,制造社会恐慌。事实,并不是这样!
先来看看8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答记者问谈及房屋养老金制度时完整的表述,董建国副部长说的原话是:“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特别说一下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上述原话中,董建国副部长最后提到“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这里的公共账户并不需要老百姓出钱!很多自媒体、视频博主没看或没细看完整的表述,就下结论说政府要收房屋养老金了。上述完整的表述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
正如很多专家所言,养老金公共账户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地方财政补贴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原公房出售资金等多渠道归集。
为什么要研究房屋养老金制度?这其实是非常紧迫、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站在想方设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角度考虑的。步入存量房时代,越来越多房屋出现老化,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2022年“4·29”长沙居民自建楼房坍塌事故,以及过去大大小小因房屋老化、体检缺失带来的房屋坍塌事故,教训极其深刻,也十分令人痛心。
鉴于此,步入存量房时代,不重视房屋养老问题,不未雨绸缪、不防患于未然,才是对生命财产安全本身的极不负责。有人说,不是有房屋维修基金制度吗?的确,每位购房者买房时都按建安成本 5-8%缴纳了房屋维修基金,其在保障小区日常安全运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数量十分有限,已难以满足维护城市房屋安全和老旧小区更新需要。
正因如此,为了探索建立一个稳定的能用于存量房安全体检、安全管理、维修更新补助的资金池,减少未来存量房规模越来越大、支出越来越大的压力,也为减轻居民后顾之忧,让大家住的安全、住的安心,近年来,政府部门多次提出要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
远的不说,2022年“4·29”长沙居民自建楼房坍塌事故后,住房城乡建设部就表示要研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更好解决既有房屋维修资金来源问题;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也提出要完善房屋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研究建立房屋定期体检、房屋养老金和房屋质量保险等制度;2023、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
所以,大家都很关注的房屋养老金制度,其实是一项为老百姓房屋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考虑的、兜底性制度设计,早就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文件里提出过。说到这里,您再回头去看那些自媒体、视频博主夸张式的诱导和误导之辞,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房屋养老金和房地产税完全是两回事,传言房屋养老金是另一种房地产税,纯属混淆视听、牵强附会,是刻意诱导,以此引发大众误解。
所以,房屋养老金风波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无论面对什么事,甭管什么热搜,作为普通大众的我们,都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谣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每一条信息的真假,去辨别每一个声音的对错,多查一些资料,多思考一下背后的逻辑,就有自己的正确判断。
综上所言,如果真正建立起了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不论是对全生命期的房子,还是对居住其中的住户,在保障居住质量、品质、环境和安全,以及资产保值方面都是非常有利的,这才是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
(文章作者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智库研究院执行院长 肖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