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半导体复苏的一体两面:日本设备涌入中国 国产厂商蓄势“等风来”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连续三个季度,日本出口的半导体设备中,有超过一半卖给了中国;
                ②大量进口海外设备,和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并不矛盾;
                ③代工大厂维持高资本开支叠加国内存储大厂年内有望招标扩产,国产设备有望迎来订单大年。

《科创板日报》6月16日讯 连续三个季度,日本出口的半导体设备中,有超过一半卖给了中国。今年一季度,日本半导体制造设备、设备零部件、显示面板设备等对中国大陆出口额同比暴增82%,达到5212亿日元(约240亿元人民币),为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是我国的半导体设备主要进口来源国之一。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其占有率达到三成,仅次于美国。

根据SEAJ统计,今年4月,该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到3891.06亿日元(约合179.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创下17个月以来最大涨幅。

受此影响,日本多只相关概念股已在今年创下历史新高,包括半导体设备商东京电子、SCREEN、晶圆切割机供应商DISCO、测试设备商爱德万测试、EUV光罩检测设备商Lasertec等。

如今二季度进入尾声,从5月末的统计预期数据来看,4-6月东京电子、SCREEN、爱德万测试、DISCO营收都有望迎来增长,同比增幅在20%-40%区间

其中,SCREEN还预计,今年4-9月中国销售额占比将达49%水平

大量进口海外设备,和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并不矛盾,而是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体两面。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4月,国内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额为104.87亿美元,同比增长88%。券商认为,设备进口额快速增长,配套的自供半导体设备额、设备国产化率有望迅速爬升。

在国产化需求的支撑下,中国大陆也连续四个季度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从销售额来看,据SEAJ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264.2亿美元,同比下滑2%;中国大陆逆势大增,同期增幅达到113%

▌国产设备厂商蓄势待发

虽然海外半导体设备公司上半年有较为强劲的股价表现,但交银国际12日报告指出,大部分公司Q1业绩事实上未能回到之前周期上行过程中(2021-2022年)的水平。与此同时,股价表现远高于之前高点,或许是因为在AI基建周期上行的过程中,投资者对半导体全产业链有较高投资热情。

相对海外同行股价而言,分析师称,在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大陆半导体设备公司的业绩强劲增长,但股价或没有真实反映这一趋势。海外半导体设备股价或已充分反映业绩预期,而内地半导体设备存在结构性机会,新质生产力思想指导下内地半导体行业资本强度或将进一步增加。

事实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已于5月24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达3440亿元人民币,超过前两期之和,彰显了政府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天风证券认为,国产化比例较低的领域(如先进制程产业链、存储产业链等)有望获得大基金的支持,相关领域公司或迎来加速发展的机遇。

从国产龙头公司的情况来看,受下游晶圆厂扩产带动,企业发货及生产量等指标高增,德邦证券预计设备公司今年新签订单情况良好。

1)从存货和发出商品的角度来看,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设备厂商24Q1存货环比均有较大增长;

2)从生产量角度来看,拓荆科技、中微公司等均表示24Q1公司设备市场量显著提升。今年新签订单增长有望带动设备公司24/25年业绩高确定性成长。

国金证券6月12日研报认为,随着芯片库存去化至合理水平,晶圆厂下半年迎来需求旺季,稼动率逐步提升,一些成熟制程大厂的资本开支有望重新启动,代工大厂维持高资本开支叠加国内存储大厂年内有望招标扩产,2024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有望迎来订单大年。

半导体芯片 行业题材追踪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