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上汽“绝杀”比亚迪、吉利? 热效率之争背后“卷技术”成车企明牌
①上汽集团于去年4月送测的一款发动机最高指示热效率达到48.1%,有效热效率也高达46.3%。
                ②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i技术,董事长王传福称,公司发动机热效率已达46.06%。
                ③下半场的“卷”以价格战开场,但最终要以“技术战”和价“值战”决胜。

财联社6月12日讯(记者 刘阳)在新能源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中国车企们正进行一场关于发动机最高热效率的较量;而上汽集团凭借日前晒出的一纸试验报告,在把自己的发动机热效率推上新高度的同时,似乎也大有“绝杀”比亚迪、吉利之势。

根据上汽荣威发布的配图,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出具的一项试验报告显示,上汽集团于去年4月送测的一款发动机最高指示热效率达到48.1%,有效热效率也高达46.3%。

“混动专用发动机是上汽‘DMH超级混动系统’的核心优势之一。”上汽方面表示,这款型号为15HAJ的车用汽油机结合首创的“能量域”全域热管理、“五合一”PICU动力总成大脑以及发动机+P1电机同轴结构,以软件算法为核心,匹配更多诸如高效EGR率等黑科技,走出了上汽插电混动的差异化道路。

在上汽之前,一场关于谁是发动机全球热效率第一的“争夺战”已经拉开帷幕。5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i技术,董事长王传福称,公司发动机热效率已达46.06%,是目前的全球第一。面对比亚迪“全球第一”的热效率,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徐东卫在其微博上晒出中汽研对吉利发动机的热效率认证,称吉利发动机46.1%的热效率才是全球第一。随即,比亚迪回应称自家是量产的技术,如果比“期货”,那么自家还有46.5%热效率的发动机即将量产。

“发动机热效率的提升,对于节能减排、提升车辆经济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衡量汽车制造商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有业内人士表示,发动机热效率又称“发动机有效效率”,指的是发动机输出的机械功与发动机燃料燃烧产生能量的比值,是衡量发动机技术水平及经济性的重要数据。“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个数值越大,燃料浪费得越少,真正用于驱动汽车的能量越多。”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市面上很多混动发动机的热效率均超过40%;发动机热效率超过46%,但尚未量产的车企更是比比皆是。4月,广汽集团宣布,广汽研发的发动机单缸机指示热效率超过52.5%,可搭载整车的多缸机有效热效率超过46%。5月中旬,长安汽车新动力研究院总经理邓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实现了量产的热效率44.28%,储备的热效率可以达到47.03%”。此前,东风汽车集团研发总院院长杨彦鼎曾公开表示,东风目前开发中的发动机热效率已突破47%并即将量产,预计2026年将突破48%。“此外,热效率突破50%的新技术预研也已开始。”

“车企‘攀比’热效率,就是在攀比技术。”前述业内人士认为,与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相比,下半场似乎“画风”突变,整个行业都笼罩在焦虑和“卷”的氛围里。“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新能源高速发展周期,各车企间竞争激烈,卷价格、卷技术、卷速度等形成良性竞争,将有利于车企、消费者乃至整个行业。”

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看来,下半场的“卷”以价格战开场,但最终要以“技术战”和“价值战”决胜。而技术路线的探索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混动技术的潜力挖掘、固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AI上车等等,这些都是潜力巨大的技术洼地。“我们要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带给消费者差异化的价值体验,不能让‘价格战’把我们拖回同质化竞争的老路,丧失了持续发展的能力。”

汽车大新闻 港股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