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断供负面影响阴霾未散 华北制药合成生物进展成谜|直击业绩会
①2021年山东布洛芬缓释胶囊供应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但业绩会上华北制药并未正面回应该影响何时能消除;
                ②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动作频频,却未透露更多具体进展;
                ③华北制药董事长王立鑫表示,未来将加大原料药国际高端市场开拓。

财联社6月11日讯(记者 何凡)2021年山东布洛芬缓释胶囊供应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但在今日举行的业绩会上,华北制药(600812.SH)董秘肖志广却并未正面回应该影响何时能消除。同时,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动作频频,但当被问及该领域进展时,公司高层却也未透露更多具体情况。此外,华北制药董事长王立鑫表示,未来将加大原料药国际高端市场开拓。

4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汇总了截至2024年3月31日各省份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情况,华北制药赫然在列,评定结果为“严重”。

对此,王立鑫告诉财联社记者:“(此事)是因2021年山东布洛芬缓释胶囊供应问题所致,对公司当期经营无重大影响。”但当记者追问断供带来的影响什么时候能消除时,肖志广并未正面回应,而是表示:“公司对药品供应保障高度重视,坚决杜绝断供、少供现象发生,全力保障公司所有中选产品在中选区域的足量供应。”

据悉,2021年8月,华北制药因断供集采被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列为严重失信等级,根据山东省公告,中止华北制药布洛芬缓释胶囊3年挂网资格。国家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也将其列入“违规名单”,并取消其在2022年5月10日前申报国家集采的资格。2023年11月20日医保局公布的各省份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情况,华北制药仍然在列。

另一方面,合成生物概念前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据2023年报显示,华北制药全年新立项合成生物学产品10个,同时公司特色合成药物基地项目完成政府报建手续并进场施工,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据微构工场官微消息,2022年6月华北制药与微构工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共同推动合成生物学相关研究和技术在医学医药领域的应用。

但在业绩会中,当财联社记者提问公司合成生物产品有哪些目前及未来规划时,肖志广仅告知详见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及临时公告的相关内容,而对于与微构工场的具体合作项目,其回应财联社记者:“目前具体项目尚不具备启动条件。”

此外,有投资者询问公司全资子公司先泰药业使用的绿色酶法工艺是否属于合成生物制造工艺,以及新药公司与中科院天工所共建的“河北省生物合成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进展情况和对公司影响。对于以上提问,王立鑫均回应称:“公司将按照规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据悉,2023年1月11日华北制药新药公司承担的“河北省生物合成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获得批准建设。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新药公司共建,2023年12月31日,双方联合申报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医药化工产品合成底盘细胞的智能设计与定向重塑研究”获批立项。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华北制药一大黄金单品——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适用人群扩展至2岁及以上儿童。公司表示,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为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国内尚无同类产品上市,其竞品为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业绩会中,肖志广向财联社记者透露称:“公司将积极推进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的市场销售工作。药品销售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当问及海外市场规划时,王立鑫对财联社记者回应称:“公司坚持国内和国际两条腿走路,加大原料药国际高端市场开拓,以华药国际为公司制剂出口平台,拓展海外制剂药市场。”

据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国外主营业务收入为14.31亿元,占总营收的14.21%,收入金额同比下降9.92%。

医药 记者直击业绩会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