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商业航天也要出海 北京支持民企出口低轨卫星 行业正迎来大规模发射期
Play
语音播报
00:00
/
00:00
00:00
①快速抢占稀缺的轨道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
                ②我国正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星座,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是重要建设力量;
                ③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出海之路早已启程。

《科创板日报》6月6日讯(编辑 宋子乔) 6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对《北京市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该方案提到:拟支持开展民营企业低轨卫星出口业务试点,制定我市商业卫星出口申报工作流程,明确相关手续办理条件,组织本市商业航天企业开展商业卫星出口申报工作,支持本市卫星制造企业出海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4年6月6日-6月13日。

落实民营企业低轨卫星出口业务试点的任务,早在2024年初被写进了《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见下图)。

北京再次强调民营企业低轨卫星出口业务,与全球范围内低轨卫星建设进程加速,以及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体现出政策正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空天信息产业。

回顾过去,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在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通信等领域,2023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导向愈发明确,出台了各种形式的政策和支持意见,推动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今明两年有望迎来低轨卫星大规模发射期

卫星互联网是基于卫星通信的互联网,通过发射一定数量的卫星形成规模组网,从而辐射全球,是地面通信网络技术的重要补充。低轨卫星由于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发射灵活、应用场景丰富、整体制造成本低,适合卫星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低轨空间轨道作为能够满足通信卫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快速抢占稀缺的轨道资源已经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

以星链为代表的低轨通信星座,已实现了商业模式的闭环,目前星链卫星规模已经超过5600颗。根据美国奎尔蒂空间公司预测,星链收入有望从2022年的14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66亿美元,并将在2024年首次实现正现金流。

与此同时,我国正加速布局卫星互联网星座,今明两年有望迎来低轨卫星的大规模发射期。“GW”和“G60”星链已整体规划约2.5万颗低轨卫星;2023年12月29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中心一号发射工位正式竣工,将在6月具备发射能力;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20日在雄安新区注册成立,有望进一步促进国内卫星资源的整合。

▍民营企业开启卫星出海新征程

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格思航天、银河航天、时空道宇、九天微星等民营企业,都已经或正在加速建设各自的商业卫星超级工厂,为以“星网”和“G60星链”为代表的星座计划的大规模部署提供支持。

此外民营火箭企业的可回收技术同样取得较大突破。2023年12月10日,星际荣耀研制的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验证火箭(SQX-2Y)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第二次飞行试验任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国内首次可重复使用火箭的复用飞行。

卫星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卫星网络服务,全球化布局是商业航天企业的最终征途,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的出海之路早已启程。

据报道,5月21日,银河航天与合作伙伴泰国马汉科理工大学首次在泰国实现低轨卫星互联网宽带通信网络试验验证,这也是我国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的首次海外应用探索实践。

时空道宇为吉利旗下的商业航天企业,该公司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吉利未来出行星座第三轨卫星成功组网部署后,正式开启星座的全球化商业服务。

开源证券表示,我国不断加强卫星互联网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卫星产业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多环节有望充分受益于产业发展,其中卫星发射和卫星应用或迎来重要历史机遇期,重视相关板块如卫星制造、地面及终端设备、北斗应用等投资机会。

华创证券认为目前为全球卫星业务的加速布局阶段,海外市场空间较大,我国卫星业务出海进程亦进一步加速,产业链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卫星通信 科技前沿资讯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