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科技前沿资讯
关注
1.5W 人关注
关注最新前沿科技,报道最新科技动态。
  • 13小时前 来自 科技日报
    《科创板日报》1日讯,美国杜克大学团队利用小鼠和人类肝组织开展实验,确定了衰老过程如何促使这些组织内的某些肝细胞死亡。随后,他们利用药物成功逆转了肝脏的衰老过程。这一研究结果有望使数百万肝损伤患者受益。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衰老》杂志。
    阅读 330.7w+
    1
  • 13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日讯,美国西蒙斯基金会熨斗研究所计算神经科学中心(CCN)开发的新模型表明,几乎所有支持现代AI工具的神经网络所基于的20世纪60年代的活体神经元计算模型,并未捕捉到真实神经元所拥有的所有计算能力。更新后的神经元模型最终可能会产生更强大的人工神经网络,更好地捕捉人类大脑的力量。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阅读 334.9w+
    2
  • 06-27 11:0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27日电,科技部党组26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强化统筹协调和系统布局,会同有关方面加快形成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部署重点任务的具体举措,细化任务、明确职责,提高能力、转变作风,形成时间表、路线图。坚持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落实“四抓”要求,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凝聚起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定位和布局。加快论证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基础研究根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创新文化。优化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建设各具特色区域创新高地。强化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强科学仪器、基础软件、科研试剂等攻关。扩大科技交流合作,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
    阅读 343.3w+
    9
    432
  • 06-26 08:47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6日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发现,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mGluR2)是流感病毒通过网格蛋白介导内吞途径入侵细胞的关键受体。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微生物》上。
    阅读 345.9w+
  • 06-26 08:47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6日讯,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多个课题组联合在嗜肺军团菌体内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细菌“毒素”——效应蛋白LnaB。研究人员发现,LnaB既维持正常生理过程,又抑制免疫防御反应。研究人员认为,针对LnaB的独特活性进行开发,可助力相关疾病治疗。进一步研究LnaB家族效应蛋白的功能,可为病原菌效应蛋白研究开辟新方向。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阅读 330.7w+
  • 06-26 08:01 来自 科技日报
    《科创板日报》26日讯,灵芝多糖药物可用于人类造血系统损伤和白细胞减少治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创新合成路线,实现了灵芝多糖19糖重复单元的高效合成。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
    阅读 360.4w+
  • 06-26 07:54 来自 科技日报
    《科创板日报》26日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勇和王皓毅研究组开展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DNA转座子活性筛选,构建了目前最大活跃DNA转座子数据集,极大扩展了基于DNA转座子的基因工程工具箱。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
    阅读 360.4w+
  • 06-26 07:52 来自 科技日报
    《科创板日报》26日讯,包括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科学家在内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借助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望远镜,发现了一种由磁场产生的强大旋转风。他们认为,这种强风正是帮助位于ESO320-G030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生长的重要力量。而且,黑洞的生长和“婴儿”恒星的生长都涉及类似过程。相关论文发表于最近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
    阅读 339.9w+
  • 06-25 12:49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5日讯,神经探针是一种用来记录神经活动的针状电传感器,是脑科学研究和脑机接口中的核心技术。北京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研发一种高密度、高通道的神经探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猕猴大脑全深度、高通量神经元活动的记录。其单根探针上集成了1024个可同时记录的神经信号通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2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
    阅读 368.7w+
  • 06-25 07:44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5日讯,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为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建造的“极地”号破冰调查船24日在广州交付。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极地科学考察船,可满足无限航区航行需求。该船破冰等级达到了PC6级,也是中国船级社(CCS)颁发的首艘“ACC-POLAR”低温防寒符号的船舶。
    阅读 359.1w+
    2
  • 06-24 15:59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4日讯,日本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橄榄叶提取成分具有抑制抑郁行为的作用。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此前研究显示,抑郁症发病与大脑海马区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如果这种蛋白质受神经炎症影响,导致表达量显著下降,就可能引发抑郁症。在本次实验中,研究团队用一种橄榄叶提取成分——橄榄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处理人类神经细胞模型24小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量上升。
    阅读 337.8w+
    1
  • 06-24 07:50 来自 科技日报
    《科创板日报》24日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和防卫事业厅日前在韩国军工企业现代罗特姆旗下技术研究所召开“军工材料及零件协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商定将集中支持航天、人工智能、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体系、机器人、半导体五大军工领域的材料和零件技术研发,形成“五大尖端军工领域材料及零件研发路线图”,以加强军工产业竞争力。
    阅读 356.1w+
    4
  • 06-24 07:50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4日讯,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报道,该机构研究人员为了训练更先进的多用途机器人,开发出一种技术:使用一种称为扩散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可将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多个数据源整合起来,用于多种任务。
    阅读 363.7w+
    1
  • 06-24 07:50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4日讯,据新一期《自然·材料》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联合团队正在开发一系列尖端技术,有望彻底改变护理领域,其中包括可自动感知伤口内部变化并作出反应的“智能绷带”。这种高科技敷料经过数次优化,现已能持续提供有关伤口愈合和潜在并发症的数据,并可实时提供药物及其他治疗。该技术其实属于一种新型电子皮肤,预示了未来数字健康发展的方向。
    阅读 360.9w+
    2
  • 06-19 14:09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9日讯,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日前宣布设计出一种高效人工培养血小板的装置,有望实现血小板等细胞的大规模培养。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英国《通讯-工程学》杂志上。
    阅读 347w+
  • 06-17 20:24 来自 澎湃
    《科创板日报》17日讯,记者6月17日获悉,由上海理工大学智能科技学院张启明教授,智能科技学院、张江实验室光计算所顾敏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超快速的卷积光学神经网络(ONN),这一技术在无需依赖光学记忆效应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散射介质后的物体进行高效、清晰的成像。这不仅是对传统光学成像技术的一次颠覆,更是卷积网络在人工智能中应用潜力的一次展示。
    阅读 337.1w+
    3
  • 06-17 14:46 来自 财联社 周子意
    苹果供应商TDK宣布新进展!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实现100倍突破
    阅读 62.3w+
    1
    30
  • 06-16 17:59 来自 招商策略
    “科特估”怎么估?哪些科技领域估值有望提升
    阅读 106.4w+
    2
    114
  • 06-14 13:45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4日讯,《科学》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我国科学家发现如果把冰结在石墨烯等特定材料上,只让其生长一两个分子层(称为“二维冰”),那么冰与材料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就会消失。
    阅读 438.9w+
  • 06-13 10:5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3日电,据中核集团消息,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对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由于可控核聚变能源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一样,它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今年首轮国际联合实验,就吸引了包括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日本京都大学等全球17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本轮实验,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特殊的先进磁场结构。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我国核工业中长期发展的远景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实现核聚变能的应用。
    阅读 345.5w+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