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强调,通过图文、语音等人机交互方式提高诊疗精准性; ②券商观点,病理AI能大幅提高病理医生的阅片速度,提升病理诊断效率。
《科创板日报》5月22日讯(记者 徐红 郑炳巽)5月21日,人工关节接续采购在天津完成投开标。
据国家医保局官方宣布,本次接续采购共有6000多家医院参加,填报需求量58万套,比首轮集采略有增加,其中髋关节28.6万套,膝关节29.4万套。与首轮集采结果相比,本次接续采购中选价格稳中有降,平均下降6%左右。
另据国家医保局旗下媒体《中国医疗保险》报道,本次接续采购共有54家企业的167个产品中选,中选企业比2021年首次集采增加了10家。进一步来看,54家拟中选企业中,47家企业有产品进一步申报降价。中选产品中有2/3的产品价格下降,包括部分原中选产品以及首轮未中选及未参加集采的产品。
▌降价已非核心
人工关节首次国采于2021年9月开标,2022年上半年正式落地实施。通过此次集采,国内人工关节产品的价格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则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超过80%。
随着两年的采购周期即将期满,为巩固首次集采的成果,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简称“联合采购办公室”)又组织开展了此次接续采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个月前,胰岛素同样完成了专项接续采购。而从这两次的接续采购来看,可以发现,接续采购虽然是首次集采的延续,但其侧重点与首次集采相比,已经发生根本改变。
特别是,不同于首次集采的追求“价格最优”,在两次接续采购中,“降价”都不再是主旋律。
“(接续采购的)中标结果其实可以预知,因为一切都是明面上的。”早在本次人工关节接续采购正式开标之前,就有人这样向记者表示。
正如其所言,与胰岛素专项接续采购类似,在本次人工关节接续采购中,由于设置的竞价规则比较温和,因此企业并没有太多的降价压力,想要拿下中标资格也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只要竞价比价价格不高于“复活线”,便可享受中选资格。
图|依据规则,未按规则一获得中选资格的有效申报企业,若竞价比价价格不高于该表所列价格,企业仍然可以获得复活中选资格。
当然,如果企业希望拿到更多的采购需求量,还可以进一步降价,以获取更为靠前的排名。因为中选排名越靠前,保基础量越多,而待分配出去的量越少。
图|企业若按照规则一中选,则中选价格将更低,但获得的协议采购量也会更多。
“就竞价规则而言,此次人工关节接续采购延用了此前的复活中选机制,中选规则温和,且愈趋精细化。细则愈加明确,就能够更好引导企业合理报价,对于稳定市场价格预期具有积极意义。”曾参与过多轮医用耗材国家集采的业内人士曹毅平这样解读道。
与此同时,在曹毅平看来,“稳定市场供应”同样也是此次接续采购的重中之重,看点之一就是首次将企业履约情况与企业排名挂钩。
据采购文件,本次接续采购将2023年7月至12月内首轮集采按照中选价采购占比达到90%的申报企业视为履约良好的企业,按照中选价采购占比未达到80%的申报企业视为履约不佳的企业。
在同一产品系统类别中,对履约良好的企业按照竞价比价价格乘以0.98后调整排名;对履约不佳的企业按照竞价比价价格乘以1.02后调整排名;其他申报企业直接按照竞价比价价格排名。
曹毅平认为,对履约良好的企业给予排名优惠,从而引导中选企业更好的达成中选后的履约行为,将更利于稳定后期的生产供应及临床使用。
在协议采购量的分配上,本次接续采购也向履约良好的企业作出倾斜,同等中选条件下,履约良好企业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保基础量多出5%。
▌临床应用向国际靠拢
“整体降价温和,大多数企业以贴近复活线的报价中标,甚至还有部分企业的报价“不跌反涨”,上调了中标价......"在竞价规则的引导下,此次接续采购最终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其中,相比首次集采,爱康医疗的陶瓷-陶瓷(全陶)、陶瓷-聚乙烯(半陶)两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分别提价15%和12%,而膝关节产品系统也有提价近16%,堪称本次接续采购的最大赢家。
券商分析认为,2023年,髋关节及膝关节两类产品占爱康医疗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54%和28%,因此此次接续采购提价有望增厚公司利润。
威高骨科也有部分产品上调了报价并成功中标,包括子公司威高海星全陶、半陶两类髋关节产品系统分别提价5%和6%,膝关节产品系统提价2%。
相较之下,不同于首次集采中有多家外企不惜以低价竞标,在这一次的接续采购中,外企报价普遍保守,基本都是以“保底中标价”策略竞标。对此,曹毅平认为,这或与首次集采之后,人工关节进口替代趋势加快相关。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在首次集采中,3家国产头部企业与3家外资巨头的意向采购量整体相当。
其中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股份3家企业的获得的医疗机构的意向采购量分别是76850、54187、43625;捷迈、强生、施乐辉分别是66344、61774、46632。6家中外企业意向采购量合计占比接近70%。
但到了本次接续采购,获得医疗机构报量居前的均是国产企业,而捷迈、强生、史赛克等外企报量垫底。
“对于国产头部企业来说,国采虽然影响短期盈利能力,但是长期趋势向好。此次接续采购对于国产品牌来说仍然是一次发展机遇,在未来三年的接续采购周期内,国产品牌有望凭借稳定的产品性能质量、灵活的渠道流通政策和较高的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及市场接受度。”曹毅平说。
除了重塑医疗产业结构,集采之后人工关节的临床应用结构变化亦值得关注。在胰岛素集采中,由于集采降价缩小了三代胰岛素与二代胰岛素的价差,提升了用药可及性。集采前,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比例为58%,而集采后提升到70%,进一步向欧洲国家的用药结构趋近。
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了人工关节领域。在首次国采之前,国外(以美国为例),半陶髋关节假体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中的使用量要高于全陶产品,使用比例超过60%。但在国内恰恰相反,价格更高的全陶产品的使用量会更大。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美国人普遍体重较高,因此更加适合半陶产品(防止陶瓷碎裂可能);另一方面,这与集采前国内关节产品价格虚高也有一定关系,虚高的药品(耗材)价格可能会导致过度使用等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
而在本次接续采购中,尽管另外两类髋关节产品的报量有所减少,但半陶产品年度采购需求量较首次国采的142757个依然有所增加,达到了173303个。
“合金-聚乙烯(金-聚)类髋关节产品的价格虽然不低,但可以看到的是其使用量是在减少,半陶产品的使用量则在持续增加,显示集采之后国内关节产品的临床应用正在逐步向国际靠拢,不再以价格作为使用标准。”一位长期跟踪集采政策的专家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