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28只非货ETF跌超2%,跌幅靠前的产品重仓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个股; ②年初以来,科创板芯片、科创50、科创100等指数的相关ETF合计净流出额较多; ③重仓芯片板块的新ETF在今年陆续启动发行或成立,还有新产品近日集中上报。
《科创板日报》k时评栏目(评论员 金博) 继12月上旬芯片创业公司复睿微突发停摆危机后,不到20天内,又发生一起芯片创业公司问题事件。相比起来,后者更为复杂和恶劣。
据公开消息:近期,在公安部指挥部署下,在江苏警方的大力配合下,上海警方成功侦破一起侵犯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查扣存储侵权芯片的服务器7台。
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2021年2月,权利公司原高管张某等人在离职后创立了某科技公司,“以支付高薪、股权利诱等方式,诱导多名原权利公司研发人员跳槽至新公司,并指使这些人员在离职前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权利公司芯片技术信息,抄袭并运用在张某公司设计的同类型芯片上,企图以此非法牟利”。
综合公开信息,侵权公司为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下称“尊湃通讯”)。目前,张某等4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被警方依法逮捕,其余10名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
其实本事件发生已有时日,早在今年四月警方已执行抓捕行动,但事件近日才真正向公众公布。因事涉知名公司华为,然后小米公司又被牵扯入内、公开发布官网声明,事件由此跨界出圈,便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
对于此事的关注点甚多。有种议论说小米是“幕后黑手”,只因小米此前也投资过尊湃通讯,此种毫无来由的阴谋论说法,最易引发网民情绪,清者自清,此处不做评论。
作为一家专注于新兴产业及一级市场的专业媒体,《科创板日报》从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视角出发,结合本月上旬爆出的另一起复睿微事件,看到了一些两者间的相似性。
这两家都是业内小有名气的芯片创业公司,都只成立两三年时间,复睿微2022年初成立于上海,尊湃通讯稍早一些,2021年2月成立于南京。
两家公司都在短时间内拿到包含众多知名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多轮风投。
复睿微已完成三轮融资,每一轮融资都在数亿元人民币,股东中不乏复星、中金公司、芯原股份等国内最知名的财务、产业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特别是在今年3月,复睿微还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这轮融资主要由合肥产投、合肥高投等地方国资完成。
尊湃通讯则拿到两轮融资,先是成立3月后就拿到高榕资本领投、江北佳康科技跟投的近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一年后的2022年5月又完成由小米集团、湖杉资本、天际资本、嘉御资本、上海科创旗下海望资本、平治信息、掌趣科技、高榕资本等产业投资方、财务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在内的数亿元人民币融资。2022年9月,又完成数亿人民币的融资,投资方包括湖杉资本、天际资本、安捷投资、欣柯资本。
拿到融资后的两家创业公司又都迅速扩张。复睿微与合肥高新区签约,把公司总部由上海搬至合肥,在上海、深圳设立办公室,做研发中心和市场拓展。尊湃通讯则把总部放在南京,研发中心位于上海张江,深圳和北京同样也设办公室,短时间内员工已达百名以上。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的实地调查,这两家公司的上海办公室就在同一栋楼。
然后转瞬之间,两家公司就都暴露出难以遮掩的巨大问题,一家突爆停摆、裁撤分支机构;一家整个团队被抓,身陷囹圄。孔尚任《桃花扇》里写过的一段唱词——“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至少是目前尊湃通讯公司的真实写照。
这两家公司遭遇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里面又有哪些问题值得追寻。
客观来说,科创领域的创业,基于技术研发本身的高难度和市场应用开发的复杂性,本身就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对于硬科技投资来说,是一件高风险的事。因此,从此次尊湃通讯事件出发,一方面,如果触犯了法律,就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另外一方面,我们不能因少数企业自身商业诚信原因的出事,而苛责科技创业者;更不能因此带上有色眼镜,质疑硬科技创业者们的努力。对于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还是应报以尊重。
不过对于投资机构来说,确实要提个醒了。风险投资特别是硬科技投资,本来就风险极高。但从另外一个视角出发,成功的投资人和机构,固然是得益于前瞻视角、专业性、自我管理和长期主义意志力,更多时候也是基于对风险的敏锐把握和控制、对人性的持久观察和琢磨。
特别是半导体创业,更需要长期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需要深厚的行业背景和资源。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硬科技创业,绝对不是“运动式”创业,更不是短时间内拼凑一个明星团队、拿到巨额融资,就一定能创业成功。如果不幸出现了想走捷径、心浮气躁、甚至心术不正的害群之马,轻则企业利益受损,投资人血本无归,重则危害整个行业。
有投资人此前分享硬科技领域的投资心得,“团队管理、公司战略、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市场落地,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是致命的。”信哉斯言。愿更多创业者兢兢业业踏实前进,也愿更多投资人擦亮眼睛,坚持原则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