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债基“一招鲜”,中小基金公司正凭债基实现规模突围,多家规模增幅超20%
①年内固收类产品发行异军突起,权益类产品的募集却相对乏善可陈;
                ②当前,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正开始依靠提升旗下固收产品业绩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

财联社11月23日讯(记者 黎旅嘉) 凭借固收产品逆市“吸金”,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开始依靠提升旗下固收产品业绩实现规模的迅速扩张。这一背景下,多家中小基金公司的整体管理规模也创下历史新高,业内管理规模排名迅速攀升。

借固收业绩推动规模提升,既是中小公募在权益市场发行趋冷之下主动调整资源配置的结果,同样也是行业降费、竞争日趋激烈、头部效应显化背景下的现实选择。

借债基逆势“吸金”

今年以来,随着权益市场震荡加剧,权益类产品遇冷,固收产品“吸金”趋势愈发明显。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也开始逐渐依靠旗下固收产品规模实现迅速扩张。

以前不久因债基“一日售罄”获得关注的东兴基金为例,东兴兴瑞一年定开债2019年11月成立时规模只有2.21亿元,但到了2023年三季度末规模达到了15.81亿元。规模得到迅速提升的背后,无疑与该产品超10%的年内收益率息息相关。

图片来源:Wind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东兴基金资产规模为379.41亿元,在管基金产品共18只,债券型就有9只,规模达到235.15亿元,另有1只货币型基金,规模118.56亿元,由此也可见固收产品规模在东兴基金整体的分量。而其中,司马义买买提一人在管产品规模为290.63亿元,更是扛起公司80%的管理规模。

业绩助推规模高涨并非个例。例如长盛基金旗下的长盛安逸纯债基金在2020年年末份额仅有3000万份,到2023年三季末份额竟超过了80亿份。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长盛安逸纯债A年内实现收益率4.54%,2022年和2021年收益率分别为4.38%和8.78%。长盛安逸纯债A于2022年度为纯债基金收益季军。

图片来源:Wind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盛基金旗下69只基金总规模合计为达739.84亿元,总规模较年初增幅逾16%。拉长时间看,长盛基金管理规模曾在2016年达到730.53亿元的高点,而后规模开始逐渐缩水,至300亿左右徘徊。2020年后,长盛基金规模开始重新向高点增长。

规模增长的背后固收领域的发力可谓功不可没。此前,长盛基金股东方国元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长盛基金围绕“发挥固收能力优势、大力发展机构业务、拓宽互联网代销渠道、加强同股东的业务协同、深耕安徽市场”。

图片来源:Wind

依靠这一打法,达诚基金三季度凭借185.64%的管理规模增幅位居市场首位,管理规模由二季度末的11.76亿元猛增至三季度末的33.60亿元,其规模增量主要来自达诚定海双月享60天滚动持有短债、达诚腾益债券两只固收产品,基金规模分别由二季度末的4.37亿元、4.82亿元增长至三季度末的16.74亿元、14.36亿元。

此外,尚正基金、同泰基金、东海基金、天治基金、泰信基金、惠升基金等多家中小基金公司三季度的管理规模涨幅也在20%以上。

中小公募借势加速追赶

借固收业绩推动规模提升,既是中小公募在权益市场发行趋冷之下主动调整资源配置的结果。同样也是行业降费、竞争日趋激烈、头部效应显化背景下的现实选择。在契合行情和市场需求情况下,这一略似乎也事半功倍。

一方面,从基金类型的角度来看,下半年募集规模较大的清一色都是债基。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债券型基金规模达到8.33万亿元,环比二季度末增长1489亿元,是各类型基金中规模增长最多的投资类型,同比去年同期规模亦增长2712亿元。另一方面,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更愿意选择低风险、稳收益的债券型基金;因而基金公司在权益基金发行冰点之际,更倾向于发行债券型基金。

而由于固收资产波动相对小、客单量大且黏性高,天然适合作为基金公司的基本盘。特别是在契合行情和需求情况下,这种策略能带来事半功倍效果。因而,在震荡市场下布局固收产品,成为中小基金公司扩大规模与知名度的突破口之一。

在猫头鹰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员吴卓琳看来,中小基金公司之所以选择发力固收实现规模突围,一是相比头部基金公司,中小基金公司在资金吸引力、渠道资源、投研能力上都略显不足,而固收产品相对稳健,容易获得长期优质的客户。

二是在公募“降费潮”背景下,权益类产品首当其冲,中小基金公司现阶段更需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扩大规模,降本增效。此外,在理财净值化转型以及震荡市场环境下,固收产品也能迅速锚定个人投资者,实现规模扩张。

整体而言,抓住固收业绩提升带来规模的扩张对现阶段中小基金公司而言的确至关重要。但也有业内人士也强调称,中小基金公司还应注重产品多样化、创新化发展,通过引入不同的策略,满足更加广泛的投资者需求。

公募基金动态
财联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合作
专栏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