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半导体产业分工背景下,奇芯光电不仅同时具备材料研发、芯片设计、晶圆流片、封装测试和智能设备制造等多环节能力,还纵向整合了光子芯片、器件、模块及子系统的全流程研发与生产; ②奇芯光电表示,该公司已启动股改,最新计划在2026年申报科创板IPO。
《科创板日报》2月6日讯(记者 章银海) 国内特色工艺晶圆代工厂商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华虹半导体”)对于扩产及融资的需求已显迫切。
近日,华虹半导体再度引入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二期等战略投资者,并回复了科创板IPO首轮监管审核问询。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与上海华力的同业竞争问题外,公司在消费领域的营收逆势上涨,成为业绩的主要驱动力。且在推进IPO的进程中,通过外部融资提前解决了12英寸产线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问题。
同业竞争受到重点关注
在首轮问询中,实控人、同业竞争、市场竞争力等14个问题受到监管关注。尤其是与华虹集团旗下的华力微、华力集(以下简称上海华力)同业竞争问题,需要补充说明7个子问题。
华虹半导体相关负责人回复《科创板日报》记者称,公司和上海华力是华虹集团基于半导体制造行业的不同技术发展路径所设立的两大业务板块,在资产、人员、运营、财务等方面均完全独立。其中,华虹半导体定位于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上海华力定位于先进逻辑工艺晶圆代工。
虽然双方在65/55nm工艺节点有一定重合,但公司解释称,不同工艺节点之间和重合工艺节点之间的代工能力均存在差异。
据悉,华虹半导体和上海华力在设备/工艺技术、掩模版、主要客户产品型号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工艺技术方面已经亦各自发展形成了差异。且华力微也明确不再进行扩产,产能存在限制。
由于双方在股权及业务上的重合,有市场人士认为,未来上海华力或有注入的可能。截至问询回复日,华虹集团、大基金、华虹宏力(华虹半导体全资子公司)分别持有华力微53.79%、39.87%、6.34%股权。
从工艺节点来看,大于0.35μm依然为华虹半导体营收主要来源,截至2022年9月末营收占比达38.3%,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7.3%。公司称,该工艺节点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功率器件产品,受益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市场需求旺盛而持续增长。
55nm及65nm工艺节点成为公司近年来增长较快的领域之一,主要受益于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及逻辑与射频产品收入的强劲增长,近三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42.30%。
不过,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华虹半导体超六成营收仍然来自消费电子领域。然而在消费市场需求下滑的背景下,公司该领域营收却逆势上涨,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9.39%。
对此,华虹半导体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主要受益于公司消费类市场应用多元化,并持续导入消费类客户,各技术平台的需求均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公司近三年来客户数量分别为371个、399个、411个,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收入规模在1亿元以上客户的数量亦在逐步增加,截至2022年9月末,数量为24个,占营收的62.9%;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客户的营收金额占23.85%,较2021年末提升3.18个百分点。
积极布局12英寸产能
按晶圆规格来看,12英寸晶圆已成为华虹半导体业绩的主要驱动力。12英寸产线自2019 年四季度开始形成销售以来,产能快速提升,近三年销量复合增长率达941.93%。截至2022年9月末,12英寸营收占比达41.89%。
华虹半导体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提到,由于更大尺寸的晶圆更具规模经济,主流晶圆尺寸不断延伸,从8英寸转向12英寸产线发展已成为行业趋势。公司将积极布局12英寸产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地位。
截至材料回复日,华虹半导体共有4座晶圆厂,包括三座8英寸晶圆厂和一座12英寸晶圆厂,年产量156万片/约当12英寸,为中芯国际的一半。但公司12英寸产线自2021年起便持续满载,产能利用率超100%。
公司坦言,随着各个产品线的不断上量以及国内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已有的产能即将成为公司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此,12英寸产能便成为公司近年来融资扩产的主要目标。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本次科创板IPO融资外,华虹半导体已两次引入外部战略者解决扩产的资金问题。
2022年6月末,华虹半导体在港交所公告称,与上海华虹宏力(全资子公司)、无锡实体、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以下称“大基金”)、大基金二期,合计投入8亿美元共同向华虹无锡注资,而华虹无锡主要负责运营12英寸生产线。
据悉,华虹无锡一期项目已于2022 年11 月完成项目验收;华虹无锡一期增资扩产2.95万片/月项目已于2022年上半年启动,目前仍处于设备安装调试中。
2023年1月18日,华虹半导体再度在港交所公告称,将与华虹宏力、大基金二期以及锡虹国芯向华虹半导体制造(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称“华虹制造”)合计投资40.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虹制造为公司此次IPO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之一,计划建设一条投产后月产能达到8.3 万片的12 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67亿美元,除了IPO募得的125亿元外,本次战略融资(约占总投资的60%)提前解决了剩下的资金缺口。
对于外部摩擦下的设备供应问题,公司方面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除光刻设备外的其他主要设备均已导入国产供应商。公司正逐步导入国产供应商,境内供应商占比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