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工信部强调,加快建设完全自主可控、弹性智能、安全可信的北斗系统; ②截至2024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累计出货量已超过5亿片; ③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北斗兼容应用覆盖率预计达到90%以上。
财联社4月11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新型工业化》发布《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 高质量发展北斗产业》一文。文中表示,坚持全链条发展,培育壮大产业规模。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必须加强战略总体规划研究,发挥北斗系统的战略性、引领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共振耦合,打造要素完备、创新活跃、良性健康的产业生态;谋划时空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研究制定时空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一体推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协同发展。聚焦下一代定位、导航和授时技术,星地融合技术,综合协同服务等关键技术和重点环节,加大时空信息技术及产品开发支持,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财联社4月11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新型工业化》发布《践行新时代北斗精神 高质量发展北斗产业》一文。文章表示,加快培育北斗独立定位新业态。围绕北斗芯片搜星、融合解算和高可靠性等关键环节,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展质量攻关,提升北斗芯片、模组、终端性能及质量,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引领新需求。引导北斗芯片企业调整算法及产品结构,从源头加大北斗产品的供应,面向各行业不断加大北斗产品供给量。通过多项有力举措,持续完善北斗产品供给体系,保障北斗产品的充足供给。
财联社4月8日电,工信部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提出,优化完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北斗导航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通用、关键技术、产品服务、行业应用、安全治理等标准制定,助力突破一批面向融合应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产品。加快构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推进5G—A、低空信息基础设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标准研究。开展先进金属、先进非金属、先进高分子等新材料,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能源汽车,特殊行业应用等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高端装备,绿色智能船舶、深海极地装备等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低空产业、大飞机等民用航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工艺、试验方法、重点产品、典型应用、安全等标准研制。
财联社1月3日电,交信(浙江)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启动仪式,正式启动北斗+ASLM规模应用重点营运车辆智能网联系统项目。双方明确,到2025年12月31日全面完成20万套北斗车载智能终端的安装任务。会上,为保障安装任务如期执行,双方成立联合项目部,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双方将发挥央国企的专业化和高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广行业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公告显示,信息发展享有全部数据使用权,为后续大数据分析与行业赋能奠定基础。项目的实施预计将对信息发展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持续改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财联社12月30日电,截至目前,武汉全市已聚集超300家北斗相关企业,其中上市企业5家,全国地理信息百强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集群。据透露,2024年全年,武汉市北斗产业规模有望突破640亿元。
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发布,为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提出了四阶段任务; ②下一代北斗系统将形成高中低轨混合星座,并覆盖地表至深空的各类用户终端; ③券商观点,随着北斗系统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北斗时空信息服务市场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今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发布,《规划》显示,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
财联社11月28日电,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11月28日上午在京组织召开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按照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按照规划,未来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下一代北斗系统以“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为代际特征,将为全球用户和其他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提供覆盖地表开阔空间及近地空间的米级至分米级实时高精度、高完好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财联社11月19日电,2024年11月11-15日,为支撑我国航天工程建设,推动我国卫星网络国际协调进程,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与日本无线电主管部门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十六次卫星网络协调会谈。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框架下,中日双方就70余项议题开展了磋商,涉及UHF、L、S、C、X、Ku、Ka、Q/V等频段,以及卫星通信、北斗导航、卫星气象等系统,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并签署了会议纪要。
财联社11月7日电,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成立大会11月6日在雄安召开,中国移动与中国时空正式发布北斗短信业务。据介绍,用户与平时发短信一样,输入收件人,编辑好短信内容,点击发送即可。一条北斗短信可以编辑20个文字,还可以勾选携带定位,位置可精确到10米内,定位占2个字符位置,剩余可以发送18个文字。
财联社10月24日电,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交通运输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今日在湖南株洲举行,来自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来自非盟、俄罗斯、老挝、韩国、法国、科特迪瓦等组织和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发布了《十大北斗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集》,共包含10个场景、23个典型案例。10个场景分别为:车辆智能运管、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应急减灾、精准农业、智慧城市治理、大众智慧出行、数字施工、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化建设、“北斗+”低空经济、海外应用。(财联社记者 黄路)
财联社10月14日电,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其中提到,锻长补短建强产业链。实施产业基础固链强链工程,发挥广东电子信息产业“火车头”、制造业“排头兵”、新材料“领头雁”优势,支持企业联合搭建供应链交易平台,打造商业航天供应链高地。实施星箭建链补链工程,支持商业卫星企业建设脉动式生产线,提高整星研产能力;支持商业火箭企业加快研发中心、总装测试基地建设,打造“粤星粤箭”品牌。实施卫星应用稳链延链工程,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地面设备研产能力,巩固卫星应用终端制造优势。发挥北斗应用场景带动作用,发展壮大北斗全产业链。
①千寻位置进军C端领域,发布北斗卫星通信终端; ②从产品层面上看,底层的卫星定位与卫星通信芯片,到卫星高精度定位服务,再到卫星通信服务平台,全部由千寻位置自主研发。
财联社9月19日电,今天,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介绍,这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将在确保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精稳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新技术试验试用。与前期中圆地球轨道(MEO)组网卫星相比,这组卫星升级了星载原子钟配置,搭载了新型星间链路终端,入网工作后,将进一步提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在支撑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和北斗规模应用的同时,将为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技术升级进行相关试验。
财联社9月19日电,今天上午发射的两颗北斗卫星,作为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的最后两颗备份卫星,将起到提高北斗系统运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迎春表示,后面的话我们就会进入北斗四号的部署了,所以这两颗星是北斗三号最后一组星,也是承前启后,除了完成常规的组网星的任务以外,还会做一些技术验证和探索。
财联社9月19日电,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完成,并不是北斗的终点。下一步我国将建设北斗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更好服务全球用户。北斗三号系统的成功建设,为下一代北斗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35年前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所谓“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就是以北斗系统作为核心和基础,覆盖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的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系统。 建成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首先是计划在2025年前建成依托北斗系统的低轨星座系统,进一步扩大高精度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全球共享北斗的厘米级定位服务。同时,还要进一步突破卫星导航信号弱、容易被干扰的技术难题,实现水下导航和室内及深空导航。
财联社9月19日电,搭载第五十九颗、第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财联社9月12日电,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9月12日在武汉发布《2024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1431点,同比增长9.07%,产业正在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北斗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健,已经实现亿级量产规模。我国各种类型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总量接近2700万台/套,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400万台/套,同比增长17.4%,北斗应用渗透率超过50%。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