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3月31日电,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3月31日举行,围绕“四个面向”发布19项科技成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有4项,分别是我国空间科学取得国际领先成果、基于原语表示的类脑互补视觉感知芯片“天眸芯”、“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晶体制备新范式、百比特离子阱量子计算原型机。面向经济主战场有5项,包括朱雀二号改进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空天计算在轨试验平台、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北汽福田液氢重卡、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SDGSAT-1)。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有5项,包括移动式混联加工机器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装备、全球首次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海浅层气联合试采成功、大尺寸高温超导镀膜设备、大冷量稀释制冷机“凌开一号”。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有5项,包括“北脑一号”智能脑机系统、放射性药物共价技术、国内首创脑与脊柱一体化手术机器人、首款脑胶质瘤原研靶向药物——伯瑞替尼、ARC生物耦合技术。
财联社3月14日电,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药品监管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面向智能辅助决策产品、脑机混合智能产品、支撑环境三大类,围绕智能辅助诊断检测产品、智能手术机器人、智能数字疗法产品、智能辅助监护与生命支持产品、智能辅助决策产品、面向神经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脑机接口智能诊疗康复产品、脑机混合智能产品、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9个揭榜方向(申报指南见附件通知),征集并遴选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①初步核算的财务数据显示,天智航2024年实现营收1.7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94%;净利润为亏损1.23亿元,同比收窄21.27%。 ②2023年手术机器人行业迎来多重利好落地,对于过去一年行业发展带来不少助力,包括北京、上海等地将机器人辅助手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
①本轮融资由欧洲大型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殷拓集团(EQT)领投,启明创投、Alpha JWC Ventures、美团龙珠等多家投资机构参投; ②去年9月,由康诺思腾自主研发的Sentire思腾®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科创板日报》26日讯,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一个外科团队完成了首例全程机器人辅助双肺移植手术。这一成功标志着机器人手术和微创患者护理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这次移植手术于上个月进行。外科团队使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分阶段为一位57岁女性慢阻肺患者谢丽尔·梅尔卡移植了双肺。手术中,医生先在患者肋骨间做微小切口,然后,机器人系统移除病肺并辅助医生植入新肺。
财联社11月21日电,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当地时间11月20日宣布,已获加拿大卫生部批准启动在该国的首次临床试验,开始招募受试者。声明称,与此前的PRIME研究类似,这项名为CAN-PRIME的研究旨在评估Neuralink植入物和手术机器人的安全性,并评估该公司脑机接口在“帮助四肢瘫痪患者用意念控制外部设备”方面的初步功能。
财联社11月16日电,今日在位于上海张江的微创机器人集团手术机器人全球远程指挥中心,法国外科专家Dr Youness Ahallal使用中国国产图迈机器人在上海为远在12000公里外的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患者成功实施机器人远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整场手术历时不到两小时,全程远程操作完成,延迟时间仅为100余毫秒。
①“国产手术机器人只有切实解决了临床痛点,并能创新场景应用,能人所不能,才会有机会脱颖而出”; ②“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①直观复星新总部基地宣布启用,跨出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本土化研发制造的重要一步。 ②公司表示,未来手术机器人设备及机器人手术的价格一定会更加亲民。
财联社5月31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创新产品扩大应用的专项行动》。医疗设备进医院。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研发,通过创新医疗器械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临床应用,支持创新医疗器械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取得国家医保耗材编码、符合本市可另收费耗材目录管理规定的产品,企业可直接申请挂网采购,实施一门受理,提高审核效率。列入本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的医疗器械产品可按规定直接入院使用。发布20项以上创新医疗设备重点产品供给清单,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
①手术机器人的出现突破了人手的局限,视觉的局限,空间的局限,是三头六臂的“孙悟空医生”。 ②医学机器人赛道存在庞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整个行业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 ③创新医疗器械正在逐渐形成新的机制,包括从早期研发到上市推广,到患者应用和支付端打通。
财联社2月14日电,一个重仅0.9千克的微型手术机器人日前由外科医生遥控,在400公里以外的国际空间站上首次在零重力环境下模拟手术任务。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3日报道,美国东部时间10日,6名外科医生在地面实验室分别遥控这个名为“太空MIRA”的机器人,令其在空间站内剪开由橡皮筋制成的模拟组织,所有操作获得成功。
《科创板日报》12日讯,近日,朗合医疗完成了由上国投资管和久有基金联合领投的亿元级C轮融资。本轮融资旨在扩大公司位于经自然腔道柔性手术机器人领域的领先优势,加速推动公司重点产品组合的临床注册和商业化进展。朗合医疗是一家专业从事肺癌早期精准诊断和治疗技术研发的公司,肺癌早期精准诊断技术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度,通过对疑似患者的明确诊断,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
《科创板日报》23日讯,眼科手术机器人企业广州市微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核心产品——微米级高精度眼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工作,同时也将推动微眸医疗在显微眼外科手术流程全链条持续发展。
《科创板日报》23日讯,近日,真健康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将加速真健康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研发布局,助企业在手术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力。真健康是一家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以解决真实临床应用场景中高频医疗痛点为目标的医疗手术机器人科技公司。
《科创板日报》16日讯,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扩展天智航“第三代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的适用范围,扩展为同时适用于“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开放或经皮手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此举标志着全球首款可在一台设备上实现脊柱、关节、创伤三大领域骨科手术全覆盖,只需更换工具盒和相关软件就能“一机三用”的全骨科平台化手术机器人产品正式获批上市。(记者 郑炳巽)
财联社10月16日电,清华大学近日研发出一体化存储芯片手术机器人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对存储芯片的“诊疗一体化”。该技术有望替代传统电子数据取证方法,并在临床手术、微电子加工、文物修复等领域应用。清华物理系教授薛平团队与公安部鉴定中心合作,研发出手术机器人技术,将机器人智能、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激光刻蚀消融等技术融合,为损坏的一体化存储芯片做手术,帮助U盘等一体化存储设备恢复丢失数据。
《科创板日报》25日讯,专注于头颈以上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平台的上海馥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道彤投资持续追投。所募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产品线的研发、临床、团队扩充、研发中心建设及GMP车间投入使用。
《科创板日报》31日讯,近日,华科精准完超亿元D+轮融资,德诺资本作为老股东持续加码。本轮投资方还包括信达鲲鹏、水木投资、钧山资本和汇誉投资。至此,华科精准D轮融资宣布完成。华科精准是一家手术机器人研发商,基于临床图像处理算法、医学影像技术,从事医疗机器人、医学临床分析系统的研发,临床主要用于癫痫、帕金森病、脑出血、颅内肿瘤等神经外科手术领域,并为医生和医疗机构提供手术定位解决方案。
《科创板日报》13日讯,科创板上市公司天智航(688277.SH)公告称,公司的膝关节置换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已于2023 年 7 月 13 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产品注册申请,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据悉,该产品为天智航自主研发的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应用六自由度机械臂辅助医生完成膝关节假体安装等工作。其获批标志着天智航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拥有覆盖创伤、脊柱、关节三大骨科术式机器人产品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