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15日电,午后算力概念股回暖,算力芯片方向领涨,海光信息涨超6%,工业富联、胜宏科技、复旦微电、中科曙光、寒武纪等跟涨。消息面上,近日,上海市经信委印发《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6-2027年)》,《方案》强调,打造智算服务器终端产业集群,牵引自主GPU、互联模块等核心部件规模化应用。
《科创板日报》15日讯,在10月15日至10月17日举行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简称“2025湾芯展”)上,云天励飞副总裁罗忆表示,目前国内AI产业面临两大拐点:一是算力需求爆发,大模型推理算力需求将在2026年超越训练需求,成为算力消耗的主力,占所有算力需求的比例将超过70%。同时,国内AI产业正从模型研发转向“算力消费”。二是国产算力芯片的使用比例不久将会超过海外芯片。“目前两者使用占比基本已达到五五分。”(记者 黄修眉)
财联社10月15日电,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10月13日与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中关村超互联新基建产业创新联盟在南宁签署人工智能新基建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围绕人工智能新基建、绿色能源与算力融合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
①《方案》计划到2027年,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总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 ②《方案》称,将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级终端品牌。
财联社10月14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 《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6-2027年)》。方案指出,提升上海智能终端品牌竞争力。征集上海智能终端品牌清单,加强上海制造品牌专项政策对我市智能终端的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品牌运营能力。鼓励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电子展会在沪举办,加大对上海终端品牌宣传力度。用好国家和我市“以旧换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区设立区级“以旧换新”补助,对自主品牌创新终端产品销售和租赁给予补助。通过高质量专项资金对核心芯片、端侧模型、模组、板卡等关键环节攻关给予支持。用好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等人工智能产业支持资金,支持终端企业加快人工智能的应用。
财联社10月14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 《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6-2027年)》。方案指出,推动人工智能计算机加快发展。培育人工智能计算机领军品牌,建设年产千万台产能生产基地,支持我市传统计算机产能向人工智能计算机全面转型。推动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成为融合端侧大模型、分布式算力调度、多模态人机协作的下一代智能生产力中枢,构建“端—边—云”协同的智能算力网络的终端承载能力。加速端侧模型应用与调优,加强软硬协同能力,持续提升计算机智能化水平。
财联社10月14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印发 《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6-2027年)》,提升智能算力终端规模。加快边缘智算一体机终端布局,开发支持大模型轻量化的推理一体机产品,打造即插即用人工智能边端解决方案,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打造智算服务器终端产业集群,提升万卡集群系统调优能力,集聚国内智算服务器整机优质企业,实现百亿级规模,牵引自主GPU、互联模块等核心部件规模化应用。
《科创板日报》12日讯,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宣布升级“AI+”行动计划,同时成立“AI+”生态联盟。“AI+”行动计划明确,到2028年底,中国移动将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力度,总体投入翻一番,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智算基础设施,探索十万卡智算集群建设,全国产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 EFLOPS。(记者 张洋洋)
财联社10月11日电,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表示,坚持筑基固本,构筑智能化综合性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加强重点城市、热点地区5G-A网络覆盖,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走向部署应用,推动算力设施布局优化,着力提升算力资源的多元供给、智能调度和高效利用水平。
财联社10月11日电,在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表示,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信息通信领域科技自立自强。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同步培育潜在应用生态,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等技术攻关,打造高质量数据集,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构建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推动万物智联。
①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 ②加快高端算力芯片等技术攻关 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③《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解读。
财联社10月11日电,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将全面推动数智设施升级,强化AI+能力供给,坚持适度超前原则,持续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中国移动要打造高效智算设施。完善云智一体、训推一体算力资源体系,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升级,加快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升级,强化智算互联互通和供需对接。探索十万卡级智算中心、量子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算电协同,持续做优“通智超量”算力一体化供给。(财联社记者 付静)
财联社10月10日电,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指引指出,政务部门应探索构建“一地建设、多地多部门复用”的集约化部署模式,统筹推进政务大模型部署应用,防止形成“模型孤岛”。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搭建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统一服务平台,并与政务云管理平台、政务应用和组件管理平台等融合共建,将区域内电子政务外网智能算力、政务大模型、政务数据集等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形成要素资源“一本账”,支撑政务大模型运行监测,提供资源申请与调度服务,推动高效复用。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业务需求和发展需要探索细分领域政务垂直大模型的统一训练与构建,加强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同部署,深化跨层级、跨地域的行业领域智能化赋能。垂直管理部门应强化模型、算力、数据等资源的统筹部署和管理,避免资源浪费。
财联社10月10日电,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指引指出,政务部门应以统筹集约的方式开展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依托“东数西算”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统筹推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并实施集中统一的安全管理和体系化技术防护措施,避免“碎片化”安全风险。有条件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统一部署智能算力资源、人工智能大模型,面向下属单位或下辖地区提供电子政务外网环境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服务。地市应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要求下开展部署应用,县级及以下原则上应复用上级的智能算力和模型资源开展应用和服务,不再独立进行政务大模型建设和部署。
财联社10月10日电,中信证券研报指出,从今年九月底至今,如Sora2、Claude Sonnet 4.5等海外大模型均实现了超预期的表现,我们认为AI产业的商业化与货币化有望加速。同时OpenAI等AI科技巨头正在加速算力部署,可见算力布局在AI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核心地位;此外国内AI产业正在加速追赶,在模型能力与算力集群部署上均有亮眼表现。因此我们看好国内外光模块/光纤光缆/液冷等算力相关环节的龙头公司未来发展。
财联社10月7日电,AMD与OpenAI当地时间10月6日宣布达成6吉瓦(GW)算力协议,为OpenAI下一代AI基础设施提供多代AMD Instinct GPU支持。首批1吉瓦AMD Instinct MI450 GPU部署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根据协议,为进一步协调战略利益,AMD已向OpenAI发行最高1.6亿股AMD普通股认股权证,该权证将在达成特定里程碑后分期归属。AMD执行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兼财务主管胡锦表示:与OpenAI的合作预计将为AMD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同时加速OpenAI的AI基础设施建设。
《科创板日报》6日讯,爱集微10月5日发布A股端侧AI芯片企业2025年上半年观察报告。爱集微认为,从端侧AI芯片上市公司的实践来看,端侧AI芯片正朝着“高能效比架构+场景化定制+全球化生态”的方向演进。技术上,存内计算、先进工艺与软件工具链协同发展,破解端侧设备算力与功耗的矛盾;场景上,从消费电子向汽车、工业、医疗多领域渗透,AI与垂直场景深度融合;市场上,头部企业凭借研发投入领跑技术迭代,国产替代与全球化布局并行,行业集中度与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未来,随着端侧模型小型化、多模态交互技术的成熟,端侧AI芯片将在更多智能终端中落地,成为推动AI产业化的核心力量。
财联社10月1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市场风格维持高位震荡,仍围绕科技主线,风格偏向半导体板块展开交易。从催化因素和时序上看,下半年通常是国产科技行业的技术发布、新品迭代的密集周期,半导体、AI应用、AI算力、海外储能及风电等方向确定性持续增强。结合市场环境、催化因素以及综合量化指标研判,建议关注上述五大主题方向。
财联社9月30日电,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盘前涨近8%,此前公司与Meta签署价值140亿美元算力供应协议。
财联社9月29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9月29日表示,民营企业是参与“人工智能+”行动的主力军,以今年一季度为例,我国新设立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类民营企业25.4万户。从成效看,民营企业是推动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先锋队,不少民营企业已经率先把人工智能运用到其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当中。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在政策上,在“两重”建设中支持国产算力、模型、语料库发展,加大“两新”政策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将更多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在资金上,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为企业使用算力服务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项目上,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应用中试基地等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应用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