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1日电,在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云智算技术白皮书》,在业界首次提出下一代云计算范式。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表示,中国牵头建设算力网络原创技术策源地,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工智能深度运用。具体举措包括:深化AI算网基础设施升级,推动云计算升级为云智算,打造智算推理集群,加大智算资源投入;加大智算网核心技术突破,推动算网大脑向算网智脑升级,布局AI数据湖、智算超节点、超大规模训推一体智算平台等前沿技术;加速“AI+算网”生态深度融合,从云计算服务向云智算服务升级,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促进智算产业能级提升。大会还发布了算力网络十大策源技术及场景等重大成果。
财联社4月11日电,由中国移动承建的全国首个“四算合一”算力网络调度平台日前正式投入使用。“四算合一”是指将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级算力和量子算力四种计算能力融合的算力体系。据了解,该算力调度平台可以支持每天上亿次的算力调用,能调度全国1/6的算力规模,算网一体化效率提升20%。平台自有智算中心的芯片国产化率超过90%,兼容8种国产AI芯片,对保障供应链安全、推动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财联社4月10日电,国家认监委近日批准《汽车芯片认证审查 通用技术要求》等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立项。此次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的立项、制定,将进一步规范汽车芯片认证审查活动,提升认证机构、设计机构、测试机构、算力机构等技术能力。同时,将填补国内相关领域标准空白。
财联社4月10日电,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4月10日在2025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表示,中国移动的可调度算力资源已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未来还将在算力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云智算。杨杰还透露,未来中国移动将在算力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云智算,聚力“四个重点方向”,构建涵盖算力、工具、模型、应用等的“AI全栈服务”。具体来看,在打造融合型算网基础设施(AI IaaS)方面,中国移动计划建设超大规模的“算力工厂”,推动万卡级、千卡级智算中心的倍增扩容。同时开展十万卡智算中心研究,建设“集中化+分布式”推理算力资源,形成“中心集约、边缘泛在、中训边推、训推一体”的智算体系。
《科创板日报》10日讯,在2025年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表示,2030年AI任务在全网流量中的占比将达到60%,对算网基础设施架构创新提出迫切需求。他还提到算力的 “回弹效应”将加速显现,释放算力服务新需求,预计2030年推理算力增速将是训练算力增速的四倍。
财联社4月10日电,今年以来,全球储能电芯市场迎来供需格局的显著变化。多家头部电池厂商储能产线几乎全部满负荷运转。近日,有头部储能集成商向记者反馈:“据公司采购部门反馈,确实出现了向电芯厂催货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公司很多储能订单都集中在4月份和5月份交付。”业内人士认为,受到政策驱动、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及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等因素影响,电芯供需从供需错配转向局部紧缺,储能行业在供需反转中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科创板日报》9日讯,在阿里云AI势能大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烁表示,目前,在京人工智能企业已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000亿。备案123款大模型产品,数量全国第一。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发布100个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数据总量150PB。智能算力规模超2.2万P,京津冀蒙环京算力供给廊道已形成。他表示,下一步,将协同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一是支持MaaS平台在京集聚发展,通过“算力券”支持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和标杆产品,通过“数据券”政策支持一批“首开放”数据集;二是推动行业软件企业全面具备模型能力,优先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事务处理软件、新型安全软件等领域组织策划重点项目;三是支持软件企业加快智能化技术改造;四是健全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生态。(记者 黄心怡)
财联社4月8日电,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深化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合作伙伴机制,组织信息软件企业、大模型厂商与金融、能源、交通、安防、教育、医疗等行业龙头用户结成伙伴,合作形成行业大模型落地的标杆示范典型案例,通过“首方案”支持,对解决方案中非硬件部分采购额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奖励。支持创新主体开发跨领域、多任务、自规划的通用智能体,对已取得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服务上线批号、首次在各类应用商店上架的通用智能体,优先协调算力保障,并对运营服务中调用算力和模型成本给予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支持。举办“创客北京”AI智能体专题赛,对获奖产品给予资金奖励,并向市区两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推荐。推动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大模型上下文协议、多智能体协议框架等标准草案制定,为智能体在异构系统环境中的零障碍部署提供标准指导。
财联社4月8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其中包括:加强制造业网络化协同标准建设。加快构建算力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强化算力互联互通、算力资源池、算力平台等标准建设。推进5G+工业互联网、移动物联网、IPv6/IPv6+、网络管理智能体、面向应用的端到端网络质量评测等标准研制。开展高速传输、全光一体交换、接入升级的光通信网络标准制修订。
《科创板日报》7日讯,今日专注于系统级芯片(SoC)及智能终端设备的科创企业爱簿智能发布产品AIBOOK。据悉,该产品为行业首款"算力本"暨首台Linux AI开发本,旨在解决大模型开源时代算力不足且成本高等问题,可支持DeepSeek、Qwen、Llama等主流开源大模型(最高支持32B大语言模型),以及机器视觉与AI训推等。
财联社4月2日电,上海市国资委4月1日上午组织召开市属金融机构AI大模型应用研讨会。市国资委副主任陈东,市国资委副主任孙瑜,阶跃星辰、财跃星辰、上海仪电、部分市属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市国资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陈东指出,近年来市国资委从语料、算力、大模型、场景开放等多个领域布局人工智能,并承担了我市相关战略任务。市属金融机构要加快垂类应用场景落地,一是要利用上海人工智能生态的先发优势,将大模型应用落地纳入“十五五”规划进行前瞻性布局。二是要与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大模型企业协同开展数据治理研究,赋能金融行业大模型监管标准体系建设。三是要在安全可控的基础上,深化与在沪大模型主体的创新合作,实现大模型落地实践的商业闭环。
财联社4月1日电,普洛斯3月31日最新推出的中国数据中心收益基金一期完成募集,投资规模约26亿人民币。该基金为普洛斯推出的首个数据中心主题投资策略,聚焦于运营稳定、具有拓展潜力的算力基础设施,投资人包括国内领先投资管理公司及国际机构投资人,普洛斯担任基金管理人及资产管理人。
①当下算力需求方加价求租H20,已是“一卡难求”,未来两个月H20不排除有停止流片可能。 ②大厂占据算力市场的最大体量,需求主要集中于H20,4090亦受青睐。 ③有渠道商透露,与海南华铁、蓝耘科技各签下订单的神秘客户“X公司”系阿里。
财联社4月1日电,记者多方采访产业链人士获悉,今年以来英伟达H20需求增长明显,3月库存告急已是“一卡难求”,算力需求方加价求租H20,未来两个月H20不排除有停止流片的可能。有渠道商称,目前主要系141GB H20短缺,因其存量有限,96GB也被“扫光”,3月份基本无货,4月也难有大量供货,可能5月才会恢复正常,“但一切还要取决于是否有禁令,有禁令可能就不生产了。”(财联社记者 付静)
财联社4月1日电,《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召开,从会上获悉,广东将部署一批高能级平台,包括推动现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学研平台能级提升、联动发展,因时因势谋划高能级平台,支持建设开源社区、开源生态中心和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交流共享、算力调度、数据训练、大模型评测等服务。每年择优支持一批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中心,每个给予最高800万元资助。推动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打造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打造广东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
财联社3月31日电,据阿里云官微31日消息,近日,南京大学与阿里云宣布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共同培养适应未来技术变革、具备跨学科思维的AI创新人才。基于阿里云在云计算和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双方将共同设计兼具前瞻性和应用性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研发跨学科融合的大模型应用实践课程,加速南京大学“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财联社3月29日电,深圳3月29日发放首批“训力券”,总额近2亿元,惠及40余家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同日,深智城3000P Flops的智算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深圳算力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深圳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为持续提升智能算力规模,深圳将推动现有智能算力中心倍增扩容,建设一批国产智能算力中心,打造算力高地,到2026年,全市实时可用智能算力超过80E FLOPS,充分满足企业对智能算力的需求。
财联社3月29日电,在今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伴随新能源技术革命,未来10-30年将形成五个10万亿级大产业。第一,新能源基础产业,包括光伏、风电、电池等,目前约3.5万亿,未来10年有3倍左右增长空间;第二,新能源汽车产业,2035年国内外总年销量有望接近3000万辆,保有量预计在2-3亿辆之间;第三,交通全面电动化,包括电动火车、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电动农机、电动载运装备与移动机器人、电气化公路等;第四,智慧与零碳能源产业,包括交通车-能-路·云、电力源·网-荷·储、工业光·储·氢·热(包括零碳算力)等;第五,绿色氢能产业,2050-2060年我国绿氢年需求总量约为1-1.7亿吨,仅此一项产值约2.5-5万亿人民币。“新能源相关经济规模将达到100万亿以上。”欧阳明高表示。(财联社记者 张屹鹏)
财联社3月28日电,中关村论坛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今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在论坛表示,2024年京津冀三地工业增加值2.66万亿,增速连续两年均保持正增长。全国占比提高0.45个百分点,下一步三地要开放更多领域的应用市场,加快形成全产业链创新闭环。要激活数据要素新动能,发挥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京津冀晋蒙算力供给走廊,培育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够。
财联社3月28日电,市场监管总局3月28日上午召开2025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市场监管总局近期将围绕人工智能领域发布一系列国家标准,持续引领行业规范发展。在算力平台方面,加快推动深度学习编译器、高质量数据集、计算调度与协同等标准研制,优化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推动人工智能计算资源的高效利用与整合,助力培育产业生态。 在大模型方面,加快推动机器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通用大模型标准,以及推理引擎、检索增强等大模型应用和优化技术标准研制,指导产业研发、选型和应用大模型。 在具身智能和智能体方面,加快部署智能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标准,引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展。研制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办公软件等标准,指导人工智能相关产品和服务升级。 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方面,推动工业大模型、钢铁行业大模型等标准研制,服务智能制造发展和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围绕医疗、家居等生活场景,以及交通等重点行业需求开展应用标准研制,促进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发展深度融合。 在安全治理方面,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和优化训练等环节,开展数据安全标准研制,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流程数据安全。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安全分类分级、能力成熟度评估、伦理治理等标准研制,保障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