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29日电,有投资者提问华阳股份,公司曾经提过6月份出钠离子检测报告,市场有猜测是钠离子电池送检结果不及预期。本次市场小范围内再传检测不合格。请问是否属实?华阳股份回复称,公司预计6月份会有检测数据结果,且调试优化送检不是单次行为。
财联社5月24日电,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已宣布首发奇瑞车型。
①钠离子电池产业化提速消息不断,但碳酸锂价格较高点已基本腰斩。分析认为,若其与锂电池价格相差不大,错位竞争将变成同位竞争,难以掩盖性能劣势。 ②梳理钠电企业布局进程,中科海纳等公司进展最快,宁德时代、海四达等已有明确产能规划(附图)。此外,正极材料路线分歧亦决定产业进展快慢。
财联社5月16日电,钠电池板块异动拉升,传艺科技涨停,维科技术大涨6%,美联新材、同兴环保、山东章鼓等快速跟涨。
中自科技总经理李云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公司的储能电池除面向国内工商业储户外,正拓展国外客户。
帕瓦股份董事长、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张宝表示,“该公司将进一步围绕单晶、高镍、高电压、低钴加强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同时抓住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发展契机,形成突破;适时向上游推进一体化建设,以投资等形式参与精炼、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
财联社4月24日电,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高小兵在2023高工钠电产业峰会上介绍,据高工产研统计,目前有超35家钠离子电池企业进入中试阶段,另有50家以上处于实验室阶段。预计2023年上半年送样企业超过20家,下半年5家以上企业实现量产。
比亚迪的钠离子电池也将在下半年量产上车,搭载车型为海洋生物系的海鸥。
财联社4月4日电,万润新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现已出货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在现有产线上生产的。
财联社3月31日电,钠离子电池概念股反弹,传艺科技拉升逼近涨停,维科技术、同兴环保、天域生态、德创环保等跟涨。
《科创板日报》23日讯,日本锂电池电解液供应商中央硝子(Central Glass)将于2024年量产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力争最早到2024年生产1吉瓦时(GWh),可满足2万辆纯电动车使用。中央硝子认为,在钠池开发方面领先的中国电池厂商将成为主要客户,还考虑通过中国当地的现有合资工厂进行生产。
2022年,钠电池产业链整体实现研发重大突破,不少于20家产业链公司实现从实验室到小试、中试的突破,目前部分领先公司正在与下游储能、小动力等实现装机测试,预计2023年有望看到钠电池实现产业化出货。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锂离子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方向、研究方法做出相应要求。
财联社3月20日电,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日发布《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优化锂电池产业区域布局。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为重点建设珠江口东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肇庆、江门、珠海、中山为重点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以佛山、韶关、江门、清远为重点建设正极材料集聚区;以深圳、惠州、东莞、湛江为重点建设锂电硅碳负极材料集聚区;以珠海、佛山、肇庆、东莞为重点建设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以惠州、珠海为重点建设电解液专业园区;以梅州、韶关、惠州为重点建设铜箔、铝箔、聚偏二氟乙烯膜等辅助材料集聚区;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肇庆为重点建设储能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先进装备制造集聚区;以珠三角为核心,韶关、汕头及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支点建设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集聚区。结合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市建设国家锂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推动瑞庆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鹏辉能源、璞泰来、贝特瑞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锂电龙头企业投资项目。
财联社3月20日电,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日发布《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加快发展钠离子储能电池产业。加速布局钠离子电池领域,推动金属层状氧化物等正极材料、硬碳负极材料、钠盐电解液及铝箔集流体等核心材料及电芯中试化生产,推进适应钠盐电池体系的先进工艺和制造设备研制和应用。支持钠离子电池在储能、电动两轮车、微型电动车、5G基站等领域示范应用,在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推动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合作。
财联社3月20日电,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日发布《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攻关钠离子电池技术。加强钠盐以及水系钠离子电池等技术攻关,提升能量密度,解决寿命短、放电快等技术问题。加强匹配钠基电池的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白/普鲁士蓝、聚阴离子等正极材料,煤基碳材料等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主材和相关辅材的研究,开发关键材料制备工艺和电芯制造装备,降低量产成本,支撑供应链体系建设。
财联社3月20日电,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加大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提升锂离子电池技术、攻关钠离子电池技术、融合能源电子技术、突破全过程安全技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发展氢储能等技术、开展储能前瞻技术研究。
雅迪科技集团与旗下华宇新能源联合宣布,成立现阶段以钠离子电池为主要业务的新公司。
财联社3月17日电,宁德时代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2023年钠离子电池的供应链将更加成熟,今年钠离子电池和M3P预计都将实现产业化,具体规模取决于客户项目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