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易方达基金
关注
5879 人关注
深度研究驱动 时间沉淀价值
  • 昨天 19:28 来自 财联社

    本周,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7.1%,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6.9%,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5.3%,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上涨3.6%,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上涨3.4%。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本周获近2亿元资金净流入,最新规模突破20亿元、创历史新高。
    阅读 81.1w+
    6
  • 昨天 19:24 来自 财联社

    本周,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下跌1.9%,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3.0%,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下跌3.7%,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下跌1.9%,Wind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本周合计“吸金”超6亿元,最新规模约63亿元。
    近日,优必选在其官方账号发文称,继7月斩获近亿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后,优必选再次刷新纪录,与某国内知名企业签订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将在今年内启动交付。
    阅读 82.9w+
    7
  • 昨天 19:24 来自 财联社

    今日,创业板指大涨6.6%,收复昨日失地,也是近十年首次在大跌4%后第二天实现“反包”。从周度维度来看,创业板成长指数上涨2.9%,创业板指数上涨2.4%,创业板中盘200指数下跌3.1%,创业板ETF(159915)本周日均成交额超80亿元,位居深市ETF第一。
    阅读 86.3w+
    2
  • 昨天 19:24 来自 财联社

    市场本周先抑后扬,板块题材上,贵金属、电池、光伏设备板块涨幅居前,软件、通信设备、半导体板块调整;港股走势分化,医药股大幅走强,科技股调整。本周,沪深300指数下跌0.8%,中证A500指数下跌0.7%,创业板指数上涨2.4%,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跌5.4%,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2%。
    阅读 81.5w+
    1
  • 昨天 19:24 来自 财联社

    本周,CPO、半导体、PCB等AI硬件方向整体调整,创新药板块表现活跃,电池、光伏设备等新能源方向大涨,指数方面,科创100指数下跌1.8%,科创综指下跌3.7%,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下跌5.4%,上证科创板成长指数下跌7.1%。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科创板50ETF(588080)年内规模增长超160亿元,位居同类产品之首。此外,该产品2024年以来跟踪误差控制效果居于前列,同时取得了0.43%的超额收益,领先同类可比产品。
    申万宏源证券指出,2025Q2科创板量价修复明显,剔除光伏口径下科创板利润增速已回正至14.4%,营收增速上升至12.5%;盈利能力上,科创板ROE较2025Q1回升0.2个百分点,剔除光伏则回升0.4个百分点至3.1%。
    阅读 90.6w+
    2
  • 昨天 19:23 来自 财联社

    本周,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上涨11.7%,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10.3%,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9.6%,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4.3%,截至昨日,储能电池ETF(159566)本周连续4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合计超2亿元。
    阅读 83.6w+
    1
  • 昨天 16:35 来自 财联社

    A股今日回暖,电池、光伏设备、CPO、创新药板块涨幅居前,创业板指全天上扬,截至14:00,指数涨幅接近5%,创业板ETF(159915)交投活跃,盘中成交额突破55亿元,位居深市ETF第一。
    招商证券表示,9月市场保持震荡上行的概率仍然较大,但是斜率较8月可能会相对放缓,目前驱动上行的关键力量来自于赚钱效应积累后,持续的增量资金流入所形成的正反馈。展望后市,市场将会继续沿着低渗透率赛道展开,AI算力、半导体自主可控、固态电池、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创新药仍然是目前的主战场。
    创业板指数汇聚了一大批新质生产力“生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92%,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领域优势突出,分别占34%、24%和12%。创业板ETF(159915)在同类产品中规模领先,近一个月日均成交额超50亿元,流动性好,且管理费率仅为0.15%/年,助力投资者低成本布局新兴产业发展机遇。
    阅读 121.2w+
    2
  • 昨天 15:08 来自 财联社

    截至14:40,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0%,成份股中,地平线机器人-W涨超8%,中芯国际涨超6%,华虹半导体涨超4%,联想集团、比亚迪电子等股涨超3%,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日内成交额近10亿元。
    近期南向资金持续涌入港股,截至昨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达10064亿港元,大幅超过去年全年净买入额。光大证券表示,港股估值仍具有一定的性价比;除了南下资金流入的动力之外,美联储降息有望进一步提升外部流动性环境,指数或有不错表现。
    恒生科技指数由港股上市公司中与科技主题高度相关的、市值最大的30只股票组成,覆盖小米、腾讯、美团、阿里巴巴等科技大厂,指数当前滚动市盈率位于2020年发布以来20%分位以下,配置价值显现。跟踪该指数的恒生科技ETF易方达(513010)近日受到资金青睐,Wind数据显示,该产品已连续7个交易日获净流入,最新规模约165亿元,创下成立以来新高。
    阅读 160.4w+
    9
  • 昨天 15:08 来自 财联社

    今日午后,CPO等AI硬件相关板块继续走强,截至14:25,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上涨5.4%,成份股中,均胜电子涨停,新易盛涨超12%,中际旭创涨超11%,寒武纪-U涨超8%,人工智能ETF(159819)盘中成交额超20亿元。
    消息面上,Kimi K2模型发布0905最新版本。据介绍,其Agentic Coding能力在公开基准测试和真实编程任务中性能更佳,前端编程体验升级,上下文长度从128K扩展到256K,提供了支持60-100Token/s输出速度的高速版API。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当下AI用户渗透率仍较低,大模型发展仍处于中初级阶段,产业化周期才开始,大模型带来的算力投资方兴未艾,资本开支会随着大模型收入的增长而增长,投资的天花板可以很高;AI算力是板块性大行情,可以关注相关布局机会。
    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由50只业务涉及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以及应用支持的股票组成,覆盖AI产业链各细分环节龙头。人工智能ETF(159819)跟踪该指数,最新规模超220亿元、位居同类第一,且管理费率仅0.15%/年,可助力投资者低成本把握AI产业未来发展机遇。
    阅读 146.9w+
    5
  • 昨天 13:28 来自 财联社

    截至午间收盘,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3.7%,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指数上涨2.7%,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中证生物科技主题指数均上涨2.0%,沪深300医药卫生指数上涨1.8%,恒生创新药ETF(159316)半日获600万份净申购。截至昨日,该产品近一月净流入超10亿元,最新规模突破20亿元、创历史新高。
    阅读 188.6w+
    6
  • 昨天 13:26 来自 财联社

    今日早盘固态电池、光伏设备概念集体爆发,带动双创板块强势反弹,截至午间收盘,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上涨3.7%,创业板指数上涨3.5%,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涨2.0%。
    中泰证券表示,科创短期波动放大,中期主线不变,考虑到10月有望推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十五五”规划,科技板块的中期逻辑依旧坚实;若9月出现调整,应视为中期布局科技的战略性机会。
    阅读 189.4w+
    4
  • 昨天 13:26 来自 财联社

    储能、固态电池、光伏逆变器等板块早盘领涨,截至午间收盘,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上涨5.2%,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5.0%,中证光伏产业指数上涨4.7%,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上涨2.6%,储能电池ETF(159566)半日获1100万份净申购。截至昨日,该产品已连续7日“吸金”,合计近2.5亿元。
    阅读 202.1w+
    5
  • 昨天 13:25 来自 财联社

    截至午间收盘,中证新能源指数上涨5.0%,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3.7%,中证人工智能主题指数上涨2.8%,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2.5%,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上涨2.1%,人工智能ETF(159819)半日成交额近15亿元。
    阅读 196.7w+
    5
  • 昨天 13:24 来自 财联社

    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上涨,全市场成交额1.4万亿元,超3900只个股上涨,板块题材方面,固态电池、光伏设备、CPO、光刻机、PEEK材料概念股领涨,旅游、乳业、银行、零售、白酒板块跌幅居前;港股震荡上行,光伏、医药板块领涨。截至午间收盘,中证A500指数上涨1.3%,沪深300指数上涨0.9%,创业板指数上涨3.5%,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涨2.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0.6%。
    阅读 196w+
    3
  • 昨天 13:24 来自 财联社

    截至午间收盘,创业板成长指数上涨4.2%,创业板指数上涨3.5%,创业板中盘200指数上涨1.9%,创业板ETF(159915)半日成交额近50亿元,居深市ETF第一。
    阅读 207.9w+
    2
  • 昨天 11:37 来自 财联社
    港股震荡上行,医药板块表现强势,截至11:05,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涨3.5%,恒生创新药ETF(159316)盘中成交额超4亿元,获600万份净申购,截至昨日,该产品近一月净流入超10亿元,最新规模突破20亿元、创历史新高。
    消息面上,恒瑞医药于今日公告一笔基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药物(HRS-1893)的超10亿美元的出海BD交易,对手方为美国Braveheart Bio公司,其中首付款达6500万美元。恒瑞医药称,该出海BD协议的签署有助于拓宽HRS-1893的海外市场,为全球患者提供优质的治疗选择。
    国信证券指出,受创新药BD出海合作落地、优秀临床数据读出和政策支持驱动,创新药板块在上半年表现亮眼。在创新药政策支持下,新上市产品有望快速实现商业价值,伴随着国家全链条鼓励创新药政策的落地,国产创新药在院内产品的占比还会快速提升,有望成为成长性最好的细分板块。
    日前,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正式调整生效,通过在编制方案中剔除医药外包企业(CXO),成为ETF跟踪的指数中首批“纯度”100%的创新药指数,更加精准地反映我国创新药企的整体表现。目前,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是市场唯一跟踪该指数的产品,可助力投资者精准布局创新药产业发展机遇。
    阅读 219.7w+
    5
  • 昨天 11:36 来自 财联社

    今日早盘,半导体、CPO等算力硬件股集体反弹,新能源权重股延续强势表现,截至10:42,科创板50指数上涨1.3%,跟踪该指数的科创板50ETF(588080)盘中成交额超7亿元。从历史表现来看,截至8月末,科创板50ETF(588080)2024年以来跟踪误差控制效果居于前列,同时取得了0.43%的超额收益、在同类可比产品中居首。
    消息面上,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昨日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出,2025至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包括,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政策提振科技产业发展信心,相关板块配置价值受关注。科创板50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硬科技”龙头特征显著,半导体行业占比超过65%。科创板50ETF(588080)实行ETF中最低一档0.15%/年的管理费率,可助力投资者低成本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机遇。
    阅读 207.4w+
    6
  • 昨天 10:34 来自 财联社

    机器人板块早盘迅速拉升,截至10:00,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2.3%,成份股中,利元亨涨超12%,汉威科技涨超7%,华中数控、兆威机电涨超4%。
    近日,优必选在其官方账号发文称,继7月斩获近亿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订单后,优必选再次刷新纪录,与某国内知名企业签订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为主,将在今年内启动交付。
    华泰证券指出,随着今年开始中国产业链公司大规模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以投资、并购等多种方式进行业务拓展,产业硬件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同时,AI赋能下的机器人大模型创新有望带动机器人“大脑”实现智能泛化,从而真正开启机器人产业趋势的提速。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选样范围突出人形机器人本体和核心零部件,相关个股占比近八成,“人形含量”在ETF跟踪的指数中位居第一,是更纯粹的“人形机器人”指数。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规模在该指数相关产品中居首,可助力投资者一键布局人形机器人发展机遇。
    阅读 217w+
    5
  • 09-04 15:19 来自 财联社

    今日,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地已建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强化服务器、芯片和关键模块的兼容适配。
    中泰证券表示,考虑到10月有望推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十五五”规划,科技板块的中期逻辑依旧坚实;若9月出现调整,应视为中期布局科技的战略性机会。
    科创板50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硬科技”龙头特征显著,跟踪该指数的科创板50ETF(588080)年内规模增超130亿元。从产品历史表现来看,2024年初至今年8月末,科创板50ETF在跟踪误差控制效果居于前列的同时,取得了0.43%的超额收益、在同类可比产品中居首。
    阅读 274.4w+
    24
  • 09-04 15:05 来自 财联社

    今日,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其中提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有分析表示,储能市场近期迎来多重催化因素,一方面锂电行业进入传统旺季,产业链排产明显增加,独立储能在政策优化后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同比增速有望接近30%;另一方面全球AI建设提速,AIDC数据中心配套需求激增,推动电源系统和液冷技术要求显著提升;同时固态电池产业进展超预期,设备商订单量大幅增长,产业化进程持续加速。
    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聚焦储能产业链,固态电池相关公司的权重超35%,AIDC电源与液冷等相关公司的权重接近30%,有望受益于固态领域订单增长与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长带来的新增储能需求。资金近期持续净流入相关产品,储能电池ETF(159566)近一周“吸金”1.3亿元,最新规模位居同标的指数第一,可助力投资者便捷把握产业龙头。
    阅读 276.8w+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