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对于产品进入集采后面临的市场竞争,该公司董秘黄凯认为国内市场主要是产品质量、成本和差异化的竞争,集采政策利于促进形成市场龙头的形成; ②其董事长、总经理孙箭华称,公司寻求为脑机接口提供基于自身血管介入技术等方面的解决方案,但目前公司在售和在研产品中尚无可应用于脑机接口的产品。
①上半年,科创50成分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181.24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35.14亿元。 ②石头科技、晶晨股份等企业亦在境外市场收获可观营收,展现出科创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拓展力。
①对于净利润下降,公司表示,报告期内,为持续提升碳化硅衬底材料在下游应用的渗透率、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衬底销售价格同比下降;② 市场拓展方面,近期除传统功率半导体领域外,天岳先进亦在布局碳化硅衬底的新兴应用场景。
① 对于营收、净利下降,金天钛业表示,主要受下游部分市场订单阶段性调整影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②在航空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获得航空某重大型号装备供货资格,推出的TC32低成本中强高韧钛合金新产品,已在航空某战略新型号装备上实现应用并批量供货。
①百济神州今年以来首次在营业利润和归母净利润上实现全面盈利,主要得益于产品收入的大幅增长与费用管理的优化; ②泽布替尼销售额破百亿,在美国市场的领先优势正在扩大,而替雷利珠单抗新适应症纳入医保后,中国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
①宏华数科2025上半年营收10.38亿元,净利2.51亿元,现金流大增79.51%。 ②宏华数科推进董事会换届选举,核心喷印设备项目延期至2025年9月。
①南网科技2025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储能业务收入下滑。 ②南网科技拟派现7341万,智能监测设备收入增长92.18%。
①中望软件2025上半年营收增长8.24%,净利下滑5838万。 ②中望软件境外市场营收同比增42.21%,研发投入占比67.01%。
①中微半导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17.56%;归母净利润8646.96万元,同比增长100.99%; ②上半年中微半导加大大资源高算力MCU、高性能高可靠车规级MCU以及端侧AI MCU的研发,第二代M4内核产品、端侧AI MCU产品即将面市。
①乐鑫科技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46亿元,同比增长35.35%;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72.29%; ②乐鑫科技二季度营业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29.02%;归母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71.46%;均创下历史新高。
①云路股份表示,主要因报告期内产能持续释放,同时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动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②除非晶合金外,配电变压器使用的另一类主要材料是硅钢材料。目前全球范围内,非晶变压器与硅钢变压器呈竞争关系。
今年上半年,影石创新实现营业总收入36.71亿元,同比增长51.17%;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增长0.25%;扣非净利润4.92亿元,同比增长0.06%。
①睿创微纳表示,报告期内红外热成像及光电业务销售收入实现增长,带动利润相应增加; ② 睿创微纳公告称,结合募投项目实际进展,拟调整“供应链中心红外热成像整机项目”的投资期限,达产期由原计划的2025年12月延期至2027年6月。
① 屹唐股份表示,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优势,持续拓展各类产品市场份额,推动收入稳步增长;收入增长带动利润提升; ②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先进干法去胶设备Optima®已通过关键客户量产验证,并获得客户重复量产订单。
①神州细胞表示,安佳因®已成功获得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上市批准;报告期内新增向越南提交上市申请,加速覆盖东南亚重点市场; ②由于长期保持高研发投入,截至2025年6月末,神州细胞资产负债率达97.03%,负债持续高企。
①聚和材料2025上半年营收64.35亿元,净利润下降39.58%,因白银涨价红利消退。 ②该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3.44亿元,Q2光伏银浆出货490吨环比增超10%。
①杰普特2025上半年营收8.81亿元,净利0.95亿元,激光器业务为主要驱动力。 ②境外收入是该公司重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未来一段时间内对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美国等市场的销售额仍然较高。
①拉普拉斯2025上半年营收30.62亿元,光伏设备占比91.78%,二季度净利同比降18.06%。 ②拉普拉斯新增子公司担保至15亿,4月258万股限售股流通。
①云天励飞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10%;归母净利润为-2.06亿元,同比亏损收窄1.04亿元。 ②该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是消费级及企业级场景业务的销售收入增加所致。
①公司表示,受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持续下降;部分产品的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对应的产品的生产成本有所上升。 ②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整个电子特气行业现状是,相较于产能的快速扩张,是需求端的增长乏力,供需失衡导致产能过剩,引发产品价格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