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国内大模型的使用量确实在显著地增长,并且中国的模型在海外确实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这是两个积极的变化。 ②当产品没人用或者不赚钱的时候,肯定不能怪用户,大部分只能怪自己技术、产品做得不够好。“至少我们一直是在努力的。希望自己能变得更好,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事。”闫俊杰说。
①相比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最大的源产地在中国,中国拥有海量的服务应用场景、智造产业集群、规模化制造工厂、关键零部件和供应链中心,研发和生产制造成本都是显性优势。 ②机器人作为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重要载体,已成为风口,量产时间和商业化落地方向受到市场关注。
①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材料,碳化硅领域仍呈现出激烈竞争态势。 ②当前国内碳化硅半导体玩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市公司;另一类则是聚焦碳化硅的创业公司。 ③基本半导体董事长汪之涵表示,碳化硅领域上市公司和创业公司有各自的竞争优势,尽早入局并实现量产应用,是企业实现领跑的关键。
①今年,奇点能源工商业并网预计将超过700MWh。另外,第一个海外项目将于今年9月份交付。 ②刘伟增表示:“目前部分投资商已经逐渐回归到产品价值,而不只是价格。行业处于纠偏的过程中,今年可能还会火拼价格,但后续肯定会回归理性。”
①周莉莎表示,电池能量密度到400-500Wh/kg,eVTOL才能真正具备可使用性,而锂金属电池能够大幅提升eVTOL的续航时间; ②周莉莎提到,目前固态电池仍是一个商业上的概念,技术层面上没有一个本质的变化,其在科学层面上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没有OpenAI,不是中国没有像OpenAI员工那样足够聪明的人,而是中国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陈齐彦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
①在冷晓琨选择创立乐聚机器人的2016年初,人形机器人还是一个“极冷门”的赛道,创业企业要融资,需要花更大的力气自证价值; ②对人形机器人下一阶段的重点,冷晓琨认为,随着大模型的出现,应该更关注人形机器人的智能部分,而非硬件本体。
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生物制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代合成生物技术仍是主流,但积极布局二代、三代技术的企业也在慢慢增多。
①为恒智能拥有PCS、BMS和EMS自主研发制造能力,产品应用场景覆盖规模型储能、工商业储能以及户用储能。孙耀杰表示,能源数字化与AI深度融合将是为恒智能未来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 ②孙耀杰认为,储能行业“卷”也有好处。市场的充分竞争,才能使供应链走向成熟。
①遗传学数据驱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提高了临床药物开发的成功率上,更关键的是能不断挖掘出可信度高的全新靶点; ②在研管线中,进度最快的三条,两条都有First-in-class的潜力,还储备了多个全球首创靶点; ③去年年底的IND获批,是丹码生物由临床前迈入临床阶段的重要节点。
①同驭汽车科技宣布完成超5亿元B轮战略融资; ②舒强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同驭现在正在研发线控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线控转向系统SBW、底盘域控制器CDCU,致力于成为线控底盘系统方案提供商。
①据称,伟景智能的3D视觉相机已成功应用于工业、农业、矿山、钢铁、铁路等领域的300多个项目; ②伟景智能CEO董霄剑认为,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导入期,主题投资和研发仍是主导。商业化应用成功案例相对较少,因此未来机器人行业的格局尚在探索中。
①AI时代,一个足够大的智能跳跃很容易产生出数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能力差。王力认为,目前国内AI大模型项目某种程度上都属于“迭代创新”;②“量化交易的一个致命弱点是策略要求较为简单”,王力称这导致模块失效非常快,短期内策略过期就要重新研发。
①科比特是一家业无人机企业,公司创始人卢致辉是早期大疆团队成员,无人行业,打通产业链是关键; ②科比特已经启动了IPO计划,正在辅导期,未来准备在A股上市; ③在一级市场,营收小于两亿元的标的,已经很难进入投资范围。
“公司以产品为优先,第二位是好玩。”
①陛通股份董事长宋维聪称,公司由于资金原因,从设备服务业起步,2021年起“壮士断腕”,全心投入国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和推广; ②宋维聪表示,公司研发的“小亮旋转”技术创新解决了行业内薄膜均匀性难题;③宋维聪称,公司正积极准备科创板IPO工作,明年具备申报条件。
①对于“百模大战”的市场竞争,面壁智能CEO李大海认为,核心是回归商业化本质,大模型交付给用户,能带来何种价值,这个价值是否足够扎实; ②面壁智能正实行to B、to C两条腿走路战略。李大海说,AI原生十分重要,公司未来要做的应用,一定是100%基于大模型。
①苹果的MR产品将为AR/VR产业带来内容生态、供应链上的改变。 ②价格补贴绝非长久之计,而是如何创造好的内容,并且尊重电子消费品的研发与商业周期。 ③做电子消费品,讲究的是技术、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
①近期,国内eVTOL赛道热度攀升。其中,时的科技发布国产自研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E20 eVTOL; ②黄雍威表示,要把eVTOL造好,基本功是要把飞机造好。eVTOL商业化并非一开始就“满天飞”,而是要回归商业化落地的本质,逐步推进。
“大模型这条赛道从业者很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因为仍有很多领域的大模型甚至还没有完成定义。在迈向 AGI 时代的过程中,我们希望人能更好地利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