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科技前沿资讯
关注
1.6W 人关注
关注最新前沿科技,报道最新科技动态。
  • 02-22 22:18 来自 北京日报
    财联社2月22日电,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了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了在104.8km标准光纤通信实验测试中连续168小时、速率为2.38kbps的稳定传输纪录,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迈向实际应用阶段。此项研究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相关团队合作完成,相关成果论文已在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阅读 321.3w+
    316
  • 02-20 08:48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0日讯,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创新性的存储技术,利用晶体内的单原子缺陷来表示数据存储中的二进制数“1”和“0”,将几个太字节(TB)的数据存储在边长仅为1毫米大小的晶体立方体中。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纳米光子学》杂志上。
    阅读 259.5w+
    8
  • 02-19 17:05 来自 科创板日报 宋子乔
    不止跳舞 宇树机器人行动力再进化 轻松拿捏平衡木、梅花桩
    阅读 61.9w+
    39
    1111
  • 02-19 08:12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9日讯,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具有褐钇铌矿结构的稀土铌酸盐高熵热敏陶瓷材料,成功突破了宽温域高精度传感关键技术,为新型极端环境热敏陶瓷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微尺度》上。
    阅读 287.3w+
    4
  • 02-18 20:47 来自 科创板日报 宋子乔
    梁文锋参与著作!DeepSeek最新论文介绍新机制 可使AI模型进一步降本增效
    阅读 98.5w+
    29
    320
  • 02-18 08:24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8日讯,加州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消息称,该校研究人员利用“纳米墨水”打印技术,可批量生产持久耐用的纳米颗粒阵列,作为可穿戴汗液传感器。
    阅读 268.6w+
    1
  • 02-17 16:56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7日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数据存储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功在一个仅一毫米大小的晶体立方体内存储了数TB的数据。研究人员利用晶体中的单原子缺陷,将数据的二进制1和0存储在其中,从而实现了这突破。
    阅读 262.8w+
  • 02-17 07:59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7日讯,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首次确定了与说话意图相关的额叶以外的特定脑区——颞叶和顶叶皮层。这一发现为未来使用脑机接口治疗布罗卡氏失语症开辟了道路——使用脑机接口将大脑信号转换为语音。相关论文发表在13日的《神经工程学杂志》上。
    阅读 288.9w+
    94
  • 02-13 08:01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3日讯,当锂电池的寿命即将终结时,为它“注射”一针新分子,就能使它恢复原本的充电容量,甚至使得原本只能保证6-8年/1000-1500次充放电的电池,维持1万次充放电,且电池健康水平与出厂时几乎仍然一样。这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完成的最新成果。相关研究以《外部供锂技术突破电池的缺锂困境和寿命界限》(“External Li supply reshapes Li-deficiency and lifetime limit of batteries”)为题,2月13日发表在《自然》主刊。
    阅读 276.7w+
    72
    1121
  • 02-13 07:3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2月13日电,欧洲立方千米中微子望远镜(KM3NeT)合作项目团队在11日《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检测到了迄今能量最高的宇宙中微子,其能量估计比此前检测到的任何中微子高约30倍。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粒子来自银河系之外,但其准确来源尚不明确。
    阅读 308.8w+
    45
  • 02-12 15:45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2日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兼具机械柔韧性和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可拉伸太阳能电池,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理想的供能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上。该电池克服了传统电池的局限,采用全新小分子受体材料BTP-Si4。所制的电池光伏转换效率超过16%,并能承受高达95.5%的极限拉伸形变,远超此前报道的各类柔性太阳能电池。
    阅读 277.4w+
    1
    1
  • 02-11 08:25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1日讯,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的两位理论物理学家联合谷歌公司及来自五个国家的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开发并测试了一种新型数字—模拟混合量子模拟器。该模拟器不仅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模拟物理过程,还具有高度灵活性,能力更强,适用于解决从固态物理到天体物理学的广泛问题。这一成果被视为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阅读 320.4w+
    3
  • 02-11 08:20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1日讯,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研究团队开发一种新型激光雷达扫描仪,可在数百米外对人的面部进行精细分析,并创建出面部三维(3D)模型。这种激光雷达甚至能捕捉到小到1毫米的凸脊和凹痕。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光学》杂志上。
    阅读 287.5w+
    1
  • 02-07 20:03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7日讯,据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与李浩团队在面向多光子空间符合探测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提出新型超导纳米线组合延时逻辑方法,突破了延迟线上单光子和多光子事件的信号混叠限制,实现16通道结构中所有152中单光子和双光子事件的完备解析。这一计数器可扩展性强,降低了超导低温环境的热负载限制;具有多光子自符合特性,无需复杂的符合处理电路。相关研究成果以《具有组合时间逻辑和幅度复用的超导纳米线双光子空间符合计数器》为题,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
    阅读 347.8w+
    10
  • 02-07 08:38 来自 科技日报
    《科创板日报》7日讯,继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后,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又展示了一项关于分布式量子计算的重要突破,使得量子计算更加接近于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他们通过使用光子网络接口成功地将两个独立的量子处理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全连接的量子计算机。该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阅读 295.3w+
    5
  • 02-06 19:20 来自 科创板日报 宋子乔
    为机器人量产做准备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放出多个关键岗位
    阅读 80.6w+
    2
    38
  • 02-06 09:03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6日讯,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成功让钙钛矿与铜铟镓硒两种材料叠在一起,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4%。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刊发在《自然·光子学》期刊上。
    阅读 292.2w+
    3
  • 02-06 08:41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6日讯,为了降低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冷却成本,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创新性热界面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实现了超低热阻,还通过改进散热大幅提升了冷却效率,降低了成本,性能超越了当前最先进的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阅读 284.4w+
    5
  • 02-06 08:39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6日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首次在“魔角”石墨烯中直接测量了超流刚度。超流刚度是衡量材料超导性的一个关键指标。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二维材料中直接测得超流刚度,意味着人们朝着理解这种材料的非凡特性迈出了一大步。相关研究结果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阅读 320.9w+
    3
  • 02-05 20:49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修眉
    新春第一会,透露沪浙粤等省这么干!
    阅读 57.6w+
    3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