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科技前沿资讯
关注
1.7W 人关注
关注最新前沿科技,报道最新科技动态。
  • 07-10 19:18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张洋洋
    杨振宁、马化腾、沈南鹏等齐聚一堂 这场顶级科学论坛看好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室温超导、可控核聚变
    阅读 57.3w+
    20
  • 07-09 20:46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9日讯,芬兰阿尔托大学宣布,该校研究人员将超导量子比特的最长相干时间延长至1毫秒,创造了量子科学领域新纪录。此前已知的量子比特相干时间最长纪录接近0.6毫秒,而此次阿尔托大学团队测得的最长相干时间达1毫秒,中位数为0.5毫秒。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阅读 266.7w+
    1
  • 07-08 16:14 来自 科技日报
    《科创板日报》8日讯,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有信领衔跨机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基于超广角眼底影像(UWF)与深度学习技术的全景式病变识别(WARM)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可精准识别25种眼底疾病并智能生成转诊建议,为眼底病筛查与分级诊疗体系提供新路径。近日,相关成果发表在《细胞》子刊《细胞报告医学》。
    阅读 272.4w+
    6
  • 07-06 23:00 来自 财联社记者 李明明
    北京房山打造绿色能源、新材料集聚高地!实探估值超150亿元固态电池独角兽 |新质生产力调研
    阅读 61.6w+
    9
  • 07-04 09:16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4日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机构成功研发出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超快电子源,其发出的电子束能量异常集中且时间极短,可实现0.3电子伏特(eV)能量展宽和13飞秒(fs)电子脉冲(1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这项成果突破了传统技术瓶颈,为构建具备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的超快电子显微镜奠定了基础,已发表在《自然・材料》上。
    阅读 310.2w+
    4
  • 07-03 15:26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3日讯,上海交通大学周涵教授团队成果登上Nature,该团队在人工智能(AI)热辐射超材料领域研究取得重大原创突破,热辐射超材料的设计不需要依赖在已知“菜谱”上小修小补,团队构建了一个热辐射超材料逆向设计AI模型,突破了现有“菜式”的“上限”,能够大批量生成热辐射超材料候选设计方案,并从里面“优中选优”。
    阅读 283.5w+
  • 07-01 08:14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日讯,据英国《卫报》最新消息,英国研究人员正启动一项雄心勃勃但颇具争议的计划:从零开始“书写”人类DNA。该项目被称为“合成人类基因组计划”(SynHG),由牛津大学教授杰森•钦牵头,联合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肯特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推进,目标是在未来几十年内开发出可完整合成人类基因组的技术。这被认为是全球首个此类研究计划。该项目首期获得英国威康信托基金会提供的1000万英镑资助。惠康基金会研究主任迈克尔•邓恩表示:“通过创建合成人类基因组所需的工具和方法,我们将解答一些目前无法预料的健康和疾病问题,从而彻底改变我们对生命和福祉的理解。”
    阅读 279.6w+
    2
  • 06-30 08:50 来自 科创板日报 宋子乔
    马斯克披露Neuralink惊人蓝图!明年让盲人恢复视力 2028年实现人类与AI互联
    阅读 95.5w+
    23
    271
  • 06-19 13:52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9日讯,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近日采用脑机接口进行美学研究,该团队表示,这是国内首次将无创脑机接口技术系统性应用于美学与艺术研究,也是国内首个真实剧场神经美学实验。该实验借助高精度脑电设备同步捕捉观众在欣赏演出时的神经活动,对观众的审美体验进行解码。
    阅读 271.2w+
    7
  • 06-19 09:36 来自 财联社 黄君芝
    郭明錤重大爆料: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今秋开始生产!
    阅读 98.6w+
    11
    77
  • 06-18 18:33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6月18日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夸父”的19个子系统之一——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今天(6月18日)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系统总体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低杂波电流驱动系统是通过利用厘米波段的电磁波,让波与粒子相互作用使电子获得定向动量,驱动等离子体电流并加热等离子体。该系统就如同“微波灶台”,运行时,系统的最大功率相当于4000台1000瓦功率的微波炉同时工作。
    阅读 263.6w+
    1
    88
  • 06-17 19:48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7日讯,亚洲首例接受多基因编辑猪肾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术后来到103天,移植肾脏功能良好,各项生理指标持续向好,创造了亚洲异种器官移植领域最长存活记录,为异种肾移植临床长期稳定性提供了验证。
    阅读 270.7w+
    4
  • 06-17 14:13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7日讯,最近,Nature 首页报道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首次在猪胚胎中成功培育出微型人类心脏。为了实现“猪身长人心”,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人兽嵌合体”技术,先通过基因编辑等方法制造一种缺乏特定器官的动物胚胎,然后在胚胎的桑椹胚阶段,将人类干细胞注入胚胎,并将胚胎移植进代孕动物体内,人类细胞就会在动物胚胎中发育成目标器官。本次是首次实现在猪胚胎中培育人类心脏,胚胎最终存活 21 天。在此期间,心脏已经长到了指尖大小,相当于同等胎龄的人类心脏大小,并且能够正常跳动。
    阅读 273.1w+
    2
  • 06-17 08:55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7日讯,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构建出一种新型工程化人类抗衰型间充质祖细胞(SRC),这种细胞能抵抗衰老、应对各种压力和避免癌变。他们还在猴子身上验证了这种细胞延缓多器官衰老的效果,为人类对抗衰老提供了全新的细胞治疗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细胞》。
    阅读 296.7w+
    8
  • 06-17 08:24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7日讯,美国犹他大学工程学院团队在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提出将偏微分方程的信息编码到光波中,并通过一种名为光学神经引擎(ONE)的新型光学设备进行高效处理。该成果标志着光学计算从理论探索向实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下一代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阅读 286w+
    5
  • 06-17 08:23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7日讯,近日,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北斗民用短报文产品由中国时空集团正式发布。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带头人王飞雪介绍,2022年9月,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北斗短报文的大众智能手机Mate50。如今,我国已拥有超过3000万手机用户可使用这一功能。新产品的发布有望进一步推进我国北斗短报文的大众化应用。
    阅读 292w+
    1
  • 06-11 20:16 来自 财联社 夏军雄
    德国核聚变初创公司Proxima Fusion获创纪录融资
    阅读 78.8w+
    23
  • 06-10 18:12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债市“科技板”满月 超4000亿科创债抢滩发行 票息收益优势吸引险资加速进场
    阅读 74.7w+
    34
  • 06-10 13:40 来自 科技日报
    《科创板日报》10日讯,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启蒙”近日正式发布。该系统能实现从芯片硬件到基础软件的全流程自动化设计,意味着实现AI设计芯片,而且其设计在多项关键指标上达到人类专家手工设计水平。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布于预印本网站arXiv。
    阅读 283.6w+
    1
    99
  • 06-08 13:01 来自 科创板日报 朱凌
    超音速客机加速回归 特朗普终结52年飞行禁令
    阅读 103.1w+
    15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