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5日讯,哥伦比亚大学瓦格洛斯内外科医学院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通用表达转换器(GET),该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人类细胞内的基因活动,为理解细胞内部工作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这项突破性成果可帮助科学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从癌症到遗传疾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推动医学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科创板日报》15日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工程师成功演示了一个基于量子力学的“锑猫”实验,为执行量子计算提供了一种全新方法。这种方法更稳健,为解决量子计算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纠错带来了重要突破。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科创板日报》14日讯,据发表于13日《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研究,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领衔的团队发现一种由线粒体蛋白控制的脂肪消耗机制。该机制有助于科学家探索预防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新方法。
①Meta将在今年开始实现中级软件工程师工作的自动化; ②Meta之外的科技行业巨头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③AI编程被视作生成式AI的重要落地场景,正在硅谷掀起一阵投资创业热潮。
《科创板日报》13日讯,美国布朗大学物理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观察到一种名为“分数激子”的新型量子粒子,既不属于玻色子,也不属于费米子,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粒子类型。这一发现或将极大拓展科学家对量子领域的认知。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①Kalinowski重点介绍了OpenAI机器人团队的三个岗位以及负责的具体内容,包括电子感知工程师、机器人机械设计工程师、技术项目经理; ②OpenAI团队将自主开发传感器和计算组件,并由OpenAI自研的AI模型驱动。
①使用端到端神经网络方式将机器人步态提升到真人标准; ②这款机器人的成本控制在10万以内,产品最终售价或许在15万左右,两个月后就可以小规模商用; ③公司核心人员多来自于小鹏旗下的机器人团队。
《科创板日报》10日讯,丰田日前宣布,最早将于今秋启动正在日本静冈县裾野市建设的科技城“Woven City”,丰田将其定位于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和AI等的“试验场”。
《科创板日报》10日讯,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瑞芳和聂广军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韩冰团队,在开发通用型肿瘤预防性纳米疫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①液态金属通常由镓合金制成,具有更高的导热性能,可以显著提高散热效率; ②液态金属同时存在导电性和腐蚀性等潜在风险,对制造工艺和安装维护要求较高; ③该材料目前并没有被PC厂商广泛采纳。
《科创板日报》8日讯,从东方医院刘中民团队与士泽生物李翔团队获悉,双方合作开展研究,通过人自体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用以治疗帕金森病。目前,多例受试者细胞治疗后自觉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均好转,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较细胞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据悉,这是国内首例采用临床级iPSC衍生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研究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科创板日报》7日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平和尹琦团队构建了基于肿瘤细胞膜囊泡的个性化纳米疫苗。该疫苗通过向B细胞提供多重活化信号,触发了抗肿瘤固有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实现了高效抗肿瘤的作用。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①OpenAI CEO奥尔特曼最新发文,公司将致力于构建通用人工智能(AGI); ②奥尔特曼称,未来几年内或将看到第一批AI代理加入劳动力大军,改变公司产出; ③奥尔特曼还指出,OpenAI正开始将目标转向超级智能,有可能大幅加速科学发现和创新。
《科创板日报》3日讯,英国剑桥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日前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名为phylowave的分析工具,能追踪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家谱”中种群组成的动态变化,自动识别危险性较高的新变种,有助于公共卫生机构及时作出响应。
《科创板日报》30日讯,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六院北京11所研制的氢氧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完成了长时热试验,突破了氢氧旋转爆震燃烧室热防护技术,验证了长时工作下氢氧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
《科创板日报》30日讯,据日本SakanaAI公司官网最新消息称,该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OpenAI以及瑞士AI实验室IDSIA等机构合作,在人工智能(AI)领域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开发的新技术首次实现了利用视觉语言基础模型,自动搜索和发现新型人工生命。这项技术不再依赖于传统繁琐的手工设计过程,增加了探索未知生命形式的可能性。
《科创板日报》30日讯,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设计了一款名为Haptiknit的针织袖套,能提供真实触感,为可穿戴触觉设备带来了新突破。该研究发表在近期《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被认为是迈向新一代触觉技术的重要一步。
《科创板日报》30日讯,据美国趣味工程网站近日报道,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制出一种超薄且超锐利的微针。这款微针能够将基于基因疗法的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耳蜗内无法触及的区域,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听力。
①国地中心设立的目的就是打造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人才培育、平台支撑于一体的共性服务平台,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 ②3-5年内国地中心要实现盈亏平衡,以市场成功验证科技和管理创新成功; ③但国地中心不是又一家机器人本体企业,不和任何一个机器人企业进行市场化的竞争。
①与同类模型相比,DeepSeek-V3的预训练成本非常低; ②上一代模型DeepSeek-V2.5在3个月前正式发布; ③官方表示,DeepSeek-V3在性能上和GPT-4o以及Claude-3.5-Sonnet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