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22日讯,日本服务机器人龙头ugo与美国Ainos公司合作,将AI Nose气味识别系统首次集成至商用级仿人机器人,结合气体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与AI算法,赋予机器人类人嗅觉能力。该系统可用于检测感染、气体泄漏等,有望在医疗、安防、公共卫生等领域实现智能化升级。
①印度科学理工学院团队拟用石墨烯开发埃米级芯片,申请5年60亿卢比资助,以突破硅基半导体限制。 ②美国CSET分析2.9万篇交叉研究论文,发现分类、诊断和图像分割是AI在生物医学领域三大主要应用。
《科创板日报》21日讯,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与成均馆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锂离子电池在深度放电时会触发“准转化反应”,加速电池退化。通过避免完全放电,实验中高镍电池在300次循环后仍保持73.4%容量,而深度放电电池仅剩3.8%。该发现为延长电池寿命提供了简单有效的策略。
①德国能源公司E.ON与英国初创企业Superdielectrics合作,推进基于水性聚合物的电池技术,该技术成本更低、环保性更强。 ②MetaGPT与Mila联合全球20个顶尖研究机构的47位学者,提出“Foundation Agent”概念,旨在构建下一代通用智能体。
《科创板日报》21日讯,京瓷公司与筑波大学共同开发出辅助小憩的人工智能(AI)系统,从4月起有偿向企业出租并开始实证试验。使用者佩戴内置血流量传感器的耳机入睡后,AI会在最佳时机唤醒。该系统有望提升日间工作效率,计划明年春季实现商品化。
《科创板日报》18日讯,微软推出全球最大规模的1-bit AI模型BitNet b1.58 2B4T,拥有20亿参数,能在普通CPU如苹果M2上高效运行。模型以仅-1、0、1的极简权重实现高内存和计算效率,在多个推理任务中超越Meta、谷歌等同类模型,速度更快、资源占用更低。惟一限制是需依赖微软自研框架bitnet.cpp,兼容性仍受限。
①微软发布超高效AI模型BitNet b1.58 2B4T,拥有20亿参数,能在普通CPU上高效运行,超越Meta、谷歌等同类模型。 ②全球首条液态氢洲际走廊启动,连接阿曼杜库姆港与欧洲能源枢纽,计划2029年启动大规模出口。
《科创板日报》17日讯,澳大利亚初创公司Q-CTRL成功演示其商用级量子导航系统“Ironstone Opal”,无需依赖GPS信号,具备极高抗干扰能力与精准度。系统通过量子传感器被动读取地磁场变化进行定位,精度比GPS高达50倍。该技术特别适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及关键基础设施导航,标志量子技术在实用级定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①德国半导体公司Neumonda与FMC在德累斯顿启动FeRAM产线,重启本土内存生产进程。 ②美国Southern Nuclear在佐治亚州Vogtle 2号机组启动ADOPT核燃料的辐照测试,这是美首次测试浓缩度超过5%的商用核燃料。
《科创板日报》16日讯,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免疫学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了内脏脂肪产生的白细胞介素7支持调节性T细胞生存并最终抑制2型糖尿病的机制。这一成果有望为开发2型糖尿病新免疫疗法提供思路。
《科创板日报》16日讯,惠普实验室、印度钦奈印度理工学院、微软研究院、密歇根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基于III-V族半导体光子集成电路(PIC)的AI加速平台,其光学神经网络(ONN)能效较传统电子芯片提升290倍,计算速度达到光速。这一突破有望解决AI计算的高能耗问题。
①英国政府投资1.21亿英镑发展量子技术,以打击欺诈、促进经济增长,资金将支持量子计算、量子测量、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发展。 ②国际能源署预测AI驱动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2030年前倍增,预计将达每年9450亿千瓦时,较现况增加超过一倍。
《科创板日报》15日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以下简称“武汉协和医院”)15日对外宣布,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患儿在“人工心”辅助下,心肺功能平稳恢复。
《科创板日报》15日讯,日本移动通信运营商NTT DOCOMO与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合作开发新型混合现实系统,可将现实中的门转化为虚拟空间入口。用户通过苹果Vision Pro等头显标记门框两点后,推门动作即触发虚拟场景渲染,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世界的无缝过渡。该技术突破传统VR/MR的界面割裂感,无需专门注视门把手即可识别动作,并保留门内外的视觉连贯性。
①美国AI购物应用Nate被指欺诈,其快捷结账体验实由菲律宾人工承包商完成,创始人阿尔伯特·萨尼格被控欺诈投资者。 ②IDC报告显示,2025年企业将持续关注数字基础设施,推动AI生成技术部署,混合架构、数据中心现代化等投资热度上升。
①预计将在其智能眼镜中,提供类似自研模型豆包的AI功能; ②其正在攻克的技术难题包括:在不牺牲过多电池续航的前提下,确保眼镜能够拍摄出高质量的图像和视频; ③字节逐步加码AI硬件。
①聚变堆磁体可以视作ITER的“大骨架”,而磁体馈线则相当于穿连其中的“血管”,被称为“生命线”; ②这一系统由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自主制造及测试,也是国内承接的工程复杂程度最高的ITER采购包; ③自2025年开年以来,尤其3月以来我国BEST项目招标进展明显加快。
《科创板日报》11日讯,加州大学伯克利与旧金山分校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脑-语音接口系统,实现80毫秒内将脑波转化为语音,帮助瘫痪患者恢复流畅表达。系统通过253通道ECoG阵列与RNN-T神经网络解码器训练,实现每分钟90+词语输出,无需听觉训练数据或语言尝试。可模仿患者原有音色、自动检测语言意图并持续运行,标志着脑机接口实用性的一次飞跃。
①前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创立的AI初创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正试图完成一笔20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②丹麦Sparrow Quantum完成2150万欧元A轮融资,推进光量子芯片开发,该芯片可在室温下运行,具备高抗干扰性。
《科创板日报》10日讯,初创企业Aalo Atomics发布业内首个超模块化核反应堆Aalo Pod,设计专为满足数据中心等高负载场景需求。Aalo Pod具备可扩展、部署灵活等优势,每个装置由五座反应堆组成,占地仅5英亩却能发电100兆瓦,远优于传统SMR方案,为核能商业化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