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这是首项由FDA批准的人体移植基因编辑猪肾规模化临床试验; ②该项目初期纳入6名患者,未来可能扩展至约50人; ③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或有助于所有器官类型的短缺问题。
①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②11月4日,《科创板日报》记者来到展馆现场,一探参会企业的最新动态。
《科创板日报》4日讯,在西安举行的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介绍了陕西光子科技实验室建设的最新进展,已于今年8月顺利通过现场评估及专家论证,进入培育建设期。陕西光子科技实验室目标攻克超30项光子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建成3条中试生产线、2个专业孵化载体,助推陕西全省光子产业产值在2027年突破500亿元。(记者 郭辉)
①欧洲航天局计划于2026年底发射首颗独立深空立方体卫星“Henon”,验证小型深空转发器和微型离子电推进系统,为未来低成本登月等奠定基础。 ②美国研究团队在DNA中发现隐藏“几何密码”,揭示细胞记忆与计算新机制,为理解细胞记忆失调及开发新疗法提供方向。
①美国研究团队开发助力6G无线网络的大规模连接的新架构。 ②英国政府宣布投入550亿英镑研发资金,支持健康、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以提升全球技术竞争地位。
《科创板日报》30日讯,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用于修复受损骨骼的新型复合材料。据其介绍,这一成果将加速植骨患者的康复,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研究成果发表在《高等院校新闻·纺织工业技术》期刊上。
①英国科学家发现经典引力也能产生量子纠缠,对过往量子引力检验提出质疑。 ②美国核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获全球首座商业聚变发电厂阶段建设批准,标志着美国商业化核聚变项目取得关键进展。
①日本初创企业Helical Fusion成功测试高温超导线圈,计划2030年代建设首座商业聚变试点厂。 ②奥地利科研团队利用钍核时钟探测精细结构常数变化,精度较传统技术提升约三千倍,为现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的稳定性提供检验手段。
①欧盟将核聚变列为2026年战略优先事项,计划推动欧洲首批核聚变电站建设,增强能源独立和安全。 ②欧洲研究团队实现量子密钥分发120公里远距传输突破。 ③日本H3火箭成功发射,新型货运飞船HTV-X1首飞空间站。
①美日合作实现迄今最精确中微子测量,助力揭示宇宙物质起源。 ②韩国KISTI推动东盟高性能计算合作,开启第二期培训计划。
①加拿大推出“工业领导力计划”以释放经济潜力。 ②英国与东盟启动清洁能源合作支柱项目推动区域绿色转型。
《科创板日报》21日讯,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培龙研究团队联合西湖大学李波等团队,历时六年实现两项“世界首次”——首次实现电压门控阴离子通道的精确从头设计、首次完成人工设计离子通道蛋白的体内实验,推动蛋白质设计领域实现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日前刊发在《细胞》期刊。
①美国核技术公司Oklo与法国Newcleo合作开发先进核燃料。 ②瑞士FinalSpark开发世界首台活体计算机,通过类器官神经元执行生物计算。
《科创板日报》20日讯,我国科研团队在机器人算法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出全球首个“力位混合控制算法的统一理论”。该算法无需依赖力传感器,就能让机器人同时学习位置与力的控制,相关任务成功率较只使用位置控制的策略提高了约39.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相关论文目前已斩获国际机器人学习大会杰出论文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由全中国籍学者团队摘得。
①英国政府斥资近2亿英镑,资助三大区域科技创新与本土药品制造。 ②美国对中重型车辆及零部件加征关税以维护“国家安全”。
①Aegaeon系统在服务数十个参数量高达720亿的大模型时,所需的英伟达H20 GPU数量从1192个减至213个,削减比例高达82%; ②未来AI的发展将不仅依赖于硬件算力的单纯增长,更需要通过系统级的软件创新来深度挖掘现有硬件的潜力。
①英国研究与创新署推出新科研资助框架,旨在优化奖学金申请流程,提高对研究人员和创新者的支持效率。 ②CSET与MIT合作绘制AI治理图谱,对全球超950份AI治理文件进行结构化分类,并构建可扩展分类体系。
①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世界聚变能源展望2025》报告,指出全球聚变装置达172台,聚变商业化的三大支撑体系已成型,预测2030年代将实现首批电厂并网。 ②意大利能源公司GEVI Wind推出带自适应桨叶的小型风机,在同等风况下发电量可提升约60%。
①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与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发的THOR AI框架,利用张量网络与机器学习势函数,高效计算高维配置积分和偏微分方程,实现铜、锡及稀有气体等材料的快速、精确模拟,比传统方法快400倍以上。 ②MIT研究团队推出更新版自适应语言模型技术S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