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英国政府投资2100万英镑支持革命性硬件安全技术部署。 ②日本研发突破性技术,成功提取核聚变关键燃料。
《科创板日报》17日讯,以色列研究团队近日首次开发出一款能够破坏癌细胞“永生化”机制相关RNA分子的药物。该药物能精准定位并清除一种名为TERRA的RNA,而后者在部分癌细胞中扮演维持生存的重要角色。这项成果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癌症治疗路径,即直接靶向致癌 RNA,而不仅仅是处理疾病症状。这项研究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①德国于利希超算中心的JUPITER超级计算机成功精确模拟50量子比特,突破经典计算极限。 ②美国能源部批准Oklo首个商业规模反应堆的先进核燃料设施,Aurora燃料制造厂将为其首个商业规模核电站生产燃料,构建垂直整合的先进核能系统,加速商业化部署。
①IBM宣布推出全新量子处理器IBM Quantum Nighthawk,并已研制出一款名为Loon的新型实验性量子计算芯片; ②量子计算使用光子作为量子比特,能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状态,处理信息速度远超传统计算机。
①欧盟启动5000万欧元基金,扶持初创及中小型企业开发深度科技应对气候变化,聚焦四大关键优先领域,入选企业最高可获250万欧元赠款及1000万欧元股权投资。 ②澳大利亚工业、科学与资源部启动"产业增长计划",通过总额1040万澳元的配套资助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商业化。
①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M·马蒂尼斯宣布,将携手多家芯片公司组成量子扩展联盟; ②该联盟旨在打造实用、可大规模生产的量子超级计算机; ③马蒂尼斯曾于2019年在谷歌任职,并牵头在“悬铃木”量子计算机上首度实现量子优越性。
①从新能源装备到智能制造、从跨境数据服务到创新材料,越来越多全球领先企业选择在进博会“首发首秀”,用创新产品验证中国市场的开放潜力与应用活力; ②对于生物医药领域而言,进博会既是全球前沿诊疗技术、创新药物与医疗器械的“首发地”,也是产学研用深度对接的“连接器”。
①欧盟发布2026年创新工作计划,14亿欧元支持深科技企业全球拓展。 ②DeepMind人工智能天气预测模型超越传统物理模型,成为飓风预测新领军者。
①欧盟发布可持续交通投资计划,加速空水运输绿色转型。 ②日本拟每年投入65亿美元用于芯片和AI领域。
《科创板日报》6日讯,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发布抑郁症治疗新机制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大脑中一种名为腺苷的信号分子,是氯胺酮与电休克疗法(ECT)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的核心通路,并基于此提出“间歇性低氧干预方案”,实现安全、可控地诱发大脑内腺苷释放,从而达到显著抗抑郁效果。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
①美国能源部拨款6.25亿美元推动量子研究中心续期建设。 ②韩国计划2026年将人工智能支出预算增加两倍至10.1万亿韩元。
①谷歌近日提出太空数据中心构想,旨在解决地球资源限制,将其人工智能芯片搭载到太阳能驱动的卫星上; ②该项目名为“捕日者”(Suncatcher),不过目前面临通信、辐射承受度和成本等诸多挑战; ③谷歌高管指出,“未来太空或许将是实现人工智能计算规模化的最佳场所”。
①这是首项由FDA批准的人体移植基因编辑猪肾规模化临床试验; ②该项目初期纳入6名患者,未来可能扩展至约50人; ③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研究进展或有助于所有器官类型的短缺问题。
①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拉开帷幕; ②11月4日,《科创板日报》记者来到展馆现场,一探参会企业的最新动态。
《科创板日报》4日讯,在西安举行的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光子产业高峰会议上,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付玉喜介绍了陕西光子科技实验室建设的最新进展,已于今年8月顺利通过现场评估及专家论证,进入培育建设期。陕西光子科技实验室目标攻克超30项光子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建成3条中试生产线、2个专业孵化载体,助推陕西全省光子产业产值在2027年突破500亿元。(记者 郭辉)
①欧洲航天局计划于2026年底发射首颗独立深空立方体卫星“Henon”,验证小型深空转发器和微型离子电推进系统,为未来低成本登月等奠定基础。 ②美国研究团队在DNA中发现隐藏“几何密码”,揭示细胞记忆与计算新机制,为理解细胞记忆失调及开发新疗法提供方向。
①美国研究团队开发助力6G无线网络的大规模连接的新架构。 ②英国政府宣布投入550亿英镑研发资金,支持健康、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以提升全球技术竞争地位。
《科创板日报》30日讯,俄罗斯康德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用于修复受损骨骼的新型复合材料。据其介绍,这一成果将加速植骨患者的康复,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研究成果发表在《高等院校新闻·纺织工业技术》期刊上。
①英国科学家发现经典引力也能产生量子纠缠,对过往量子引力检验提出质疑。 ②美国核聚变公司Helion Energy获全球首座商业聚变发电厂阶段建设批准,标志着美国商业化核聚变项目取得关键进展。
①日本初创企业Helical Fusion成功测试高温超导线圈,计划2030年代建设首座商业聚变试点厂。 ②奥地利科研团队利用钍核时钟探测精细结构常数变化,精度较传统技术提升约三千倍,为现代物理学基础理论的稳定性提供检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