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日讯,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出兼具机械柔韧性和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可拉伸太阳能电池,为可穿戴设备提供了理想的供能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科学》上。该电池克服了传统电池的局限,采用全新小分子受体材料BTP-Si4。所制的电池光伏转换效率超过16%,并能承受高达95.5%的极限拉伸形变,远超此前报道的各类柔性太阳能电池。
《科创板日报》11日讯,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的两位理论物理学家联合谷歌公司及来自五个国家的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开发并测试了一种新型数字—模拟混合量子模拟器。该模拟器不仅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模拟物理过程,还具有高度灵活性,能力更强,适用于解决从固态物理到天体物理学的广泛问题。这一成果被视为量子计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科创板日报》11日讯,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研究团队开发一种新型激光雷达扫描仪,可在数百米外对人的面部进行精细分析,并创建出面部三维(3D)模型。这种激光雷达甚至能捕捉到小到1毫米的凸脊和凹痕。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光学》杂志上。
《科创板日报》7日讯,据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与李浩团队在面向多光子空间符合探测方面取得进展。该研究提出新型超导纳米线组合延时逻辑方法,突破了延迟线上单光子和多光子事件的信号混叠限制,实现16通道结构中所有152中单光子和双光子事件的完备解析。这一计数器可扩展性强,降低了超导低温环境的热负载限制;具有多光子自符合特性,无需复杂的符合处理电路。相关研究成果以《具有组合时间逻辑和幅度复用的超导纳米线双光子空间符合计数器》为题,发表在《自然-光子学》上。
《科创板日报》7日讯,继加拿大Xanadu量子技术公司开发出全球首台可扩展光量子计算机原型后,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团队又展示了一项关于分布式量子计算的重要突破,使得量子计算更加接近于大规模的实际应用。他们通过使用光子网络接口成功地将两个独立的量子处理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全连接的量子计算机。该研究成果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①目前至少有16个与Optimus项目相关的职位空缺,岗位还可能继续增加; ②翻看特斯拉机器人岗位简介可发现,一切都围绕“量产”; ③特斯拉表示将在2025年年内量产Optimus机器人。
《科创板日报》6日讯,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工学院王睿团队在柔性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成功让钙钛矿与铜铟镓硒两种材料叠在一起,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4%。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刊发在《自然·光子学》期刊上。
《科创板日报》6日讯,为了降低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冷却成本,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创新性热界面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实现了超低热阻,还通过改进散热大幅提升了冷却效率,降低了成本,性能超越了当前最先进的解决方案。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科创板日报》6日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家首次在“魔角”石墨烯中直接测量了超流刚度。超流刚度是衡量材料超导性的一个关键指标。这是科学家首次在二维材料中直接测得超流刚度,意味着人们朝着理解这种材料的非凡特性迈出了一大步。相关研究结果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①科技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亦是新质生产力的不竭来源,科技创新在多地新一年工作规划中被视为重中之重; ②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浙江要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将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
①ASAP可运用强化学习和真实世界的数据来训练delta动作模型,有效缩小了仿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让人形机器人掌握非常流畅且动感的全身控制动作; ②ASAP框架的意义或在于优化机器人训练成本; ③Jim Fan表示,未来属于混合仿真时代,2030年的“人形机器人奥运会”会很精彩。
《科创板日报》5日讯,一支由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发现了一种利用量子光提升尖端光谱技术性能的方法。这一新技术能够测量红外电场,并将时域光谱灵敏度提高一倍。这项研究有助于在安全监测和医学诊断领域开拓出新的应用。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科创板日报》5日讯,美国锡拉丘兹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款新型超薄吸收器,其拥有破纪录的带宽,能够有效地捕获宽频范围内的电磁波。这一进展有望催生可持续自供电设备,如远程传感器和物联网系统等,从而促进多个行业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科创板日报》5日讯,日本冲绳科学技术研究所认知神经机器人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新颖架构的具身智能模型。它允许科学家访问神经网络的各种内部状态,并且能够以与人类儿童相似的方式学习泛化,揭晓了神经网络中认知发展和信息处理的关键信息。该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
《科创板日报》27日讯,日本索尼计算机科学研究所团队设计了一种机械手外骨骼,旨在帮助钢琴家通过接触新的运动技能来突破因身体限制导致的“天花板效应”。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科学·机器人学》杂志上。
《科创板日报》24日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组成研究团队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人工微型电机。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人体内的蛋白质,通过模仿“驱动生命”的自然机制,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科创板日报》24日讯,据23日《光学快讯》杂志报道,美国诺基亚贝尔实验室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光学存储器——可编程光子锁存器。它速度快且易于扩展,能在光学处理系统中实现临时数据存储,为采用硅光子技术的易失性存储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科创板日报》23日讯,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昨日在农夫山泉母公司养生堂年会上表示,要建设一座中国没有的新型大学,计划在未来的十年要捐赠400亿元。据知情人士,钱塘大学或将依托浙江钱塘基础科学研究院筹建,该机构法定代表人为钟睒睒。
《科创板日报》21日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发表一篇神经科学研究论文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能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手指动作,使患者可以玩电子游戏。 该论文介绍,在美国有超过500万人患有严重运动障碍。虽然患者许多基本需求能得到满足,但他们的社交和休闲需求仍有待满足,例如玩电子游戏。脑机接口被认为是运动恢复的一个潜在解决方案,但目前这一技术难以处理复杂动作,例如单个手指运动,而这可以帮助人们进行打字、玩乐器或使用游戏手柄等活动。
《科创板日报》21日讯,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忆阻器(memristor)的集成芯片,该芯片能够模拟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这种新型计算芯片的突出特点在于其能够学习和纠正由非理想特性引起的错误,这是现有神经形态设备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该研究由KAIST的教授Shinhyun Choi和Young-Gyu Yoon领导,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自然・电子学》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