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世之源持有三款在研新药于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益,2024年1-10月实现营业收入16.43万元,净利润-1254.42万元; ②世之源共计1050.0万人民币股权自2023年12月起冻结,涉及民事案件为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原告为一家A股上市公司亚翔集成。
①不可靠实体清单首次纳入生物技术领域的外国实体; ②数据显示,2020-2022年,因美纳占中国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9%、48%、37%,逐年缩水。在过去的2023年,因美纳在中国市场的新增装机市场份额又进一步下滑至26.5%。
财联社2月5日电,今日,默沙东暂停向中国供应HPV疫苗佳达修(Gardasil)引发市场热议。默沙东独家回应财联社记者表示,受整体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疲软及渠道库存高等因素影响,默沙东与本土合作伙伴智飞生物进行了深入沟通,决定自2025年2月起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动态变化,阶段性调整中国市场的发货节奏,预计将于年中逐步恢复常态。默沙东方面称,这一举措将加速优化库存管理进程,进一步夯实默沙东与关键本土合作伙伴长期协同发展的基础。中国依然是佳达修长期增长的核心战略市场。适龄女性群体及近期获批的男性适应证覆盖人群中,依然存在广泛的免疫需求。默沙东对中国市场的潜力保持充分信心,对患者及消费者的承诺不会改变,积极布局未来。(财联社记者 郭松峤)
DeepSeek火爆全球,带来了港股AI概念股逆势突围,随着恒生科技指数大幅上涨,金山云、第四范式等AI概念股更是涨幅巨大。此前,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描述的“AI叠加mRNA疫苗”的颠覆式场景,给AI技术在mRNA疫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巨大想象空间。
《科创板日报》27日讯,上实集团发起的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首关落地,首期规模约50.1亿元。基金得到市级母基金、产业集聚区引导基金、金融机构以及多家龙头“链主”企业的出资参与,是上海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基金旨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链接全球生物医药资源,助力本地“链主”企业在关键领域做大做强,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管理人上实资本致力于打造创新投资生态圈,管理多支生物医药基金,推动上海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核心枢纽。
①羟基磷灰石类产品恰好符合爱美人士的审美变化,从最开始的讨论“皮相美”过渡到追求“骨相美”; ②有产品在申请适应证时范围较广,看似与医美领域相关,直接导致胆子大的医美机构直接使用; ③预估医美领域的羟基磷灰石类产品在未来三年内会在国内获批,大概率应用于对面部容量缺失的补充。
财联社1月26日电,广东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到2027年,生物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制度环境更加完善,生物制造全产业链逐步构建,初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核心菌种自主率达到40%左右;打造3—5个国家级生物制造创新平台;创新药物、现代中药、保健品、化妆品、生物食品、生物燃料、生物材料等产品的生物技术经济性大幅提高,形成10家以上营收百亿元级企业,20家左右营收五十亿元级企业,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到2035年,生物科技和生物制造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动能之一,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迈上万亿元台阶,基本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物制造产业高地,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1月21日电,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整形美容行业协会等召开“医疗美容机构合规使用医疗器械产品集体约谈会”,根据此前业内流传的通知信息,本次约谈会内容涉及羟基磷灰石等产品,旨在保障医疗器械产品质量安全,参会名单涉及多家知名医美机构和上游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①从靶点的发现一直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确定,目前的生成式AI主要还是聚焦于药物的早期研发阶段,可以带来很好的加速效果; ②AI制药如果要进一步打开想象空间,必定还要探索更多的可盈利的落地场景。
财联社1月20日电,国家医保局今天(20日)表示,近日,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国家医保局高度重视。为切实接受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临床一线声音,充分发挥医生专业作用,获取集采药品临床使用实效第一手直接证据,进一步维护药品集采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决定1月21日,国家医保局负责同志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①君实生物还公告称,特瑞普利单抗获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批准上市,该药物将成为澳大利亚首个且唯一用于鼻咽癌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②就营收增长原因,君实生物解释主要系商业化药品的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已拥有四款商业化药品。
①全国医保统筹基金当期结余0.47万亿元,其中职工医保结余4,164亿元,居民医保结余519亿元。 ②2018年以来,国家组织药品带量采购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左右,其中用于谈判药使用超3600亿元,也就是说“老药”集采省下来的钱80%用于创新药。
《科创板日报》17日讯,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5年有关医保工作安排。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医保谈判的预申报时间将提前到4月1日申报,9月结束医保谈判。而如果企业的产品预计5月底前可以获批,企业也可以预申报。此外,今年年内有望发布第一版丙类目录,丙类医保目录药品结算价格由医保局牵头药企和商保公司磋商,丙类目录主要纳入创新程度高,乙类目录无法承担的创新产品。(特约记者 高青)
财联社1月17日电,国家医保局今天召开医保部门“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以来先后启动了住院费用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目前DRG/DIP付费基本实现统筹地区全覆盖,改革地区医疗机构行为更加规范,医疗服务效率提高,时间和费用消耗指数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节省了患者就医费用和时间成本,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增强,医保基金总体保持平稳安全态势,有效保障医保基金群众“救命钱”。
《科创板日报》17日讯,《自然》杂志报道了一项计算生物学研究成果:华盛顿大学医学蛋白质设计研究所和丹麦技术大学科学家领导研究团队利用深度学习工具,设计出一种新型蛋白质,能与致命的眼镜蛇毒素结合并使其失效。
①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同时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产品毛利率持续增长,销售费用率明显下降。因此,预计公司2024年度为净亏损,呈减亏趋势; ②该公司泰它西普国内的IgAN三期临床试验入组已结束,预计2025年上半年有数据读出。
①Combi-Blocks, Inc.在中国地区主要分销商为艾伦化学,其销售团队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代理价格应该不会变。 ②对于本次收购原因,毕得医药解释主要系有利于增强主业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和地位,加强产品多样性,并与上市公司原有业务形成协调效应,为海外业务带来新动能。
《科创板日报》14日讯,根据IDC报告,到2026年,在生成式AI快速部署、高质量临床数据以及医疗机构支持的推动下,医疗行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投资将增加两倍。IDC预测,到2027年,由于数据低质量性、工作流程割裂和最终用户的阻力,75%的医疗行业GenAI计划将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
财联社1月13日电,药明康德公告,公司通过间接控股子公司持有联营企业药明合联的股票。2024年11月8日及2025年1月10日,通过两次大宗交易,公司累计出售药明合联8600万股股票,约占药明合联当前总股本的7.17%,累计成交金额约24.26亿港元,占公司最近一期(2023年度)经审计归属母公司股东净资产的4.07%。公司通过出售上述股票资产所获得的现金收益,将用于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及能力建设,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持续强化公司独特的一体化CRDMO业务模式。本次出售的股票资产在公司财务报表中列示为“长期股权投资”,过去十二个月内公司出售药明合联股票累计实现的投资收益为人民币20.16亿元,其中影响公司2024年度当期净利润约为人民币7.20亿元,影响公司2025年度当期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2.97亿元。以上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据。
①APL-1202是亚虹医药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但近年来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以同情用药的方式,将APL-1202用于FLA患者的治疗。 ②公司表示,虽然不排除未来有进一步开发的计划,但目前条件尚不成熟。